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口才,没能力,让数百人为其折服,他有何绝招?

在工作当中,你要经常与上级、同级和下级沟通交流。当对方与你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你既要说服对方赞同你的建议,又不想得罪对方,此时,就要发挥顺向语言的威力。

没口才,没能力,让数百人为其折服,他有何绝招?

下面,我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分别提供实用的顺向语言技巧,让你在工作当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尊重上级

既想展现自己的才华,却又不能得罪领导或客户等重要人物,此时,可用“想到”“体会”等顺向语言,让对方以为你的观点是他的。

·张总,刚才听了您的发言,我才想到……

·通过学习江总的讲话精神,我体会几点……

领导心想:“他听到我的发言,体会到了什么?我得认真听听……”

理解同级

既要阐述自己不同的观点,又不想得罪同事或同级别人员,可用“补充”“理解”等顺向语言。

关于张先生的建议,我想再补充几点……

“补充”一词让张先生觉得,后面你所说的内容也是他的内容的延伸,其实,你说的是另外一些内容。

刚才,李先生讲的问题,我能够理解,作为当事人,当时情绪有些激动是很正常的……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事先了解情况,提前沟通,冲突也是可以避免的……

“理解”一词非常妙,它不等于赞同和认同,但理解可以直通对方的心灵。我们看到外交场合经常使用“理解”一词,它不是支持,可是让人听着比较舒服。

其实,人与人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有些观点不同甚至对立是很正常的。因为大家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即使对同一事物也可能出现不同的见解,这才叫大千世界嘛。

所以,观点对立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人不要对立,感情上要更好地理解对方,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找到解决分歧的方法。

没口才,没能力,让数百人为其折服,他有何绝招?

鼓励下级

既要说出自己的结论,又要鼓励下属或他人,可用“强调”“而且”来达到目的。

前面两位的发言都有一定的道理,最后,我想再特别强调一点……

这样一说,员工会重视你后面所强调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保护他人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我特别推荐“而且”一词。指出别人的不足时,要多用“而且”,少用“但是”。因为“而且”给人以连续的感觉,“但是”却有转折之意。

比如,妈妈对孩子说:“小明,你的数学、语文考得挺好,但是,你的物理成绩太差了,妈妈不满意。”前面表扬了一番,小明感觉很高兴,“但是”一转折,让人感觉表扬不过是为了后面的批评,他的信心还是受到了打击。

这里把“但是”改为“而且”,情况就好多了:“小明,你的数学、语文考得不错,而且,物理也不算太差,要是能考得再好些,妈妈就更满意了。”这样,既表扬了数学、语文考得好,也指出了不足——物理需要继续努力,同时,还让小明听着心里舒服。

当年李开复离开自己赖以成名的微软,跳槽到竞争对手谷歌的时候,因为涉及世界上两个著名的科技公司,这一事件轰动一时,微软甚至要与自己一手捧红的人对簿公堂。

一次,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李开复作为主嘉宾,被观众问到一个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忠诚的?”要知道李开复曾多次公开强调“员工要忠诚于企业”“做人要知恩图报”等观点。

没口才,没能力,让数百人为其折服,他有何绝招?

此时,面对这一尖锐而具有挑衅性的问题,李开复镇静地用“而且”来回答:“我非常重视忠诚,一个人要有忠诚的品质,忠诚对企业也很重要,而且,我认为忠诚的含义比较宽泛:长时间在一个企业工作是一种忠诚;努力工作创造佳绩回报老板的信任是一种忠诚;

即使离开企业,严守原企业的秘密也是一种忠诚……我离开微软时已经把工作交接好,并且我保证不把微软的相关秘密带到谷歌,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忠诚……”

你听听,他回答得八面玲珑,既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也没有得罪任何一方,其顺向语言的技巧已炉火纯青。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希望你看到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

注(1)考虑到很多朋友看了很多方面书籍上了很多课,也避免不了解决客户抗拒点的痛苦,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我花了2个月时间把我过去成交客户的经历总结成电子文档,有需要的伙伴私信回复“销售”领取(破解销售抗拒点的终极法门)电子版!

朱永佳简介:一位精通营销剑法销售剑法于一体的营销教主

自媒体人,不按套路出牌的谈判专家,现旅居山东济南,2009年从事销售工作,历任某企业销售总监,广告策划,多家化妆品公司销售顾问。

擅长于使用一套领袖级的商业思想体系与实干家的经营方法论服务于实体店。

佳哥,品牌战略实践者,传授最本真的战略思想,为中国中小创业家导航。一直以“改善老板思维模式、提升公司经营成效、引领企业持续发展”为宗旨,深耕于商业研究与市场锤炼六年之久;

言辞犀利,见解另类,并形成了控心成交体系,创作有书籍《销售任何产品秘诀》、《控心成交锦囊》,并获得众多读者的好评和感谢。每周持续分享干货文章,另类思维,助力创业路上的你更好更快的成长、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