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之墓》,被譽為催淚神作的它為什麼沒讓我掉眼淚?

每當有人說到《螢火蟲之墓》,就一定會出現“催淚”、”虐心“這樣的形容詞,以至於我猶豫了很久才鼓起勇氣,提前做好了十足的心理準備,迎接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7的動畫電影。

然而,也許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我幾乎是在全程無感的狀態下看完這部被稱為是“反戰”題材的電影的。

《螢火蟲之墓》,被譽為催淚神作的它為什麼沒讓我掉眼淚?

影片的主人公——14歲的清太(哥哥)和4歲的小節(妹妹)在二戰的戰火中同時失去了父母,兩個年幼的孩子相依為命。為了生存他們住在了遠房親戚家,卻因為阿姨剋扣他們的糧食離家出走。

沒有生活來源的惡劣條件下,哥哥連偷盜的方式都用上了,卻還是沒能救回不幸死於營養不良的妹妹。而在妹妹離世不久,哥哥也在車站被活活餓死……

《螢火蟲之墓》,被譽為催淚神作的它為什麼沒讓我掉眼淚?

兄妹倆的遭遇確實很悲慘,他們死前高興玩耍的情節更使影片蒙上了一層壓抑的色彩。

但很遺憾,即便這樣,影片還是沒有強大的震撼力。

《螢火蟲之墓》,被譽為催淚神作的它為什麼沒讓我掉眼淚?

兄妹倆在親戚家裡確實被嫌棄,但是卻沒有任何生存危機。即便吃不上好吃的飯菜,但卻足以果腹。

不僅如此,14歲的哥哥非但沒有如阿姨所說進入自衛隊,連家務活都從不上手。可見其求生意識不強,也不懂事。也正是這種來源於原本優越家庭條件的養尊處優,將兩人都送上了絕路。

《螢火蟲之墓》,被譽為催淚神作的它為什麼沒讓我掉眼淚?

沒有生活來源卻毅然離家出走,不做正當工作卻選擇偷竊度日。哥哥將軍官家庭出身的優待也全都拋棄。他們的死,讓人有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感!

很多人說電影是反戰的,然而我卻沒有看出這個主題。清太和節子,確實會因為戰爭而寄人籬下,生活動盪,但是死,卻是他們自己導致。由此,說電影是反戰的,我認為說不通。並且,影片導演高畑勳也明確表示,電影並沒有反戰的含義。

《螢火蟲之墓》,被譽為催淚神作的它為什麼沒讓我掉眼淚?

相比之下,另一部也是以孩童為主角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才是真正的反戰,也有著強大的攝人心魄的悲劇力量。

其表現手法與《螢火蟲之墓》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以孩子的純真快樂反襯現實之殘酷。而結局也是同樣的悲慘。

《螢火蟲之墓》,被譽為催淚神作的它為什麼沒讓我掉眼淚?

電影中,兩個6歲的小男孩成了好朋友。他們一個是納粹軍官的孩子,一個是集中營裡的犯人。為了不讓孩子的內心受到戰爭的汙染和摧殘,兩個孩子的父親都沒有告訴他們集中營是什麼地方。

他們成了彼此最好的朋友。有一天,被關在集中營裡的小男孩的爸爸不見了。為了幫他找爸爸,他的好朋友換上集中營裡的衣服混了進去,從此兩個孩子都再也沒有出來……

《螢火蟲之墓》,被譽為催淚神作的它為什麼沒讓我掉眼淚?

所以,《螢火蟲之墓》之所以會讓人感覺不到強烈的悲劇性,大概就是因為主人公的死實際上不是必然的,換句話說,是兄妹倆自己就可以避免的。相比於沒有努力改變自己而慘死,拼盡全力還是不能苟活更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