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挺民營經濟 中國瞄準市場“痛點”

(兩會觀察)力挺民營經濟 中國瞄準市場“痛點”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一如此前各界預期,全國兩會期間中國官方密集釋放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信號。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0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落實鼓勵引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為各類所有制企業營造公平、透明、法治的發展環境,營造有利於企業家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幫助民營企業實現創新發展,在市場競爭中打造一支有開拓精神、前瞻眼光、國際視野的企業家隊伍。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亦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稱,要下大氣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按照競爭中性原則,在要素獲取、准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採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

中國財經高官密集發聲。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劉偉透露,除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外,還準備對現行政府採購政策進行部分調整,政府部門編制採購預算“至少留30%的額度面向中小企業”;央行副行長潘功勝稱,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今年將加大工作力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連維良說,要為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開‘進’的大門”,重點領域允許社會資本進入,完全競爭領域允許其控股。

力挺民營企業,官方有多重考量。一方面,民營企業貢獻了中國一半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唯有切實提振民營經濟,穩就業、穩外貿、穩投資、穩預期才有基礎。

另一方面,中國逾70%的技術創新成果都來自民營企業。扶持民企發展,是加速科技創新,培育新增長動能,推動經濟加快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從全國兩會期間透露的信息看,今後中國扶持民營企業措施將至少呈現三大特點。

其一,更注重用改革的辦法,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努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強調“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提出改革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和公正監管制度,加快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切中了民企的最大“痛點”。用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的話說,市場“不患貧而患不公”,對民企最好的扶持不是“吃小灶”,而是用更加連貫、一致、公開的制度和規則保障中性競爭、公平競爭,使企業無後顧之憂。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也表示,創造更加公平、中性競爭的大環境,才能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好發展空間,激發市場活力。

其二,更多運用市場化手段,在多重目標中取得平衡。

潘功勝稱,在支持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過程中,要注重市場規律,堅持精準支持,選擇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主業相對集中於實體經濟、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進行重點支持。

這意味著,官方提振民營經濟將兼顧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等多重目標,不會盲目擴大對小微企業貸款而放鬆防範金融風險,也不會干擾市場正常優勝劣汰,影響結構轉型升級。

其三,更注重政策實施方式,確保民企有獲得感。

抓好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落實;務必使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有實質性下降;切實使中小微企業融資緊張狀況有明顯改善……政府工作報告針對提振民營經濟多次出現“落實”“實質”“切實”表述。在此情況下,預計今年官方將在保證政策落地、評估實際效果上投入更多精力,民營經濟“迎春”可期。(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