省委書記寄語“兩區”建設,“生態張家口”呼之欲出

5月10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在張家口市懷來縣調研檢查。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紮實推進“兩區”建設取得新成效。

省委书记寄语“两区”建设,“生态张家口”呼之欲出

5月10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在張家口市懷來縣調研檢查。這是王東峰到懷來縣官廳水庫溼地公園考察。長城新媒體記者 龐曉瑋 攝

張家口位於河北省西北部,地處內蒙古高原與海河平原的過渡帶,是首都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防風固沙區。

2017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張家口時明確提出,要把張家口建成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這既是黨中央對張家口發展的明確定位,也是交給張家口的重大政治任務,意義重大。

兩年多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張家口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圍繞“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的發展定位,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切實把總書記的關心和關懷,轉化為推動生態興市、生態強市的實際行動。

2018年,張家口市立足“兩區”建設,完成植樹造林601萬畝,佔全省任務的3/5,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50%;整治“散亂汙”企業1292家,淘汰燃煤鍋爐1663臺,退出礦山105處;淘汰老舊機動車1.74萬輛,推廣新能源車4518輛;新增清潔能源供暖面積335.5萬平方米,成功入選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29微克/立方米,繼續保持京津冀地區最好水平。這份可喜的成績單,標誌著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建設上了一個新臺階。

無疑,綠色生態是張家口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品牌。舉全市之力提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水平,讓這座塞外山城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宜居,而生態紅利的持續釋放,也加快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為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新活力。

省委书记寄语“两区”建设,“生态张家口”呼之欲出

5月10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在張家口市懷來縣調研檢查。這是王東峰到懷來縣瑞雲酒莊考察。長城新媒體記者 龐曉瑋 攝

當前,“兩區”建設為張家口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深度廣度拓展創造了新的戰略機遇,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成效並不穩固,稍有鬆懈就有可能出現反覆。

歷史的經驗也時刻提醒著我們,生態環境系統是一個複雜龐大、各元素相互交織的整體系統,要想實現美好的環境與富裕的生活共生共贏,就必須把生態建設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來對待。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2022年冬奧會,也成為張家口強化生態建設、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大契機。

“要加大力度,統籌推進節水、控水、引水、治水、蓄水,不斷深化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全面加強水系流域上下游綜合治理,著力改善官廳水庫周邊生態環境,切實涵養水源、提升水質。要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切實加強農村散煤治理、礦山治理,大力推廣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全面提高生態環境的質量和水平”,省委書記王東峰的指示為確保“兩區”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提供了遵循,明晰了路徑。

生態環境保護當警鐘長鳴、常抓不懈,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也當同步推進。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增光添彩,籌辦好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一個“藍天、碧水、綠地、淨土”的河北正在路上。(蘆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