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三體》第三部中,劉慈欣是這麼描述雲天明的:

雲天明生在普通知識分子家庭,父母沒有貴族身份,卻對他進行貴族教育。

長大後的雲天明,也因此成為一個痛苦懸在半空的人:

他沒有入世的能力,卻也沒有出世的資本。

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這種尷尬的社會地位,和《綠皮書》中的黑人音樂家唐·謝利(馬赫沙拉·阿里)相似。

只不過,讓唐處於這種狀態的,則是社會上那不可抗的因素:

唐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那個充斥嚴重種族歧視的年代。

做為音樂家,唐的才華受到了白人的肯定;

但音樂卻無法讓他擺脫舞臺下受歧視的狀況,只因為他的膚色。

所以,在那個白人為主流的社會里面,唐無法入世。

而唐這個處於上流社會的音樂家身份,又和底層的黑人群體拉開了距離。

黑人把他看成非我族類,難以融入黑人群體的唐,又無法以音樂家的身份出世。

前方靠不著邊,後方靠不到岸,唐就這樣懸在空中。

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這樣的身份設定,我覺得是《綠皮書》很大的一個亮點。

唐是這麼說的:

有錢的白人付錢讓我為他們演奏,因為這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文化;但當我一走下舞臺,在他們眼中,我立馬就變成了一個黑人而已。我(還)獨自忍受孤獨,因為我也不被自己人接受。因為我和他們也不一樣。所以,我不夠黑,也不夠白,我到底是誰?
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但儘管經受著這樣的心理折磨,片中的唐依然堅持在美國進行巡迴演出。

演出從紐約走到了美國南方。

南方,是美國種族歧視最為嚴重的區域。

片中藉由旁人之口,說出他依然如此堅持的理由:

(唐這麼做)因為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改變大眾需要勇氣。
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綠皮書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1962年,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黑人郵政員維克多·雨果·格林編寫了一本小冊子。

冊子中指出美國有哪些旅店和餐廳可供黑人入住和就餐。

冊子名為“Green Book”,Green有綠色的意思,因而本書被稱為綠皮書。

但書名還有另一個更為直接的意思:

Green取自作者的姓氏格林,也可以說是格林之書。

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唐就將帶著這本綠皮書,走完他的巡演之旅。

和唐一起的,是白人司機託尼。

和大多數此類電影不同的是,《綠皮書》中這對黑白配,屬於一種錯位配置:

唐有錢,有品位,處處都是上流社會的做派,道德觀念極強;

託尼原是夜總會保鏢,粗魯,小市民作風,好用拳頭解決問題。

但在兩人的關係中,黑人唐是老闆,白人託尼是僱員。

託尼的工作,除了開車,還要幫唐擺平巡演路上遇到的各類棘手問題。

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一路上,唐果然受到了種種歧視對待。

演出場地的員工為唐準備的鋼琴不是合同規定的牌子,只因唐的膚色;

到了南部,唐只能住專供黑人住宿的旅館;

去買西服,店長看到唐,堅決不讓試穿;

到了一個日落鎮(即晚上不準黑人出行的地方),唐在夜間被警察不留情面地抓入監獄;

在酒吧,唐則被種族歧視者毆打;

即使唐在才華在臺上備受矚目,但下了舞臺,他依然不被允許使用白人的衛生間,進入白人吃飯的餐廳。

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唐和託尼這一路的經歷,使得本片走了公路片的路子。

但本片的故事走向,卻還蠻套路化。

基本上,看了個頭就能想到後面是什麼路子:

唐遇到問題,託尼必然會用自己的辦法去解決。

在這個過程中,託尼看到了唐遭到的種種歧視。

而唐則看到了託尼粗魯外表下的內心。

於是,兩人從格格不入,走向逐漸認識,然後成為好友。

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在我的觀感中,《綠皮書》是一部對仗工整,打出安全牌的電影。

當然它不爛,但我給不到豆瓣上8.9分那麼高。

從整體來看,尤其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那麼尖銳的種族問題,在片中卻被一次次淡化了。

例如很多人津津樂道的那場吃炸雞的戲。

一開始,託尼對唐說:“你們黑人不都喜歡吃炸雞”。

唐覺得受到歧視,於是,兩人就此問題起了爭執。

只是,沒多久,這個話題被託尼硬塞過來的一塊炸雞岔開了。

然後,故事開始走向了雞湯情節。

託尼告訴唐:

我爸告訴我:‘不管你做什麼,都要做到極致。上班就認真工作,笑就認真大笑。。。’

好LOVE & PEACE的收場。

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對於本片,也引來當事人的爭議。

編劇尼克·維勒歐嘉說:他小時候就認識了謝利博士(電影中的唐),還去過他家。

他的父親(託尼的原型)目睹了旅途中謝利博士的遭遇,感到非常憤慨,這改變了他。

只是,謝利博士的後人卻不滿地表示:

片方僅聽信託尼後人的一面之詞,根本沒有尊重唐的家人。

現實中,託尼只是唐僱傭的司機,並且很快被辭退了。

而且,兩人也沒有發展出多麼驚天動地的友誼,但電影卻刻意的加工和美化。

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其實,如果從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角度來說,這種加工我覺得也可以理解。

不說國外,咱自己不也把命運悲催的唐伯虎,拍成了美好的《唐伯虎點秋香》?

但是從內容,以及本片視角的原因,奧斯卡結束後,黑人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對《綠皮書》則開啟了集體吐槽模式:

沒有不尊重《綠皮書》,但我們黑人社區的人希望看到更被我們認可的、講述黑人自己經歷的電影,而不是為了白人觀眾而善待黑人的電影。
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綠皮書》並不是為黑人所拍。這部影片就像是,白人沒有讓種族主義在面子上表現出來而做了一些微小的努力,這就讓他們滿意了。
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在《綠皮書》中看不到膚色歧視。《綠皮書》:你說的對!
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綠皮書》?更像是‘一張白紙’!(結合圖片看)


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由於沒有生活在那個環境下,我對於黑人視角出發的感受,並沒有那麼深刻。

我多次感受到的,是如上所述拋出的那一個個尖銳問題,在收尾的時候,屢次被淡化了。

就有如:

炒一道菜,一開始下的是猛料,氣味撲鼻。

但是,在快要起鍋的時候,廚師突然給鍋里加了不少清水,從而沖淡了這道菜的烈性味道。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觀感。

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但不管怎樣,阿里有份參與投資的《綠皮書》,押對寶了。

獲得奧斯卡後不到一週,本片將於大陸上映。

雖然收視再創新低,但奧斯卡這個品牌效應無疑在宣傳方面為《綠皮書》添磚加瓦。

但即使拋開內容不說,《綠皮書》還要遇到:

同期上映的《馴龍高手3》,下週的《驚奇隊長》,以及勢頭未盡的《流浪地球》與《阿麗塔》的夾擊。

更何況,本片早有資源了。

所以,奧斯卡為其開道的《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還是個問號。

雖有奧斯卡開道,但《綠皮書》在咱這能走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