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并非招生,而是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服务品质

民办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并非招生,而是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服务品质


王国平

许多民办学校因为处于市场机制运作下,提出了“招生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的口号,这是一种错解。并且,在这样的错误轨道上,学校的发展很可能会越走距离教育会越远,越来越像在做企业,最终导致出局。

例如,曾经有一所大型高端的民办学校,从建校之初便把招生工作列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和首要地位。不看其它,仅招生办队伍的人数达到五六十人的情况就足以说明问题。除此之外,该校还把招生办的性质定位成企业的“售前服务”,同时成立了另一个相关的部门叫“家长服务中心”,这又可谓是“售后服务”。似乎从市场规律来讲,在学校中这是很有些创意的做法,当然,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阶段内起到相应的效果。比如,招生中用销售手段让家长较快地接受了学校的宣传,在学生入校后,家长服务中心又会像海尔的售后服务一样,用多种形式和家长保持联系,对家长提出的种种问题以最快的速度反馈。

然而,问题却出现在了学校管理的重心上。因为过度的强调与强化了招生工作之后,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质量上便有所忽视。甚至在提出“全员招生”的策略后,连任课教师都浮躁起来,都不时的想着那“按斤论两”的招生奖金,而没有把全部关注和心思都用在教育教学这个学校的核心工作上。由此引起的教学质量不保,渐渐地在规律下被现有的家长看出问题,看出问题,看明白学校的真实面孔之后就是走人。

于是,这所学校在发展前期的几年中便出现了招1000走800的现象,从生源总数看是在增加,但这属于动态的增加,内在的问题被表象所掩盖着。后来,在不断地流失生源下,市场的负面积累越来越多,最终导致的从是动态增加到动态平衡,再发展下来就是从动态平衡到动态减少。

当这样一所轰轰烈烈的民办学校走到了奄奄一息的时候,留下的不仅是被破损的民办学校形象,而且也是思考和教训。

我们从这样的教训中拾取的便是一种认识:民办学校的招生不是生命线!

那么,民办学校的生命线在何处?

我们在经历了生死轮回后的结论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在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育服务的品质。特别是在当下,还应该提出的是我们的办学特色。这属于教育格局处于成熟期的必然,是在公办教育走向新一轮发展,走向普惠性格局后给民办学校留下的空间,也是教育差异化、多元化存在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生源的发展决定着民办学校的生存。只不过在学校管理者而言,抓好招生工作是需要找准支点与作用点。

我以为,这个支点必须是教育教学,是从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出发,更是以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出发,找到我们应该做的教育教学服务的内涵。具体说,也就是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一切都从学生未来成才的需求出发,把教育的关注点落在学生身上,把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落在实处。而与此同时的问题便是寻找到最佳作用点,

事实上,学校管理的作用点应该是把生源发展寄托在现有家长的口碑上。并与之配套的激励方案是,凡是老家长介绍的新生源,功劳记在该班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上。这样下来,用杠杆原理撬动的是教育教学和教育服务的质量,因为各个班级的教师若是没有把班级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搞上去,家长不满意,你就无法去让家长帮你招生。

所以,看起来是在构建招生机制,实质上是先把教育教学做好才能去谈招生。这样的结果便是抓住了教育的核心所在,也解决了学校的发展之关键。

总之,走街串巷,广告覆盖,张贴小报等简单招生行为不可取,或许这属于学校管理者在教育教学内功不足的问题,或许这里存在着“堤内损失堤外补”的问题,或许这也是一些外行办教育的无奈之举。

但终究是一个原则要清楚,教育就是教育,别把企业行为弄得很过分。而且,不谈和不用谈招生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作者系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