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入中原的突厥公主,身經流血政變王朝更迭,卻比煙花更寂寞

嫁入中原的突厥公主,身經流血政變王朝更迭,卻比煙花更寂寞

窗外,是大隋新皇登基的鼓樂聲和喧譁聲,熱烈而歡喜,浩大而蓬勃;是禮花燭火照亮的長安夜色,璀璨耀眼,五彩斑斕。那些喜慶繁華的聲浪色彩一波又一波,一抹又一抹,爭先恐後,持續不衰,綿延不絕。

屋內,是一個華服女人的幽長身影,她高鼻深目,有著迥然不同於中原人的樣貌,在搖曳模糊的燭影下,充滿了寂寞而孤單,淒涼而絕望。往事紛至沓來,填滿了她的聲色感覺,漸漸讓窗外的喜悅成了遙遠空虛的背景,她終於倦倦睡去。

她是北周太皇太后阿史那氏,14年前從突厥遠嫁而來,此時,她剛剛30歲。

夢中,她回到了廣袤無垠的草原,她在波浪起伏的綠海中策馬奔馳,歡笑著喊叫著,陽光照在她青春明媚的臉上,笑靨如花,眉目生動。下馬時,汗水早已浸透了她緋紅的衣衫,侍女一邊給她擦汗一邊怪她用力太猛。她但笑不語,為什麼不呢?她就喜歡這樣用盡全力地奔跑,就喜歡這樣汗水淋漓的感覺,讓她由衷的愜意歡暢啊。

忽然狂風驟起,雷雨交加,天地變色,樹木氈房紛紛倒塌。這樣的惡劣天氣對草原人來說原本不陌生,可詭異的是,這一次竟是數日不止,汗庭上下都開始惶惑不安,難道這真是上天示警嗎?俟斤可汗終於點頭,同意將心愛的女兒阿史那公主嫁給北周武帝宇文邕。

這場婚事早已糾纏了數年。那時候北方的突厥強大無敵,中原兩個實力相當的王朝——北齊和北周都爭相與突厥交好,希望能夠通婚聯姻。而北周對聯姻的態度更是誠懇熱切,宇文邕登上皇位五六年都沒有冊立皇后,虛位以待突厥公主。這一次更是派遣了最高級別的迎親使團,攜帶隆重聘禮,盤桓數月,鍥而不捨,一定要迎得公主歸。

嫁入中原的突厥公主,身經流血政變王朝更迭,卻比煙花更寂寞

突厥可汗俟斤之所以為這婚事反覆猶豫、出爾反爾,除了要跟那兩個中原王朝討價還價,要做政治權衡之外,他也是真心不捨得女兒嫁到那麼遙遠陌生的地方。現在天意不能違背,17歲的阿史那公主只能含淚告別故鄉草原,踏上遠嫁之路。

經過一年的黃沙顛簸,阿史那公主抵達長安。北周武帝宇文邕親率文武大臣迎接,隨即冊封皇后,給予公主最高的禮遇。

遠離草原烈馬,走進長安華麗卻逼仄的宮殿,阿史那皇后雖然得到了北周宮廷上下的無比恭敬,可語言不通,風俗有異,文化有別,她陷入了深深的寂寞迷惘中。

她想愛自己的丈夫宇文邕,可不知為何總是得不到回應。他對自己固然禮貌尊重,可卻總有說不出的隔膜疏遠,她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更無從猜測他對自己是否喜歡有愛。他對突厥也一直像女婿一樣恭敬,每年都不遠萬里派人送去大量歲貢。

她想與後宮的嬪妃搞好關係,比如陪伴宇文邕時間最長的皇長子之母貴妃李娥姿,是她最想結交的。無奈李娥姿對她只有恭謹沒有親近,每次皇后有召,她都有問必答,事事稟報。那些漢語她聽得似懂非懂,那些繁瑣禮儀、細碎雜事更是完全無法理解,只好隨李貴妃去打理。

幾年下來,她想做的什麼都沒做成,唯有端坐寶座,接受百官朝拜,當美麗高貴的北周皇后而已。

她想念她遼闊的故鄉草原,想念她可以情出肺腑哭笑隨心的少女歲月,想念她縱馬馳騁汗水淋漓的快意……可是,僅僅只能想念而已。她甚至無人可以訴說她的寂寞與想念,唯有日復一日地獨自沉吟。

