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跟外賣員說謝謝,在於你怎麼看待世界,看待未來

該不該跟外賣員說謝謝,在於你怎麼看待世界,看待未來。

該不該跟外賣員說謝謝,在於你怎麼看待世界,看待未來

有人認為這是人之常情,外賣員工作辛苦,對他們說謝謝是理所當然的。也有人覺得說謝謝是個人的選擇,沒必要道德綁架,送外賣是本職工作,既然人們掏錢買單了,就要享受該有的服務,沒必要再對之表示感謝。

這個問題當然有個前提,那就是配送的外賣員先得是個正常人。排除那些外賣員偷吃了兩塊雞肉、不給好評就打人諸如此類的,來聊一下該不該跟外賣員說謝謝。

該不該跟外賣員說謝謝,在於你怎麼看待世界,看待未來

你要是覺得這是商業社會,只是花錢買服務,也無可厚非,畢竟小偷也有、小姐也存在、人販子還在繼續……

如果你希望社會更有人情味,即使做不到不獨子其子,多一份關懷也極好的。

現在已經2019年了,一聲謝謝既分不出人品好壞,也比不出教養高低,不必要計較。正像法學家王人博說的:善不是惡的對立形式,善是對惡的謹慎。

重要的是清楚生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活得輕盈,沒有對人的壓迫感和控制慾,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不為“看上去顯得.......”而活著就行了。

既然話題產生了,必然有它產生的道理,說明還是有一部分人持有其他觀點的。其實,這也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好處,它讓人們看到了很多真實的分歧,很多所謂的“共識”很可能只是一種假象。

該不該跟外賣員說謝謝,在於你怎麼看待世界,看待未來

贊成說“謝謝”的人,認為說謝謝是禮貌的表現,並且是舉手之勞,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不贊成的人,覺得這算是一種道德綁架,自己只是花錢買服務,沒必要說“謝謝”。

對於外賣員,聽到一聲謝謝,會感到自己被需要,即使可能只有一瞬間,但也能得到的是一種認同感,一種安慰,畢竟我們工作並不都是為了錢,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動力。

“我說謝謝是我有教養,但你服務行業不可以要求我說謝謝。”

其實說不說謝謝只是表象,更為本質的問題是你如何看待他人的服務。那些反對說謝謝的人是可以理解的,他們並不是人品有問題或是不善良,而是他們將自己和外賣員的關係定義為購買者和服務者,是純粹的契約關係,是一種經濟行為,人們在其中扮演的是理性的經濟人,不存在什麼道德因素。

近幾十年的市場化,使每個人都被高度的功能化,效率被看作是職場人必有的素質,因為這關係到整個社會的正常運作。在這個體系中,人的價值就是商品。

而我們都被裹挾其中。在這套話語體系下,規則被擺到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人們會毫不猶豫的淘汰那些不合格的“產品”,至於背後的原因,人們根本不想聽。

譬如 “不要渴望公司給你溫暖,給你工資本身就是溫暖”諸如此類的很多人轉發的金句。人們似乎懷著一種理直氣壯的自信,認為這才是理性的象徵。

懂得道理越來越多,知道如何利用規則,卻忘了如何快樂生活。

有人說,歲月是把殺豬刀,讓追風的少年,變成了渾身油膩的中年男人;讓明媚清甜的少女,長成了滿臉戾氣的中年大媽。

可是,曾經追風的少年,也能成為成熟睿智的精緻大叔;曾經明媚清甜的少女,也能成為平靜恬淡的優雅女人。

無論我們多強,在這個大江奔流的時代,我們誰都沒法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該不該跟外賣員說謝謝,在於你怎麼看待世界,看待未來

​說不說一句“謝謝”其實無關緊要,能不能把他人當做一個有生命意志的人去看待才是根本。

更何況世事已經如此艱難,人與人有什麼理由不去互相體諒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