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觀應星樓》

古人描寫高樓夜景的佳作很多,我們憑藉著想象力讀詩,盡力去體會那種曠遠而空明的長空夜色,感受也只能達到詩者當時的十分之二三。這些詩句文字中,我最喜歡的是元代唐珙的“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一句。此詩前兩句中,有“西風”,有“老”,有“白髮”,聽著煞是疲憊,讓人心情亦感無力暗沉,但這最後壓軸的一句,突然間如滿湖碎鑽般清麗脫俗,一把抹去之前的疲憊暗沉之氣,好似一個公主扮成身著灰布麻衣的村姑,走了幾步後脫去外套,露出裡面極為精緻璀璨的華裳……這是我個人從女性化角度讀此詩句得來的感受,可能與唐珙當時的感受並不完全契合,與他人讀此詩時的感受也不太可能一致,這就是好作品的魅力所在,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夜觀應星樓》

星河,霄漢,星漢,天河…….說來說去就是古人眼中隔開了牛郎織女的銀河。天上的銀河與地上的河,自然是毫不相干,彷彿兩條平行線,永不相交,但古人想象中,銀河並非遙不可及,從海上坐浮槎(木筏)可以駛去天上,當然這木筏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木筏,否則也不會叫浮槎,它是專門往來於海天之間的神奇木筏。

夜晚,站在高樓上仰望天,俯瞰地,空色紺碧,眾星曆歷,天地間了無塵埃,萬籟俱寂,一輪明月無聲地掛在枝椏間,這種清凌的環境,難免引得自己的身心也感覺清零孤寂起來,站在應星樓上,便給我這樣一種感覺。

《夜觀應星樓》

應星樓實際高度45.9米,由於獨特的建築結構,從下往上看十分宏偉,夜晚華燈俱亮,應星樓在夜幕中顯得尤其氣象恢宏,璀璨奪目,遙看樓頂,飄飄渺渺,似有星氣集結,讓人產生群仙出沒的想象。酒這東西也有好處,詩人大醉後出神篇,畫家大醉後出神筆,當年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後,蘇軾的神來之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成就千古佳話,前半部分是靈魂出竅般酣暢淋漓的想象,後半部分迴歸現實,悟出人生真諦。站在應星樓上,不用大醉也可以感受到這種我欲乘風歸去的念想,天上宮闕似乎是近在眼前,華星曆歷似乎只有一臂之遙,舉杯邀月,伸手摘星,撣星塵,拂玉盤,梳風攬月,驚起魚龍飛躍,似乎都是近在眼前的景象,並非不現實的幻想!

《夜觀應星樓》

作為中國星象文化第一樓,應星樓確實與銀河星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應星應月,應天應地,順應星辰日月的指引,即為順應四時和自然的指引。古人觀象授時,觀察星象不只是文人醉後的文采汪洋,而是用來對農耕時序等做出重要指示,然後才能做到順天應人,以天意應人之願,就算不很科學,不很準確,也是對自然的一種遵循和敬畏態度。

麗水防洪堤的夜景,如今成了非常值得一觀的景緻。南明湖畔重建的應星樓,彷彿是夜色中一條璀璨綵帶上那顆最亮麗的明珠,如今也是蓮都的一大地標。彩燈與夜空中的星辰交相輝映,星河倒影嵌入了湖水,不用歡飲大醉,也讓人恍然有了銀河入夢的錯覺。如練的月華之下,百仞飛簷振翅預起,劍指蒼穹,直衝霄漢,葉宗魯《處州應星樓記》裡描寫這種景象是“如乘風馭,如泛靈槎,如據巨鰲之首,如運大鵬之翼。神舒意暢,飄飄然有凌雲氣”,完美詮釋了身處此樓閣上的感覺!

《夜觀應星樓》

麗水,古稱處州,對處士星,即少微星。應星樓的名字,說得通俗一點,可以說是“對應少微星的樓閣”。少微星,是古人星象崇拜中寓意青年才俊、國之新生棟樑的星座。有句話說,“誰掌握了年青人,誰就掌握了未來”,此話不無道理,長江後浪推前浪,新陳代謝,人才輩出,我們的下一代,一定是比上一輩強的!

《夜觀應星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