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稱對外開放力度將加大 險企經營水平分化

對外開放、轉型、嚴監管、迴歸本源、實體經濟穩定器等都成為了2018年保險業的關鍵詞,這一趨勢也將延續至2019年。

銀保監會稱對外開放力度將加大 險企經營水平分化


1月10日,在銀保監會例行發佈會上,中航安盟保險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阮江表示,加大保險業對外開放對於外資保險公司是重大利好,並且增強了外資股東方對中國保險業投入的信心。

“下一步我們的股東也會持續加大在中國的投入,特別是在自身經營和發展上,加快我們業務分支機構及農業保險、產品創新方面的佈局,在更廣闊的區域提供更優質的保險服務。”阮江稱。

中航安盟的前身安盟保險(中國)有限公司,是中國首批專業農業保險公司之一,也是第一家將總部註冊在我國西部的外資保險公司。

雖然在金融業的對外開放進程中,保險業開放最早。但經過多年發展,外資險企在國內保險市場的保費佔有率依然偏低。外資險企發展仍面臨水土不服的情況。

根據公司介紹,自成立以來,公司始終將把“融入”、“結合”和“創新”放在首位,不斷加大本地化融合力度,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外來經驗“水土不服”的問題,還有效推進了承保地區農業保險的組織創新、產品創新和技術服務創新。

該公司副總經理、代理董事會秘書德賽安表示,公司在日常經營管理有相對明確的分工。例如,法方側重技術層面,如精算、再保、產品開發等;中方側重市場營銷、人力資源、行政管理等,雙方分工不分家,始終保持流暢的溝通、議事、決策渠道。

“公司已經形成了高效的運行機制,在規範治理結構的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了符合合資公司實際的運行模式,既能發揮中法雙方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也能在公司治理中發揮制衡作用。”德賽安稱。

前所未有的對外開放

銀保監會稱對外開放力度將加大 險企經營水平分化


2018年以來,保險業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加速對外開放,各項開放舉措也相繼落地。例如將外資人身險公司外方股東持股比例放寬至51%,三年後不再做限制;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與中資機構一致等。

隨著新一輪開放信號的釋放,多家外資險企都表示了對中國市場的興趣,積極搶灘。2018年11月末,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獲銀保監會批覆籌建,成為中國金融業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的一大積極舉措。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外資險企數量、市場份額都將有所提升,並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銀保監會共受理和批准了10多項市場準入申請。例如,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籌建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大韓再保險公司籌建分公司、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表示,隨著外資險企對中國保險市場滲透度的提升,其審慎經營理念的影響將逐步擴大,在長期保障業務發展方面的經驗將會外溢,從而會促進中國保險市場的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轉型、分化

銀保監會稱對外開放力度將加大 險企經營水平分化


在加速對外開放的同時,保險行業尤其是壽險正加速轉型,一方面保費增長模式由躉交推動向期交拉動轉變,另一方面為了迴歸保障本源,保險公司更加註重發揮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功能,產品類型也逐漸向保障與長期儲蓄轉變。

部分險企續期拉動保費的特徵已經顯現,但在加速轉型的同時,2018年壽險保費收入仍呈現增速下滑的態勢。從銀保監會數據來看,雖然2018年保費收入增速逐月回升,但截至11月底,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9664.05億元,同比下降4.75%。但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為5058.80億元,同比增長23.22%。

2019年壽險市場保費收入增速仍然承壓。新華保險董事長兼CEO萬峰近日就發表觀點稱,2019年壽險保費可能還會持續負增長,健康險業務則會有超過30%的增長。

朱儁生認為,由於新推出產品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收益率相對有限,競爭力有待提高,再加上人力增長趨緩、人均產能尚有待提高,造成個險的業務收入增長相對有限。“儘可能使續期保費的增量與躉交保費的減少量相匹配,實現轉‘大彎’,避免轉‘急彎’衍生出新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在迴歸保障的背景下,壽險市場集中度加劇,保險公司經營狀況加劇分化。

從盈利能力來看,2018年壽險公司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有30餘家壽險公司虧損。2019年,中小壽險公司將繼續面臨轉型與生存的雙重壓力。不少中小險企相關負責人都紛紛表示,成立時間短、缺少營銷員渠道積累,公司發展面臨挑戰。

朱儁生認為,中小壽險的轉型壓力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產品開發與渠道建設難度大;二是資產投資能力不足;三是短期行為造成利差損與費差損風險;四是轉型帶來的生存壓力,例如股東回報少等。監管應把握力度以及行業轉型的節奏,給公司留下結構調整的時間與空間。當然,在此過程中,壽險公司也要注意資產負債的匹配,避免高負債成本有可能造成利差損以及倒逼資產端作激進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