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的一款打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戰爭新視界,專注近代戰爭歷史,鑑古知今 ,以史明理

納粹德國的一款打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納粹德國的一款打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納粹德國的一款打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二戰德國的裝甲部隊十分得厲害,其原因不僅要歸結於優秀的戰鬥人員,也要歸結於先進的裝甲車輛,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的裝甲部隊立下了赫赫戰功。那麼對於敵方的裝甲車輛,德國除了用坦克來對付它們以外,還會用上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德國在而二戰中的反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三號突擊炮是二戰中德軍主力裝備之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36年6月15日,陸軍武器局頒佈命令,要求開發至少擁有75毫米口徑火炮的步兵支援車輛,要求該突擊炮安裝在車身上的火炮有25度射角、車高不能超過一個士兵的身高。德軍最終一共製造了 5 輛,使用的是 Pzkpfw III B 型的底盤和低強度鋼製的上部結構,裝有 24 倍口徑的 75 毫米炮(75mm StuK L/24),定名為三號突擊炮,並於1940年1月投入批量生產。由於沒有炮塔,它可以節約大量的製造時間,所以德國各軍工廠生產的數量非常高。

納粹德國的一款打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三號突擊炮 A 型使用的是 Pzkpfw III B 型的底盤和低強度鋼製的上部結構,裝有 24 倍口徑的 75 毫米炮(75mm StuK L/24)

納粹德國的一款打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極為罕見的III號突擊炮A型,僅僅生產了 20輛而已,可以被視為川號突擊炮原型車的量產型。照 片的拍攝時間推測為法國戰役期間

1940年 1 月,經過廣泛測試和改進,三號突擊炮 A 型正式投產。1940 年晚些時候它配備給獨立突擊炮連,並出現在法國戰場,其優異的表現得到了肯定。作為一種步兵支援武器,它在攻擊時的主要目標是碉堡、機槍陣地、反坦克炮陣地以及其他障礙物。那以後,三號突擊炮參加了北非、俄國、諾曼底等地的作戰,直到戰爭結束時還有它的蹤影。開始時,三號突擊炮編成突擊炮營,後來編成突擊炮旅,一般作為獨 立部隊配屬給集團軍一級。只有精銳的國防軍部隊(如大德意志師)和武裝黨衛隊(近衛師、帝國師、骷髏師)才在師一級編有突擊炮旅。突擊炮是作為一種進攻武器開發的,但後來常被用於防禦任務。晚期型號——Stug III (40)也裝備了不同的坦克殲擊營。1944 年的時候,它常被用來代替三號坦克, 四號坦克, 甚至豹式坦克裝備坦克營。實踐表明這是一個錯誤,但絕望的形勢和總體上坦克的短缺使得這種做法成為必要。

納粹德國的一款打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突擊炮是作為一種進攻武器開發的,但後來常被用於防禦任務。1944 年的時候,它常被用來代替三號坦克, 四號坦克, 甚至豹式坦克裝備坦克營

從 1940 年 1 月到 1942 年 3 月,共製造了 5 種型號的 三號突擊炮(A/B/C/D/E 型)。它們均裝備 24 倍口徑的 75 毫米短管炮(75mm StuK L/24)並一直在前線服役到 1943 年中期。1942 年 3 月,新的 F 型開始製造,它裝備了火力更強的 40 型 43 倍口徑的 75 毫米炮(75mm StuK 40 L/43)。1942 年 9 月,新的 F/8 型代替了 F 型的生產,它裝備的是更好的 40 型 48 倍口徑的 75 毫米炮(75mm StuK 40 L/48)。出於改進的目的,1942 年有一部分不同型號的三號突擊炮(B 型到 F 型)換裝了 33 倍口徑的 75 毫米炮(75mm Stuk L/33),它看上去與 28 倍口徑的 42 型 105 毫米榴彈炮(105mm StuH 42 L/28)很像,常引起混淆。1942 年 12 月,F/8 型的生產結束,的最終型號 G 型開始量產。G 型的後期型號裝有略帶傾斜的“紹科普”型火炮防盾,這類防盾有兩種,一種僅包括火炮,另一種除火炮外還包括了同軸機槍。另有 31 輛 F 型突擊炮也用 48 倍口徑的 75 毫米炮代替了 43 倍口徑的。F 型、F/8型、G 型的三號突擊炮也被稱為 40 型突擊炮 F 型、F/8 型、G 型,因為他們裝備了 40 型火炮(75mm StuK 40)。這最後三種型號更多是作為自行反坦克炮而不是突擊炮使用。1940 年 8 月 1 日,曾經有過將 12 輛三號突擊炮改裝為水下行駛型號的計劃,但未曾實施就由於“海獅計劃”的中止而取消了。E 型是第一種配有 7.92mm MG34 機槍的三號突擊炮,但僅僅是置於上部結構內部,供近距離防禦使用。

納粹德國的一款打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納粹德國的一款打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納粹德國的一款打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納粹德國的一款打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四張圖片從上至下分別是B、C、D、E型三號突擊炮,這些都是三號突擊炮的早期型號,均裝備的是 24 倍口徑的 75 毫米短管炮。

