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2位浙師校友亮相《新聞聯播》!與總書記面對面交流座談!

好消息傳來

就在剛剛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

播出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的新聞

這其中,就有兩位浙師人的身影

他們不僅作為代表參會

總書記面對面交流座談

還有幸與總書記握手

到底是哪兩位浙師人?

他們就是

我校1997屆校友竺建江2000屆校友蔣一平

值得驕傲的是

浙江省一共有6位代表參會

其中來自基礎教育戰線的2位代表

都是浙師人

厲害了!

1997屆校友竺建江“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中小學優秀德育工作者”,他駐守浙江諸暨東和鄉村中學22年,用心守護“野百合的春天”。2018年,他成為了一名援疆教師,繼續助力教育扶貧。

2000屆校友蔣一平,她是東陽中學思政理論課教師,浙江省“教壇新秀”,2014年獲評“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中小學優秀德育工作者”。

剛剛,2位浙師校友亮相《新聞聯播》!與總書記面對面交流座談!

右一為竺建江,右二為蔣一平。

與總書記面對面

聆聽總書記重要講話

來看看他們的感受

“聽了習總書記講話,我感到熱血沸騰,深受教益,同時也深深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以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時代新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不忘初心,繼續努力,用行動將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落到實處。”

——竺建江

“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見到習總書記笑容滿面出現在會場的那一刻,我的雙眼瞬間溼潤了,內心非常激動,好似見到了精神的偶像。會後跟習總書記握手時,手心直冒汗,感到習總書記的手大大的、軟軟的,非常溫暖,作為一名思政教師的幸福感瞬間爆棚。

這次會議的含金量非常大,習總書記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案例、引經據典闡釋了思政課的重要性、對思政教師提出了新要求、對思政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讓我深受鼓舞。習總書記要求思政課教師要會講故事、講好故事,不僅自己講,還要引導學生講。而習總書記本人就是講故事的高手,從改革開放到民族自信、從家國情懷到時代精神,兩個多小時的講話中,他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示範課。”

——蔣一平

讓我們一起走近兩位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

聽聽他們的故事

“教書育人是一份事業”

剛剛,2位浙師校友亮相《新聞聯播》!與總書記面對面交流座談!

援疆的“竺哥”。

自1997年浙師大畢業,竺建江被分配到諸暨市東和鄉中任教,在這裡的22年間,他看過好些初中學生因貧失學。

“當初,我不是沒有想過‘跑’。”竺建江說,剛到東和,除了教學樓是新的,其他設施都停留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操場是爛泥地,宿舍樓是老木板房,裡面沒有衛生間,上廁所得在校內繞5分鐘,用點水要去井裡打。加上語言不通,回嵊州老家又交通不便,竺建江十分失落。

可失落歸失落,書照樣得教。鑑於當時學校最缺語文老師,校長“趕鴨子上架”,讓學歷史的他改行教兩個班語文。“山裡的孩子特別單純,我和他們說起大學看過的名著、看過的電影,他們就用閃亮的眼睛充滿著仰慕的神情在講臺下‘哇哇哇’。他們叫我‘竺哥’,套近乎溜到我宿舍,找能看的一切書籍。他們的求知慾深深地打動著我,在當時學校教師奇缺的情況下,我真的無法開口說回老家”。

野百合也想開花,山裡的孩子也想成才。

每當看到那一張張對知識充滿渴望的臉龐,竺建江躁動的心就會平和下來。“人是感情動物,每當看著孩子們在我的教育下有一點點進步,我就覺得很有成就感。我就對自己說,留下來也許真的是不錯的選擇。”

這期間,中心學校的校長換了7任,初中的校長換了9任,同事走馬燈似換了一撥又一撥,他都沒挪窩。

東和山區是貧困的,留守兒童較多,單親家庭不少。為了讓這些孩子能得到更多關愛,竺建江常常和一些城區的同行描述這些孩子的困境,希望他們能幫自己想想辦法。

2011年4月,在諸暨教研室教研員趙文老師的建議下,他和諸暨市9所初中學校老師共同出資,創設了東和鄉中學陽光愛心基金,目前已向23位學生髮放了1萬多元愛心款。2014年5月第二屆諸暨名師工作室再次送來愛心款2500元,讓這份沉甸甸的愛不斷延續。

