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區推進互聯網加居家養老服務,打造形成“1245”養老模式

黃陂惠老層疊、保障有力,2018年,區政府將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作為為民辦實事之一。黃陂區政府在推進全區公(民)辦養老機構建設的同時,完善以“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為基礎,村(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打造形成“1245”養老模式(1個“互聯網+”養老信息中心,建成區街2級平臺,推行4類服務,形成5種養老套餐),全區養老服務事業再上新臺階。

黃陂區推進互聯網加居家養老服務,打造形成“1245”養老模式

建設養老服務設施,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探索“互聯網+居家養老”新模式,創新完善農村養老服務供給方式。完成4個街鄉福利院“平安工程”建設和19所農村福利院“冬暖工程”建設;完成12個老年宜居社區創建任務;新建3個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引進第三方機構提供服務;新建24家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並全部投入使用;完成2個農村幸福院的建設試點;

黃陂區推進互聯網加居家養老服務,打造形成“1245”養老模式

打造2家“社區醫養結合示範聯盟體”;政府出資515萬元,為全區65歲以上老人辦理免費乘坐城區公交;政府支付保險費437.7萬元,為全區60歲以上218851位老年人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推進老年證和高齡津貼“三辦”改革工作,全區共核定高齡津貼對象25829人,共發放各類高齡津貼3463萬元;享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護理服務2549人,撥付護理費1209.5萬元;推廣名流社區幸福食堂運行模式,在前川街楊園社區開展幸福食堂試點;開展“一院一社工”服務活動,為全區19個農村福利院每院引進一名社工,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目前平臺已經覆蓋到全區8000多名五類困難老人,他們只要打個電話,平臺便會記錄下他們的需求,然後派單給最近的社會組織上門為老人服務,而這一切都是由政府來買單,困難老人不需要出一分錢便可享受到各種優質的為老服務。

黃陂區推進互聯網加居家養老服務,打造形成“1245”養老模式

黃陂區民政局五樓的“互聯網+居家養老信息中心”看到,一個長達10米的環形屏幕,每個區塊都顯示出不同助老服務的實時工作狀態和數據,同時還記錄下了來電話的老人信息,包括健康體檢信息與民政系統信息。當電話呼入後,話務員會在5秒之內接聽,此時數據大屏上不僅有老人的基礎信息、健康檔案,還能顯示老人在民政部門的信息,如婚姻狀況,是否為低保戶等,為緊急救助等工作提供了極大便利,構建了更加高效、精準的助老服務體系。目前,是平臺建設的初期,有一個區級平臺和六個街道平臺,到明年,黃陂區民政局將會把這個養老服務平臺鋪開到全區19個街道,再由街道進社區,形成一張大網,用大數據為老人做好各種養老服務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