早期型號的 G 型在頂部有一挺機槍,轉動角度有限,射手有一個防彈罩保護。後期型號改為遙控操作、可 360 度旋轉的機槍(Rundum Feuer)。突擊炮成員也會對突擊炮做一些常見的戰地改進,包括在駕駛員座位前放置一些附加防護設施(鋼板、裝有混凝土的容器等)以提高抗彈性能。從 1943 年中期起,三號突擊炮開始裝備裙板(Schurzen)以提高防護力。許多早期型號被送回工廠進行火炮的改裝和增加裝甲厚度。舊型號的車輛在修理時經常換上新型號的備件,造成了許多車輛的型號很難辨別。

納粹德國的一款打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早期型號的 G 型在頂部有一挺機槍,轉動角度有限,射手有一個防彈罩保護

納粹德國的一款打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突擊炮成員也會對突擊炮做一些常見的戰地改進,包括在駕駛員座位前放置一些附加防護設施,該圖三號突擊炮被成員在正面附加了水泥裝甲。

總的來說,突擊炮憑藉它低矮的外形成為難以捕捉的目標和危險的對手。突擊炮的乘員們可以被認為是炮兵部隊的精英,他們被授予了一種特別的灰色坦克手製服。截止 1944 年初,突擊炮手們擊毀的坦克總數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 20000 輛。到 1945年 3 月,埃克特 Alkett 公司(MIAG 公司也製造了一小部分)共製造了大約 9500 輛不同型號的 三號突擊炮及其變型車。

1942 年 10 月埃克特 Alkett 公司製造出 42 型 105 毫米自行榴彈炮,它是根據前線官兵提出的,需要比75毫米火炮的突擊炮火力更加強大的突擊炮的要求,它使用三號F 和 F/8 型的底盤,配備一門 42 型 28倍(30 倍)口徑的 105 毫米榴彈炮(105mm StuH 42 L/28 (L/30))(主炮和“黃蜂”自行火炮上裝配的主炮相同,不過突擊炮的緩衝裝置有所變化)。從 1943 年起開始使用 G 型的底盤。從 1942 年 10 月到 1945年 2 月共製造了 1212 輛 42 型 105 毫米自行榴彈炮。

納粹德國的一款打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納粹德國的一款打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兩張圖片都是 42 型 105 毫米自行榴彈炮,相比於裝備75毫米的三號突擊炮,這型三突的炮管更粗更短(因為炮管是28倍徑的)。在實戰中,2 型 105 毫米自行榴彈炮有力地支援了步兵作戰,是一種相當可靠的直瞄火力。

1944 到 1945 年,一小部分 G 型 三號突擊炮被改裝成了(75mm/105mm)彈藥載運車。改裝時移去了火炮部分,在開口處覆蓋上一塊鋼板。

1944 年 11 月時,克虜伯(Krupp)公司也提出過在 Stug III/IV 上安裝 43 式 88 毫米反坦克炮(88mm Pak 43/3 L/71)的方案,但從未達到過原型車階段。

1943 年 12 月,Stug IV 4 式突擊炮的製造開始(注意:與 Jagdpanzer IV-編號 Sd.Kfz.162-4 式自行反坦克炮是有區別的)。它只是在三號突擊炮上部結構上進行了少量改動(如駕駛室部分)後將其安置在 4 型坦克底盤上。1943 年 12 月到 1945 年 3 月,克虜伯-古森 Krupp-Gruson 公司共製造了 1139 輛這樣的“混血兒”。Stug IV 4 式突擊炮(編號 Sd.Kfz. 163/167)裝備了一門帶傾斜的“紹科普”("saukopf")型火炮防盾的 40 型 48 倍口徑的 75 毫米炮(75mm StuK 40 L/48)。曾經還做過在 Stug IV 上裝備70 倍口徑的 75 毫米炮(75mm StuK L/70,豹式坦克的主炮)的試驗,但最後不了了之。在阿登攻勢的準備階段,一些三號突擊炮被打扮得奇形怪狀,用意是模仿一些美軍車輛。同時也改裝了一些豹式坦克,想模仿美軍的 M10 自行反坦克炮。這些車輛都交給了第 150 裝甲旅(由黨衛軍傳奇人物奧托·斯科爾策尼中校率領),任務是穿過美軍戰線,偷襲馬斯河上的橋樑。但他沮喪的發現這些車輛只能用來試試“在夜晚騙過那些美國新兵”,最後特種作戰並未實施。

納粹德國的一款打坦克神器——三號突擊炮

●為了想偽裝美軍的M10自行反坦克炮而進行改裝的豹式坦克。

總的來說,各型號的突擊炮是一個成功的系列,它們在各條戰線擔負了各種不同的任務,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它還出口到以下國家:羅馬尼亞(119 輛),保加利亞(55 輛),匈牙利(40 輛),意大利(5 輛),西班牙(10 輛),芬蘭(59 輛)。戰後,大約28 輛 G 型 三號突擊炮通過法國和西班牙的途徑落到了敘利亞人手中,它們在那裡一直服役到 1967 年。

想了解更多近代戰爭的相關知識,就快來關注我吧!如果有任何建議與疑問,也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