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松下想在家電業復甦,選擇中國將有哪些期待?


百年松下想在家電業復甦,選擇中國將有哪些期待?



日本家電品牌曾經席捲全球,但過去近10年間,圍繞著日本家電企業的輿論卻多是“長尾品牌”、“邊緣化”、“退場”等消極評價。創業百年的松下,也正在經歷這樣的尷尬。從高光到至暗,松下正在改變願景,並積極尋求新方向。而這一仗,松下家電業務將首戰選在了中國。

日前,松下社長津賀一宏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稱,要將松下打造為不生產商品的製造商。對鬆下來說,這句話的意義重大。就當前的競爭環境來說,不僅有來自韓系和中國家電企業的壓力,就連美國亞馬遜等互聯網企業也正進軍硬件領域,松下的處境越發不容樂觀,亟需找到一條有效的轉型路徑。

據津賀一宏介紹,松下已經放棄打造最好的商品這種製造商的觀點,新願景是成為“生活更新行業”,是製造企業但又不是製造企業。更多的可能會聚焦在設計創新而非製造,可能會尋求代工,逐漸向無工廠半導體企業過渡。在硬件之外,松下可能會更多的聚焦在需求變化,導入更多的軟件創新,來實現產品的高端“更新型”。

向“更新型”企業轉變,是松下的宏觀戰略改變。儘管目標並不具象化,很難看出未來實施對產業的影響,但至少意味著一點:松下的變革意識已經覺醒。“200%的危機感”,“松下可能連10年都堅持不了”、“必須改變商業模式”等等關鍵詞,透露出松下變革的決心,而具體到行動上,更是將中國市場作為變革的首個陣地。

正如津賀一宏所說,“如果無法跟上中國的速度感,在亞洲和印度都不會順利發展。”在中國市場的變革不只是說說而已。在2017年4月,松下就家電業務進行重新規劃,成立了松下家電(中國)有限公司,並由首位華人總經理吳亮擔任一把手,讓外界嗅到了松下不與往常的戰略意圖。

而在吳亮的推動下,松下家電(中國)有限公司開始了一系列組織結構變革:該公司統轄智能便蓋、洗衣機、空調、電視等松下家電全品類業務,以及以上海為中心的全國十幾個分公司的銷售體系。而看到銷售體系的“頑疾”,吳亮在2019年,將在集團推進銷售體系承包制。上至集團意識和戰略,下至銷售體系變革,松下正在中國啟動一場新的戰役。

據介紹,今年4月,松下將建立專門觀察大中華地區的首個地區性內部公司,積極推進本地化。而在之前1月份日本共同社的報道中,松下就透露,將在中國市場加大“高端”家電佔比,以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商品,爭取在2020年家電銷售額比2018年增加5成左右,提高至200億元。

去年,松下與德國高級跑車品牌“保時捷”的設計公司合作發售高級洗衣機,今年顯然還要著重發力。此外,本土化產品研發創新也將加強,更多面向中國消費者的產品將面世……可以看到,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國高端市場競爭態勢。

與20年前相比,松下額份額僅為十分之一,佔比不足2%,而松下的目標是2021年達到5%。但過去幾年,中國消費市場早已發生巨大變化:用戶不再迷信“洋品牌”,而且松下卡薩帝、比佛利、方太等一眾高端品牌早已佔據了一部分市場份額。松下想要爭得一席之地並非易事。

擺在松下面前的中國家電市場是一塊“硬骨頭”,但松下又不得不啃。像吳亮所說“在中國輸了整個松下就輸了”。但是,雄心壯志之外,還要看松下的戰略落地和改革推進情況。“輸不起”的松下能贏嗎?

====

智家電(ijiadian):智能互聯網時代家電新媒體,關注互聯網智能化拐點時代的家電產業轉型進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