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政府財政為何入不敷出?浙東陳亮提出瞭解決方法

陳亮是浙東事功學派的代表,他一生積極倡言“事功”,注重學術研究的經世致用,對現實社會的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思考。他針對當時南宋政府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從管理體制、政府支出、中央與地方的財權分配、百姓財力與國家財政的關係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一系列觀點和主張,試圖找到一條擺脫現實危機、實現民富國強的有效途徑。

南宋政府的財政危機主要表現為入不敷出現象日益嚴重。陳亮認為導致這種局面的直接原因不是賦稅收入的不足,而是支出的無節制增長和管理混亂所造成的使用不當。宋室南渡後,雖轄域較北宋大為縮小,但賦稅收入卻有增無減。然而,財政支出增長速度更快,所以一直以來的財政危機非但未能改善,反而陷得更深。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支出增長和合理地使用經費呢?陳亮認為僅從財政角度進行整頓是不夠的,還必須改革政治、軍事等領域的相關體制,才能標本兼治。

南宋政府財政為何入不敷出?浙東陳亮提出瞭解決方法

首先,整頓官制,裁汰冗員,削減龐大的“百官有司之俸”。官吏隊伍嚴重膨脹是宋朝的一大積弊。南渡後這種現象更為嚴重。如高宗末年,僅浙東路在籍的正式吏員就有4000人之多;孝宗中期,在職和候補京朝官近萬人,遠遠超過北宋規模。冗官濫吏不僅導致各級政府辦事效率低下,官風萎靡不振,而且給財政帶來了沉重負擔。故陳亮要求統治者全面改革龐大而腐敗的官僚體制,做到“任賢使能以清官曹”“減進士以列選能之科,革任子以崇薦舉之實”“精擇監司以清郡邑”“嚴政條以名實”,這樣既可澄清吏治,又可減輕財政負擔。

其次,裁減“郊祀賓客之費”,罷撤一切冗濫支出。郊祀是宋廷定期舉行的一項重要典禮,規模龐大,且常常要遍賞官吏、將士、宗戚、閹宦以及醫祝胥皂之人,所費動輒以數十萬計。陳亮認為這種典禮雖事關禮制,固然不能廢止,但在外患嚴重、疆土日蹙、國勢不振的形勢下,統治者應明立綱目,以節浮費,縮小祭祀之類的規模,停止濫賞,以便將有限的錢財用到國家急務上。

最後,改革軍制,節省軍費。宋朝因與金朝的戰爭和對峙,一直保持著龐大的軍隊,軍費開支成為財政的最大負擔。孝宗時期,年支出一度高達8000萬緡,超過了稅錢總收入。大幅度地降低軍費無疑是控制支出增長的關鍵之一。陳亮認為要做到既減少軍費又不影響軍隊戰鬥力,就必須改變現行的募兵制和職業兵制,代之以傳統的兵農合一制。平時為民,戰時為兵,無事皆良農,有事皆精兵,這樣不僅可以使百姓“智愚各得其所,而上下各安其業”,而且可以為國家節省大量的養兵費用,有利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綜上所述,陳亮針對宋廷混亂的財政秩序,強調管理的集中與統一,又注意到中央與地方財權和資金的合理分配;針對宋廷入不敷出、國庫空虛現象,他既強調要控制支出無節制的增長,又不侷限於單純從財政領域尋找原因和辦法,而是與政治和軍事等領域的改革聯繫起來;針對國弱民貧的現狀,他猛烈抨擊統治當局的重賦苛斂政策,又不停留於一般性的呼籲減負,而是從民力與國力、富民與富國之間的內在關係出發,要求各級政府和官員真正樹立起民富才能國強的觀念。他的思考既基於現實,又超越了現實,他所論述的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富民與富國的關係、農業與商業的關係等問題,實際上是封建時代普遍存在的問題。他的經濟觀點或主張,就當時的歷史環境而言也是相當深刻的,尤其是對商業的地位與作用、農商關係、富民和富國的關係等問題,其認識達到了那個時代的最高水平。

摘自張煥玲《陳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