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感羞耻的中国股民

这些年,据我对身边朋友的观察,尤其是写文章以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就是炒房和炒股的心态差别特别大。

炒房者趾高气扬、牛逼哄哄,俨然一副成功者的样子,炒股者畏畏缩缩、羞于启齿,好像是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同样是投资,同样是为了赚钱,为啥还分出高低贵贱来了

咱们想象一个场景。隔壁大妈给你介绍对象问“小伙子家里条件怎么样啊?”“阿姨一般般啦,名下也就两套房,一套自住,一套投资总价300来万吧,背一点儿贷款不碍事儿,凑合过过日子还行。”于是大妈对你投来赞许的目光说:“小伙子可以呀!一表人才,年少有为!”

如果你说的是投了点儿股票,市值两三百万。大妈的脸色可能就不好看了,说:“年轻人应该踏实一点,多干点儿实事!”完了还对你报以同情,顺便再问问2018年的收益,那可就悲剧了。

......

这两个案例很有意思,同样是两三百万的资产,买房买股别人对你的看法可能迥然不同。中国股民相对于炒房客来说,更不愿意去透露自己的资产状况,社会地位也显得比较低下。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目前社会对二者历史收益率的直观感受不同,过去二十多年买房的人毫无疑问是100%赚钱的,甭管是全款、按揭自住,还是投资一二线、N线房产,收益率都秒杀了各种理财渠道。

相对来说买股就相形见绌了,按照一赚二平七亏的规律,真正赚钱的才不到10%,在这10%里能超过买房收益的股民更是寥寥无几,这里面还没考虑房产投资天然具备的高杠杆优势。

中国股民长期戴着韭菜的帽子,绿油油的甭提多惨了,每次有新人进入,先套上个“新韭”的绰号。相对买房者来说,就要牛气的多,前有温州炒房团,后有拆迁老大哥,哪一个不是响当当带有褒义色彩的词儿?

所以在公众认知里,买房=赚钱,买股=赔钱,赔钱和赚钱口碑自然不同,只要你买了房就好像融入了上流阶层,腰杆子都要硬一些,反过来如果是买了股的,那不好意思,大兄弟最近手头紧吧,今晚的饭我请!

......

相比较上一点,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一个普通股民,大部分朋友缺乏必要的投资技能,炒起股来基本靠猜,投机的成分居多。

这种赌徒的特质在咱们的文化里,就和街边聚众赌博一下,是不受欢迎的,整天和一帮赌棍儿在一起玩,你说你不赌谁信呢?

再加上老百姓的金融知识确实太匮乏了些,对股票既熟悉又陌生。中国股市发展才不到30年,很多人对投资这件事认识都比较粗浅,除了银行理财就剩房子了。

那这种情况还要持续多久?未来能不能改变呢?会不会有一天咱们买了几十万股票,也能像现在的买房客一样坦坦荡荡和别人聊一聊,畅想一下它的增值空间呢?

我觉得这一天迟早会来的,只是早晚的问题。随着人民财富的积累,都需要更广阔的投资渠道,房子总有不灵的时候,这时股市就必须发展起来承接这个巨大的投资需求。这不近几年,养老金、社保、公积金都已经开始行动准备入市了。

......

马云说过这么一句话,公众对于新事物的几个认知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现在投资股票就是在“看不起”阶段,所以才值得咱们去好好做先行者,就像90年代下海创业、00年代贷款买房,这些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都不是能被大众普遍接受的事儿。

所以你们也不用太纠结,理直气壮一点儿!除了慢慢等待社会风气发生变化,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主动和赌棍儿划清界限,多谈谈投资的事儿,少说炒股这种太low的内容。

怎么着也得装的高大上一点,在股市里时间长了,咱们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给他们讲讲你千股跌停而面不改色的英雄事迹,唬住一般的人民群众还是绰绰有余的,如果最后能赚到大钱那就最好不过,质疑的声音会越来越小,掌声和鲜花也会越来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