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這項創新緣何獲得央視《新聞聯播》點讚?

深圳这项创新缘何获得央视《新闻联播》点赞?

24號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了深圳運用大數據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方面的新探索。報道指出,隨著“數字政府”建設的不斷推進,深圳的政務創新也漸入佳境。(9月25日南方網)

央視晚間《新聞聯播》報道深圳運用大數據治理城市經驗,在黃金時段用時長達兩分鐘,足見深圳經驗不僅具有創新價值而且值得廣為借鑑。那麼這項政務創新,亮點何在、價值幾多?

首先,大數據助力政府科學決策。以深圳市出臺的《工業用電降成本暫行辦法》為例,這個制度的出臺,目的是為了落實國家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大戰略部署,減輕深圳實體經濟企業負擔,由市財政拿出資金對用電企業進行資助,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但資助誰不資助誰,因為統計口徑邊界不清,常常拿捏不準。假如該資助的沒有資助,不該資助的卻享受了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這個政策就起不到預想作用、實現不了制定初衷,不但會降低政府工作效率,還會產生不公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深圳市“數字辦”召集經信委、統計局、稅務局等部門共同“會診”。當各家把自己的數據庫拿出來加以比對進行共享時,就能夠拿出一個精準的資助名單,為科學決策提供助力。

其次,大數據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隨著一個個“數據孤島”被攻克,政務創新也漸入佳境。8月初,“深圳90”上線,建設項目審批從立項到施工許可辦理完成,總審批時間不超過90天;8月中,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開出,全程可追溯,有效防止發票要素信息被篡改,納稅服務正式開啟區塊鏈時代。8月底,深圳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清單擴容到300項,稅務、公安、人社等16個部門打通後臺,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在深圳,大數據正參與到政府決策、政策實施和效果評估的全過程,為提升政府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開闢了新途徑。

再次,大數據促進服務再上臺階。政府的職能是管理,管理的本質是服務。管理上臺階,服務才能上水平,這之間有內在的邏輯關聯。大數據在創新管理手段和提升公共服務方面作用很大。但大數據不可能凌空蹈虛、人為編造,它產生於紮紮實實的工作之中。分享、用好大數據,首先得有大數據,這就需要搭建一個功能齊全、快速便捷的數據平臺,使其與日常各項服務工作相結合。由此,就能反推政府職能部門創新工作方式,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提升行政效能,不斷深化治理改革、激活治理資源。

深圳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天生帶有創新的基因。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提出,深圳將整合全社會數據資源,提高城市服務效率,打造全程全時服務,將深圳變成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智慧便捷之城。其中,在解決群眾“辦事難”問題上,深圳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利用科技創新手段推動政務創新,在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

科學決策是政府行政的根本,科學決策離不開精準數字的支撐。到今年年底,深圳“數字政府大腦”將實現全市政府政務信息100%調入、100%共享。而“數字政府”又將成為“智慧城市”的“指揮中心”。這一點,很值得別的城市效仿借鑑,這也是央視《新聞聯播》點贊深圳經驗的原因。(南方網雷鍾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