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泛在電力物聯網:傳說中又一個即將誕生10倍股的板塊

今天,泛在電力互聯網板塊漲停近100家。

有人高呼:

繼5G之後,又一個即將誕生10倍股的大風口誕生了!

雖然今天上午我在匆忙中也買了三隻電力股(並且順利漲停),但是收盤後和大家一樣,也有點小懵逼:還沒把“邊緣計算”搞明白呢,這個“泛在電力物聯網”又是什麼鬼?

我翻了幾篇研報,簡單做了下總結:

1,什麼是“泛在電力物聯網”?

2018年國家電網提出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概念,並開始著手打造SG-eIoT (electric Internet of Things)。

對於這個新概念,國家電網董事長寇偉的解釋是:

泛在電力物聯網,就是圍繞電力系統各環節,充分應用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先進通信技術,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具有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特徵的智慧服務系統……

不用問,你一定沒看懂。

我用白話解釋下:

“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本質上就是一個“物聯網”

對於物聯網,你應該不陌生,就是把人與物,物與物相連的一張大網。

比如,你用你的手機,控制你家的電視,空調,馬桶等等,就是“物聯網”的一種應用。

而電力物聯網,就是把電力系統裡的各種設備,電力企業,用戶相連形成的一個網。而所謂的“泛在”就是“無處不在”的意思。

舉一個你熟悉的例子:手機交電費。

你之所以可以如此方便地交電費,就是因為,物聯網將你的手機和你們家的智能電錶相連了。

當然了,這只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在用電側的應用。

實際上,這個“泛在網”涵蓋了發電、輸電、配電、用電等所有環節。

這個“泛在電力物聯網”和之前我們常說的“能源互聯網”有什麼區別呢?

請看下面這個公式:

能源互聯網=堅強智能電網+泛在電力物聯網。

也就是說,“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加在一起,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能源互聯網”,又叫做“兩網”。

其中,堅強智能電網側重在發輸電側,比如特高壓建設,新能源(風,光等)建設等。

而泛在電力物聯網側重在電力需求側。旨在利用“大雲物移智”(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通信技術,來更好地滿足用戶對能源的多種需求。

2,空間有多大?

泛在未來的建設節奏分成兩步:

第一步:至2021年初步建成網路,基本實現業務協同和數據貫通,初步實現統一物聯管理等目標;

第二步:至2024年建成該網路,全面實現業務協同、數據貫通和統一物聯管理等要求。

全部建成後,泛在電力物聯網將會成為接入設備最多的物聯網生態圈。

據統計:

目前國網系統接入的終端設備就超過了5億隻(其中4.5億隻電錶,其他設備幾千萬臺)。

根據國網規劃,2025年接入終端設備將超過10億隻。2030年,將達到20億。

2019年是我國電力信息化投資的元年,有券商預測:

1,行業增速未來三年年化複合增速50%以上。

2,2019-2021年,國網在電力信息化上的投資將分別達到300、500、600億元。

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將會帶動整個產業訂單高速增長。

3,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架構?

作為一種物聯網,泛在電力物聯網也包含了: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這四層結構。

整個產業鏈可以簡單概括為:“雲-網-邊-端-芯”:

也就是:終端信息收集器(傳感器、RFID等)、邊緣計算、通信網、雲平臺、人工智能。

此外,衛星和5G技術形成的信息傳輸系統將成為泛在網絡實現的關鍵力量。

一文看懂泛在電力物聯網:傳說中又一個即將誕生10倍股的板塊

4,哪些企業將會受益?

隨著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拉開序幕,三類企業的有望受益,根據建設節奏其受益順序如下:

(1)具備泛在電力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綜合實力的國網系信通產業單元,包括國電南瑞,岷江水電。這兩家就佔據了市場80%的份額。

(2)電力二次設備企業和相關軟件企業(許繼電氣、金智科技、新聯電子、恆華科技、科大國創,朗新科技等)

(3)傳感監測類及相關應用類的企業(炬華科技、紅相股份、遠光軟件等)。

5,這個題材的質量如何?

根據我在主題投資模塊中提到的5度原理(瞭解使用方法可以點擊文末了解更多),這個題材的新度,純度,高度,頻度,廣度,都可以和OLED媲美,我給它打98分。

從市場的表現來看——

第一梯度:國電南瑞,岷江水電 太極股份。

國電南瑞和岷江水電是泛在物聯網兩大項目承接對象,太極股份是主要計算機供應。

第二梯隊:中科金財,科大國創,恆華科技,遠光軟件等

主要軟件服務提供商,進入第一批國網招標供應商名錄。

第三梯隊:金智科技,新聯電子,炬華科技,朗新科技,恆實科技等。

與泛在電力物聯網稍微有點關係,但是相關度不強。

最後,貼張表供你參考:

一文看懂泛在電力物聯網:傳說中又一個即將誕生10倍股的板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