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树一样,生无所息

赵丽霞老师在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上的晨诵示范课,选择了金子美玲的《树》。

花谢了

果熟了,

果子落下来

叶子掉光了,

然后又发芽,

开花。

就这样

要重复多少次,

这棵树

才可以歇息呢?

起初,孩子们的朗读是俏皮的,甚至是热烈的,因为赵老师在谈话时成功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热情。

而当所有人的关注点落到了“什么时候才可以歇息呢”这样一个看似稚拙却蕴含哲思的问题时,教室里忽然静了下来。

之前的热烈,是可贵的,而此时的宁静,更为难得。

蓦然,我想起一个一年级小学生同妈妈的对话。

他说:“我好想退休啊,退休,就不用写作业了……”

当时,我站在鑫苑名家的喷泉旁,正是夏天,却不寒而栗。

谁没有过类似的想法呢?

大人们的灰心时,更多。

李末校长不就这样说过么?“有多少老师啊,毫不夸张地讲,上班如上坟。不到最后一分钟,就不进教室的门,下班时间没到,就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拔脚就走。”

之前,我会狠狠地批评这样的老师,甚至用“混吃等死”来形容。

而今天,我已经越来越理解这样的“混”这样的“等”的背后,有太复杂的原因。

不能,至少是不能全部都怪我们的老师没有热情没有活力没有上进心。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环境的牺牲品,然后又成为这环境的一部分。

赵丽霞老师的解读,借用了孔子的故事。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我的心又一次被击中。

生无所息。

生无所息!

生命的哪一刻是静止的呢?从微观来看,每天都有一亿个人体细胞死亡,同时,自然也有新的细胞在诞生。从宏观上来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哪怕只是为了一口饭吃,也要挣扎着去活!

树,绝妙的比喻。

这是生命的真相。

花开了,又谢,果熟了,又落……这所有的一切,就是生长本身。若你视之为劳作乃至劳役,那么它就是劳作乃至劳役,而你若视之为理所当然,那么它就是理所当然,你若因此甘之若饴呢,当然就是甘之若饴。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认识,如何定义,如何诠释,如何感受。

因此,我是那么地喜欢《夏洛的网》中那段朴实无华却又发人深省的句子。

“……生命到底是什么?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可以提升一点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只要活着,就一定要尽力去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别人光彩,我也快乐。”

每一个人,原本就是一棵树。

所不同的,只是有的树努力地向上、向上,有的树欣然开花、开花,有的树尽可能保护自己,有的树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绿荫,有的树独自面对风雨雷电,有的树和其他树站在一起抵御风沙……

每一棵树都有美的可能。

但并不是每一个生命都有独特的意义。

生无所息,不必哀怨。

生无所息,自强不息。

2019年3月1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