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門文化之如意門

如意門是古代建築的一種屋宇式宅門,等級上低於王府大門、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高於牆垣式門。

名稱由來

古建門文化之如意門
古建門文化之如意門

如意門的基本做法是在前簷柱間砌牆,在牆上居中部位留一個尺寸適中的門洞。門洞內安裝門框、門檻、門扇以及抱鼓石等構件。如意門洞的左右上角,有兩組挑出的磚制構件,砍磨雕鑿稱如意形象(一稱“象鼻梟”)。門口上面的兩個門簪迎面多刻“如意”二字,以求“萬事如意”,這大概就是如意門名稱的由來。

裝飾

如意門這種宅門形式,多為一般百姓所用,其型制雖然不高,但不受等級制度限制,可以隨意進行裝飾,它既可雕琢得無比華麗精美,也可以做得十分樸素簡潔,一切根據主人得興趣愛好和財力情況而定。

古建門文化之如意門

其中,做得講究得如意門,在門楣上方要做大面積的磚雕,磚雕多采用朝天欄杆形式,它得部位名稱由下至上依次為掛落、頭層簷、連珠混、半混、蓋板、欄板望柱。

古建門文化之如意門

在這些部位,依主人得喜好或傳統裝飾內容,分別雕刻花卉、博古、萬字錦、菊花錦、竹葉錦、牡丹花、丁字錦、草彎等圖案。如果房主得財力不夠或偏愛素雅,則可做素活,或只加少許雕飾作為點綴。更簡樸者,還可用瓦片擺出各種圖案,總之,形式多樣,不一而足,充分體現瞭如意門頭裝飾的隨意性,顯示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華。

構造尺寸

如意門的構架多采用五檁硬山形式,平面有四或六根柱,兩根前簷柱被砌在牆內不露明,柱頭以上施五架樑或雙步梁。如意門區別於其他宅門的地方,是前簷柱間的門牆以及它的構造裝飾。

古建門文化之如意門
古建門文化之如意門
古建門文化之如意門

如意門的門口,要結合功能需要和風水要求確定尺寸,一般寬約0.9m~1m,高約1.9m(指門口裡皮淨尺寸)。民間有“門寬二尺八,死活一起搭”的說法,是指二尺八的寬度已能滿足紅白喜事的功能需求。這個尺寸也正好合乎門尺中的“財門”的尺度要求。

古建門文化之如意門

如意門的門楣裝飾,無論是採取冰盤簷掛落形式,還是採取其他形式,它上面的磚構件都要接近簷椽的下皮,將簷檁擋在裡面,不使露明,以突出磚活的完整性。

古建門文化之如意門

沒有等級制度限制的如意門,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雕飾也更加的華麗精美,使得藝術形式也更為多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