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經驗”新實踐」廣西鳳山:“家門口的信訪”讓糾紛在家門口解決

201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鳳山縣信訪局在全縣創新推行“家門口的信訪”工作模式,將信訪調處平臺前移至村一級,群眾足不出屯就能在家門口反映信訪訴求。

這項信訪工作的改革創新令鳳山縣收穫了一枝多果,成了在八桂大地叫得響的信訪品牌。它到底有啥特色和亮點?咱們去探探究竟-----

信訪調處平臺建到村

走進鳳城鎮巴旁村,村委會副主任、包片信訪信息員龍超國正在群眾來訪接待室整理調解材料。在他身後的牆上,公佈著巴旁村信訪信息員名單以及鳳山縣村級接訪工作流程圖。

鳳山縣信訪局副局長韋廷新說,像這樣的來訪接待室,全縣95個行政村和3個社區都已全部設立,共有1474名村級信訪信息員。

鳳山,21萬人分佈在群山峻嶺之間,出行十分不便。為方便群眾信訪訴求,鳳山縣在村部成立村級群眾信訪接訪室。縣委、縣政府下文,明確各村(社區)党支書、主任的工作職責。縣領導帶頭到村級群眾接訪室下訪接訪,主要領導每月至少1次,其他縣領導每月至少2次,鄉鎮主要領導每週至少1次。同時,將信訪工作列入縣、鄉、村三級領導幹部年度績效考評。這支依靠群眾組建的村屯信訪信息員隊伍,讓群眾足不出屯,就能實現訴求有去處、訴求有人管、訴求有著落。

今年5月,巴旁村的石某在拆舊房建新房時,遭到鄰居彭某的阻止,稱石某多佔了面積。龍超國帶著村幹部查看相關資料後,發現石某沒有多佔。彭某表示接受,石某得以開工。“村裡有了信訪室,村民有事,在家門口就可以解決。”石某稱讚道。

聯動化解信訪問題

在鳳山,實行縣、鄉、村三級聯動化解各種信訪問題機制。

村級信訪信息員做好群眾信訪接訪登記,及時收集整理證據材料,並組織相關村幹部和村裡的村民研究解決。村級解決不了的,則由鄉(鎮)政府組織相關人員下村與信訪群眾面對面解決。鄉(鎮)政府解決不了的,則由縣級分管領導組織相關部門到村裡處理。

推行“家門口的信訪”工作模式以來,鳳山縣在村級就地化解信訪問題化解率為92.78%。

兩名兒童在三門海景區意外溺水身亡,遇難者家屬聚眾到景區討說法,群體事件一觸即發。坡心村村幹部接到信息後,第一時間前往調解。調解不成功後,立即向三門海鎮政府彙報。鎮政府調解未果,及時向縣政府彙報。經縣委政法委、公安局、司法局、信訪局等部門介入,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善抓宣傳引導信訪

在鳳山,遇事依法有序表達合理訴求,已成為信訪人的選擇。

針對一些群眾存在信“訪”不信“法”、“不鬧不解決”等錯誤思想,鳳山縣在各個村有重點地宣傳解讀信訪條例,提高群眾依法信訪的自覺性,營造依法、理性、有序的氛圍。鳳山縣信訪法治宣傳深入人心,無論是村中的宣傳欄、板報,還是城鄉主幹道,有關信訪的宣傳知識,隨處可見。

平樂瑤族鄉蘭包村胡某申請代養10戶貧困戶的養殖指標,建好雞舍後卻遲遲沒有得到雞苗飼養。他選擇了“家門口的信訪”,反映自己的訴求。有關部門接到信息後,及時完成調查核實工作,協調相關部門及時發放4200只雞苗給胡某飼養。

鳳山縣自啟動“家門口的信訪”工作機制以來,到縣級以上的信訪總量逐年下降,實現了“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鄉(鎮),大事不出縣”。


「“楓橋經驗”新實踐」廣西鳳山:“家門口的信訪”讓糾紛在家門口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