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狂賣350億,爆款基金你敢跟嗎?

半天狂賣350億,爆款基金你敢跟嗎?

文字 | 小丫

來源 | 小丫投資筆記

時隔一年,又見到爆款新基金出現。

週五上午9點,睿遠旗下的一隻新基金正式開售,不過才3個半小時的時間,認購的資金就已經超過了350億,單日認購金額達600億。

去年曾經出現這種火爆場面的,還是興全合宜。

不過這隻基金,設立的規模上限只有60億。以前我們聊過,基金規模太小的話,不建議申購。迷你基的波動性大,而且很容易遭遇“清盤”。那麼規模巨大的爆款基金,又能不能跟?

既是爆款基金,又是新基金,我們不妨把兩者結合起來和老基金做個比較。

PART01

拋開市場行情不談,先從基本投資邏輯入手,我們看看新基和老基之間的優缺。

1、信息公開程度

新基金:剛成立時公開信息有限,比如持倉比例、重倉個股等信息都欠缺,投資者很難判斷基金的投資類型和風險程度。

老基金:基本每季度都有數據公佈,信息透明,投資者能通過基金的歷史持股、倉位等信息瞭解基金的投資類型,從而明明白白的投資。

從信息公開程度看,老基金更有優勢。

2、歷史業績

新基金:無歷史業績參考,封閉期內每週僅披露1次淨值。

老基金:有歷史業績參考,交易日披露每日淨值。

因為沒有歷史業績,新基金只能根據基金經理過去的管理業績來進行判斷,但老基金就不一樣了,有歷史業績可以參考,就知道這隻基金的管理公司或者基金經理是否靠譜,業績表現如何,投資風格是不是和自己預期的比較匹配。

從這點看,老基金勝出。

3、贖回時間

新基金:一般有不超過3個月的封閉期,封閉期內無法贖回。

老基金:非特殊情形,一般隨時可贖回,T+1日到賬。

對投資期限有要求的投資者,就得注意這點了,3個月的封閉期,比較考驗投資者耐心和閒置資金情況,如果平時對資金操作比較頻繁的投資者,可能選擇老基金更合適。

更悲觀的想,如果封閉期內恰逢市場暴跌,那也沒辦法退出,只能累覺不愛的隨它去了。當然,這只是很小概率的事件~~~

4、交易費用

新基金:認購費率一般會比老基金申購費率低一些,1.2%左右,甚至更低。

老基金:申購費率一般在1.5%,但現在很多第三方平臺的基金申購費率折扣很給力。

交易費用方面,小丫倒是覺得這個因素可以稍稍忽略,除非你的投資比較大手筆。

5、操作靈活性

新基金:認購結束後,一般有不超過6個月的建倉期(長短由基金經理根據市場行情自行把握)。按照相關規定,建倉期內基金必須建倉,倉位不低於60%。以股票型基金為例,哪怕“大盤”持續跌成熊樣,基金經理也必須建倉,對買新基的投資者來說,會存在一定風險。但這種情況一般比較罕見,畢竟建倉期還是挺長的。更常見的是,因為新基金沒啥包袱,在建倉期內的操作可以更靈活,如果市場明顯震盪或者處於下跌階段,基金經理可以選擇低倉位或0倉位,等市場回暖時再出手,反而可以很好的保護本金。如果調整的方向正確,那麼基金甚至可能獲得明顯收益。

老基金:反觀老基金,因為倉位已經比較穩定了,規模也比較大,遇上震盪或下跌行情,短時間內調整起來會相對緩慢,難免會造成一定虧損。

所以就靈活性看,新基金操作更佳;但就收益情況看,還需要結合基金經理的運作水平和操作策略來看。

以上5點新老基金優缺比較,可以讓大家對買新老基金有個基本認識,除了這5點,小丫認為要不要買新基金下面這些因素才更關鍵。

PART02

首先當然是基金經理。

咱們買基金,其實就是把錢交給基金經理,希望他們能幫咱們賺錢,選基金自然得先看基金經理靠不靠譜。新基也好,老基也罷,決定買之前,咱們務必先查下基金經理的資料,看看他們的過往歷史業績和管理能力,其實同個基金經理無論是管理新基金還是老基金,本質差別不大,一般都是在複製老基金的管理思路。除此之外,咱們還要看基金經理目前管理了多少隻基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的基金經理同時管理多隻基金,精力太過分散反而不利於投資。

今天火爆的這隻新基金,是睿遠的第一隻公募基金產品,基金經理在業內口碑不錯,過往管理的基金業績成績斐然,這是基金火爆的重要因素。

其次看新基金的類型。

如果和新基金的投資方向、類型接近的其他老基金表現一直不怎麼樣,小丫建議大家還是謹慎選擇。我們投資的是長期價值,如果一個行業或者主題,長期表現低迷甚至在接下來較長時間內預期都不會太好,其實沒有什麼投資的必要了。選新基金,還是得講究點

“稀缺性”,不能輕易就被基金公司借“老牌子”、“大牌子”甚至明星基金經理的勢頭髮起的猛烈宣傳攻勢給俘獲,得理性。建議大家在選新基金前,可以仔細的看看基金招募說明書,裡面有基金投資方向等相關信息。

今天發售的這隻睿遠成長價值混合基金,就是一直偏股混合型基金。根據產品說明書,該基金中的股票資產佔基金資產的60%-95%,而且可以投資香港股票市場。

如果無法承受偏股混合型基金風險的投資者,顯然不適合選擇這類基金。

最後,結合當下的市場行情來看。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業績表現亮眼,淨值持續飆漲。不到3個月時間,已經有3成主動權益類基金將2018年的全年損失都賺了回來。有些"跑得快“的基金,自2018年以來已經收穫了超過20%的收益。

在上漲行情的驅動下,越來越多投資者選擇公募基金產品,但這種行情能持續多久也是投資者需要考慮的問題。尤其是對股票型基金而言,其風險性高,不是追求穩健的投資者能承受的。

PART03

回過頭來看過往的爆款新基金,其實不少投資者純粹就是在盲目追風,加上一些基金公司為了賣新基在背後跟風造勢。盤點歷史上曾經出現的那些爆款基金,業績表現差的也有不少。

而且規模龐大的新基金,比如上百億規模,弊端也不少。規模大,基金看似穩定,但是不容易調倉。

基金行業有“雙十規定”:

  • 一隻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市值不能超過基金資產淨值的10%;
  • 同一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合計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份不能超過該公司股份的10%。

如果基金規模太大,就沒法重倉中小盤股股了,因為中小盤股的市值太低了!隨便買點就到一隻股票的10%了,恐怕得買一大籮筐中小盤股才能重倉...但是一大籮筐的買入中小盤股,基金經理哪裡有那麼多精力盯著這些股票呢?何況監管也不允許呀,因為容易造成股價劇烈波動...

買不了一大籮筐中小盤股,那隻能去買大盤股了,比如藍籌、白馬這些...但是大盤股的估值是否過高,也是需要斟酌的問題。

總而言之,買新基不一定就比買老基強,大家還是需要理性分析後再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