嫁入中原的突厥公主,身經流血政變王朝更迭,卻比煙花更寂寞

公元572年,宇文邕在宮中擊殺權臣宇文護,終於奪回權力,舉朝震驚。

阿史那在那一刻終於懂得了皇帝丈夫的心。他是有胸襟有抱負的男子,一直百般隱忍,壓抑真情,只為了這樣揚眉吐氣的這一天。那晚他喝醉了,對阿史那說,在他之前,宇文護先後殺害了他的兩個皇帝兄長,他從登基那一天開始就彷彿坐在了刀尖上。他之所以幾次三番、堅持不懈地一定要求娶她,也是為了用強大突厥來制衡宇文護。他也不敢對她太好,怕宇文護感到威脅。他一直小心翼翼,膽顫心驚,不知道能否一擊成功。他又對她說他的理想,他要攻北齊、滅南陳,一統天下。到後來他忘記了她是突厥公主阿史那氏,甚至說還要打跑突厥,像漢武帝那樣建立不世之功。

阿史那又驚喜又憂傷。驚喜的是,她終於知道了丈夫的所思所想,知道了他對她深藏不露的愛,知道了他宏大蓬勃的野心和夢想,這正是她喜歡的男人啊!可是可是,他還要去攻打突厥,那是她的血脈家族啊。真到那一天,自己該怎麼辦呢?她的內心又充滿了憂傷。

彷彿知道上天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大權在手的宇文邕開始了爭分奪秒地工作。他對內實行滅佛政策,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改革兵制,發展生產,大大提高了國力。577年,一舉攻滅北齊,統一了北方。

嫁入中原的突厥公主,身經流血政變王朝更迭,卻比煙花更寂寞

深宮中的阿史那皇后依舊寂寞,只是這一次她甘之如飴。她知道丈夫不是流連花叢,不是故意冷落她,而是在殫精竭慮在圖謀大業。她為他每一次勝利而開心,也為他的每一次挫折而焦慮。現在北齊覆沒了,阿史那以為丈夫可以喘口氣歇歇了,哪怕只有幾天無憂無慮的歡愉日子呢,她曾經的漫長寂寞也都值得了。

不料這時阿史那的孃家突厥突然從北方出兵,大舉進攻幽州。原來滅掉北齊、實力大增的宇文邕停止了給突厥的歲貢,他要與之分庭抗禮了。這時阿史那的父親已經去世了,即位的他的弟弟他缽可汗。北周一家獨大本來就讓突厥不安,居然又停了歲貢,他缽可汗忍不住大怒,決定先下手為強。至於北周宮中的侄女,血緣隔得遠,早已不再他的考慮中。得知突厥進犯,宇文邕也不客氣,當即決定親自統兵迎戰。孃家與丈夫就要兵戎相見,阿史那皇后惶恐無以,卻無可奈何。這一次,她不知道自己該祈禱誰勝誰敗,無論如何,那都是她的痛。

那場大戰沒有打起來,積勞成疾的宇文邕在出徵的路上病逝,結束了他壯志未酬的一生。他的兒子宇文贇即位,封嫡母阿史那氏為皇太后。後來宇文贇的兒子即位,她又成了太皇天后。再後來楊堅篡位立隋,她成了前朝廢后。好在她的孃家突厥足夠強大,所以不管誰當皇帝,還是給了她足夠的尊重,只是尊重而已。

一夢醒來,還是這幽深華麗的宮殿,還是這樣又熱鬧又孤單的日子。突厥公主、北周皇后都成為了往事煙塵,她的人生已經結束了。

阿史那皇后在隋朝建立的第二年死去,時年32歲。隋文帝楊堅將她以皇后禮與周武帝合葬。

翻閱史書,相比其他后妃,記載阿史那皇后的那一段真的一點也不短,可卻實在沒幾句說到她本人的故事經歷。前半段寫父親以她為籌碼,與兩個中原並峙的王朝討價還價,猶豫反覆多年。後半段乾脆就是尊崇皇太后時的冊封全文。真是事蹟不夠,冊文來湊。與她相關的,只有“後有姿貌,善容止,高祖深敬焉”寥寥數語而已。從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到被廢,14年間,阿史那氏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一句話,一個目光神色,一個動作表情,全是背面側影,都是隱忍無聲。

她比煙花更寂寞。

北方麗人:一個喜歡歷史、愛讀書卻不夠優雅精緻的女子;一個愛孩子愛教育卻不怎麼成功的教師。紅塵中因文字與你相遇,就是我最大的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