工作之餘,竺建江還參加諸暨市愛心螞蟻義工聯合會活動,為東和的貧困孩子牽線搭橋,讓更多的人關注東和,支助東和,溫暖東和。

諸暨市教研室領導曾這樣評價竺老師,“他是把教書當作事業在做”。路漫漫其修遠兮,竺建江老師繼續學習著,思考著,執著著。

寄語浙師人: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師,在教育戰線上做著平凡的事情。希望學弟學妹們奮發努力,學好知識,紮實功底,傾心付出,要相信只要去做,夢想都能實現!

“追求一種負責的人生”

剛剛,2位浙師校友亮相《新聞聯播》!與總書記面對面交流座談!

愛笑的“平姐”。

“她教育你的方法不是來自教育學,而是來自她對這些眉眼稚嫩的少年由衷的愛與激情……”這是一個學生筆下的“平姐”,一位實至名歸的“優秀教師”。

2006年開始,蔣一平便開始了她的班主任生涯。在學生們眼中,蔣一平不僅是老師,更是他們喜愛的“平姐”。“平姐,你今天的衣服好漂亮。”“平姐,你吃飯了嗎?”……雖然比學生大20多歲,但學生們都毫無距離地叫著一聲聲“平姐”。確實,因為她是一個特別愛笑,充滿正能量的老師。哪怕在別處有什麼煩惱,當她一走進教室裡,還是很開心的,她經常把自己的充滿精氣神、美好的一面,有意無意地傳遞給學生,給學生營造出一種快樂幸福的氛圍。

“作為班主任,我覺得知識固然重要,但我們的眼界應該開闊一點,僅僅給學生知識是不夠的,要讓學生學會調節自我心態,面對困難、挫折,去換個角度看問題。我們應該用可持續的眼光,教孩子一種幸福生活的能力。”蔣一平笑著說。

“教育是為名利場準備的,我時常引導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名利觀,不可以追名逐利、投機取巧,但也不能淡泊名利。”已有12年班主任經驗的蔣一平笑著說,在平日的德育過程中,她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獲得名與利。當學生們犯錯誤時,會盡可能地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不喜歡打電話“請”家長。

有一次,一名剛轉到文科班上不久的男孩為了一個女孩同別班的學生髮生了爭執,情緒激動,之後被蔣一平帶到了辦公室。“為了一個女孩集結一幫同學鬧事,勇氣可嘉……但問題是方法欠妥。”蔣一平沒有同其他人一樣“不耐煩”地說教,而是站在他的角度分析問題,循循善誘。在男孩的情緒稍微平復後,蔣一平讓家人將其接回家。師生兩人還相約在週末,進行了一次朋友似的深入交流,在瞭解男孩的困擾後,蔣一平還積極安慰開解。

人難免犯錯,這時需要班集體給予他溫暖。”蔣一平在男孩回校前動員全班同學歡迎其“重新歸隊”,同學們的熱情令男孩感動地流下眼淚,也讓這個曾經的“問題學生”迅速融入班集體,成為一顆新星。

“對待學生不能簡單化處理,我們需要包容他的錯誤,有時候只有給予一定的肯定,才有可能激發他的另一面。”蔣一平說,她將更以感恩的心去迎接每一天,“追求一種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人生。

寄語浙師人:

非常感謝母校浙江師範大學的培養,希望學弟學妹們珍惜大學的美好時光,好好沉下去,多學知識、紮實本領、增強底蘊,修好教師基本功,做一名高素質、有情懷、寬視野的優秀教師。

“好老師應該懂得,選擇當老師就選擇了責任,

就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

並把這種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

為人師,我們一直在路上!

素材來源丨金華教育局、東陽新聞網、諸暨教育局、諸暨日報,部分由本人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