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熊孩子們

我沒有什麼大學問,但故事還是有些的。今天,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故事。

我帶的文科班有35名學生,我用五個多來概括這個班。一是女生多。文科班有21名女生,個個愛美,都留披肩長髮,時不時用小剪刀修理一下自己的髮型。我說,高三了,留短髮好,省時間,他們卻甩甩長髮告訴我,像你這種常年留短髮的人是不會懂得,你out了!二是鏡子多,人手一鏡,且形態各異,實在沒有的人家就用光盤照,甚至有的人對著不鏽鋼杯子呲牙咧嘴。三是請假理由多。他們來請假的理由也很奇特,老師,我家狗丟了,我要請假;老師,我想我媽了,我要請假;老師,學校八小時以外的課我不想上,我要請假。四是任性的人多。一抓到沒帶校牌,他就滿不在乎的說,校規校紀在我心中,帶不帶無所謂。一抓到遲到,他就會說,不就一分鐘嗎?再說,我的一隻腳已經邁進教室了,鈴就響了,這能怪我嗎?一抓到玩手機的,他就無辜的說,我真倒黴,大家都在玩呢!怎麼就抓住我了呢?一抓到考試作弊的,他居然說,不就是查個單詞嗎?有啥了不起的!一抓到在教室吃東西的,我說你就不知道偷著吃嗎?人家卻告訴我:我就是這樣的秉性,這樣的漢子。五是人才多,我們班人才濟濟,班會都由學生主持,他們唱歌,說相聲,表演小品,多才多藝,我時常自嘆不如。看看,這就是我們班的孩子們!

今天我主要跟大家講一下我和牛牛的故事。牛牛是我們班最有個性的孩子,據他的母親講,一年夏天母親給他切西瓜,他不但不吃,發而質問母親:誰讓你切西瓜了?你為什麼強迫我吃西瓜?你這樣做是侵犯我的人權!牛牛和我的“鬥爭”就不下七次,印象就深刻的就有兩次。第一次是去年高二學業水平考試報名時,他想在我的電腦上報名,因為快下班了,我嫌麻煩,就讓他去別處報名,結果,第二天他就在課前演講中公然控訴我,說我不關心在校生,一班的班頭比我好,我簡直就是個“後媽”。聽到這話,我當時很生氣,但事後我反思了一下,覺得他的話也有道理,在家住的學生可以在家報,住校生沒電腦,在那報呢?去網吧,被禁止;用手機,不許帶;看來,我這個“親媽”真沒有當好。吃一塹,長一智,2014年11月,高三高考報名時,我首先考慮住校生的報名,讓他們在我的電腦上報名,類似的事情再也沒發生過。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沒有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第二次是在一個課間,他故意穿著女生的衣服,在班裡走模特步,引起全班轟動,嚴重影響了上課的紀律。我找他談話時,他卻說,穿女生衣服是他的個人行為,跟別人沒有關係,女生尖叫起鬨跟他有什麼關係,更談不上影響上課紀律了。針對他的情況,我決定換一種方式教育他。上課時我先不說他的事,我舉個例子讓大家討論:假如我今天剃個光頭來上課,請問這對學生有影響嗎?學生們熱烈討論,最終的結論是老師剃光頭是個人行為,但這樣做有悖教師形象,而且會影響到學生上課,所以,作為公眾人物的老師剃光頭是不應該的。我看火候已到,就引出牛牛的事,在大家的激烈辯論中,牛牛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最後,他主動向同學和老師道歉。我想,對於這樣的學生,苦口婆心簡單的說教是空洞的,粗暴嚴厲的批評是無效的,一旦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學生容易產生逆反情緒,離你的期望會也來越遠,所以,教育必須要有足夠的智慧。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我想說,讓我們的愛帶著智慧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