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與妊娠高血壓的影響

懷孕對婦女的身體是一種額外的負擔。而懷孕期間,母體為了讓胎兒獲得較多的能量,會藉由胎盤及母體的荷爾蒙去改變母體對葡萄糖的利用率。母體周邊細胞對胰島素的阻抗性增加,會使血糖升高,間接增加胎兒的血糖供應。一旦這個機制使用過度,或母體原本的協調機制已經有問題,就會導致母親的血糖過高。

妊娠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GDM)是指在懷孕期間才首次產生輕重程度不等的糖類耐受異常。因懷孕期胎盤會產生荷爾蒙,干擾胰島素作用,造成血糖耐受不良。妊娠糖尿病的盛行率會受年齡、種族、身體質量指數等因素影響,一般來說,年齡大於25歲、過重或肥胖、一等親罹患糖尿病、有葡萄糖耐受不良之病史等孕婦為高危險族群。營養治療目標為提供孕婦及胎兒足夠的營養、維持理想血糖控制、維持妊娠體重適當增加,並預防酮體的發生。

妊娠糖尿病的影響:

(一)產婦: 血糖控制不良時,孕期容易發生流產、早產、妊娠誘性

高血壓、羊水過多及血管病變,可能引起子癇前症﹑子癇症;生產時產程延長、發生肩難產、產道損傷、剖宮產機會增加、產後子宮收縮不良、酮酸血癥及可能導致惡化視網膜病變。

(二)胎兒:先天畸型、胎死腹中、巨嬰症(體重超過4000g)。

(三)新生兒:新生兒低血糖、低血鈣、低血鎂、高膽紅素血癥,可能

因早產及先天缺陷或出生後呼吸受抑制造成新生兒死亡等。

妊娠糖尿病對媽媽的影響:

懷孕時得到妊娠型糖尿病的婦女,20年以後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高達50%。此外,母親在懷孕中得到妊娠高血壓的風險增加,剖宮產的概率也增加。

1.糖尿病飲食控制。

2.孕期運動:持續運動4周以上,血中的血糖濃度會改善。

4.口服降血糖藥治療糖尿病會使身體對此額外負擔難以適應,可能對母親及胎兒造成問題。這型糖尿病好發於懷孕的中末期,雖然發生在胎兒較容易受傷害的前期之後,而且此型糖尿病通常在小孩出生後會消失,但懷孕期間仍需積極治療,以確保母子平安。

糖尿病婦女在懷孕前應要好好控制血糖,這樣她的糖尿病較不會造成胎兒的傷害。糖尿病控制不良也會造成早產兒及其他新生兒問題,如新生兒呼吸困頓、低血糖及夭折。緊密的血糖監測和使用胰島素治療可讓糖尿病的媽媽生下健康的嬰兒。

懷孕婦女不宜使用口服降血糖藥,原因是藥物對胎兒的安全性並未確定。妊娠型糖尿病的婦女好好遵照醫囑控制血糖在正常範圍內,胎兒將會健康如常。大約一半妊娠型糖尿病的婦女在生完小孩後,血糖很快便恢復正常。但許多妊娠型糖尿病的婦女在日後會得到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人應定期檢查血糖,可早期診斷和及早治療,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科普|妊娠糖尿病與妊娠高血壓的影響

飲食控制認知:

一﹑營養:

合理的飲食計劃為 40~50%熱量來自糖類食物,15~20%來自蛋白質食物,20-30%來自脂肪食物;夜點須包含蛋白質及糖類,以預防夜間發生低血糖引起的盜汗、頭痛不安等症狀。

二﹑熱量:

1.必須有足夠的熱量才能使正常體重或體重不足的孕婦增加體重,使肥胖孕婦保持或增加體重,不可減輕體重。

2.妊娠期間決定攝取熱量並無一貫的主張,依孕前體重來算,在妊娠中後段每天各增加 100~300卡,作飲食記錄,個別制定飲食計劃,以進食記錄和控制體重增加來追蹤。

3.轉介孕婦給合格營養師予以飲食方面諮詢,而且必須瞭解在早期妊娠時因害喜現象可能影響進食,而作調整。 孕婦需遵循與營養師共同協商的飲食計劃,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

4.胰島素使用者更應配合飲食,飲食一定要定時定量、 少量多餐和睡前吃點心是重要的,有利於控制血糖和預防夜間低血糖。

三﹑飲食原則:

1.均衡飲食,依據飲食計劃適量攝取主食類、水果類、油脂類、奶類和蛋魚肉豆類。

2.多選用豐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豆類、水果、蔬菜及全穀類。

3.少吃油炸、油煎和油酥的食物,以及豬皮、雞皮等含高油脂的食物。避免攝取高膽固醇食物,如腦、肝、蛋黃等。

4.飲食儘量清淡不可過鹹,避免攝食加工或醃製的食物,

5.烹調食物改採烤、燒、清蒸、水煮、涼拌等方式。

6.儘量少吃富含精製糖類的食物,如糖果、煉乳、蜂蜜、汽水、罐裝或盒裝的果汁、加糖蜜餞、蛋卷、中西式甜點、加糖罐頭等。

7.儘量避免喝酒。

當生病、出外旅遊、額外的運動、罹患併發症時,須與營養師協商調整飲食。

四﹑注意事項:

(一)接受產前諮詢及詳細評估,必要時可抽血檢查糖化血色素 HbA1c(正常值4~6%),此數值可反映出過去 4~8周的葡萄糖控制情形。

(二)經營養諮詢由營養師提供正確飲食方式,在不影響胎兒生長的情況下,限制熱量的攝取,降低澱粉類和甜食的攝取量,配合適當的運動與休息,可於護士教導後自行執行血糖監測。

(三)監測胎兒狀況與胰島素需要量之調整,以超音波追蹤胎兒生長狀況,懷孕28~36周時可做無壓力試驗或宮縮壓力試驗瞭解胎盤功能,必要時以羊膜穿刺術抽取羊水檢驗胎兒肺部成熟度。

(四)待產與生產時血糖必須密切監測,可由進食或靜脈輸液提供熱量,待 產過程鼓勵產婦採左側臥位,使胎盤血流增加。

(五)產後因胎盤排出,荷爾蒙分泌減低與哺餵母乳會使產婦血糖下

降,須重新評估胰島素需要量,並適度調整飲食與運動量。

妊娠高血壓:

妊娠高血壓是指先前血壓正常的婦女,在懷孕20周以後,血壓值超過140/90mmHg。這種血壓的變化,必須是測量兩次以上均得同樣的結論,而且兩次間隔至少要六小時。

妊娠高血壓可能引發子癇前症,俗名又叫妊娠毒血症,懷孕婦女大約有5%的機率會發生子癇前症。以前診斷子癇前症的定義包括高血壓、尿蛋白與水腫,在產前檢查時都會做尿液試紙檢查,以得知是否出現尿蛋白。

近來認為有很多正常孕婦也會有水腫,因此不再將水腫當成診斷的條件,但若是孕婦有較嚴重,特別是出現於手部或臉部的水腫,仍應考慮可能有子癇前症。子癇前症若出現全身性痙攣則是子癇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