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不足成“傷心太平洋” 7000餘隻新三板基金業績慘淡

1600餘隻新三板基金將在今年到期,選擇延期清算成主流處理方式

“富家一席酒,貧民三年糧。”用這句古詩形容公募權益基金和新三板基金之間的強烈對比再也合適不過。今年以來,受益於A股市場強勢反彈,權益基金已經賺得盆滿缽滿,更是有356只基金已經成功收復了去年的“失地”;而在另一方面,7000餘隻新三板基金仍在流動性不足的困境中苦苦掙扎,多數產品在到期後無法清算,已經延期。

新三板基金的尷尬還不止於此,2016年以來新三板市場遇到流動性低迷、融資功能減退、投資者門檻高等諸多問題,新三板基金的業績也是慘不忍睹:有數據查詢的可投資新三板基金產品共發行7223只,近400只基金參與定增新三板後虧損70%,另外,眾多新三板基金在到期退出時都遇到了難題。

新三板指數持續走低 基金產品損失嚴重

科創板推出在即,投資者對於科創板的關注、期待和躍躍欲試,不禁讓人想起四年前新三板剛剛推出時的景象,投資者的情緒是如此的相似。不過,想必科創板應該不會走新三板的老路,將投資門檻放寬到50萬元,公募基金也在積極申報科創板基金,給低淨值人群間接參與科創板投資的機會,流動性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思緒再回到2015年的春天,新三板市場井噴,新三板基金也成為了中國金融從業人員茶餘飯後的熱議話題。懷著“未來十年或許是中國股權投資的最好時代”的期待,一時間有大量高淨值投資者攜資金進入了新三板市場,無法直接參與一級市場的個人投資者,則借道新三板基金間接進入了新三板市場。

然而,僅僅時隔一年,新三板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流動性低迷、融資功能減退、投資者門檻高等問題蜂擁而至,新三板指數不斷走低,諸多新三板基金也遭遇了淨值大幅回撤。對比今年的A股市場,春節後滬指大幅上漲13.43%,而創業板指則是累計下行了12.14%,新三板指在上週五收於957.92點的新低,相比2015年6月份的2822點高點已經下跌了66.06%。

而投資標的集中在新三板市場的新三板基金,也面臨慘重的損失。《證券日報》記者發現,擁有數據統計的1323只新三板基金在今年以來的平均回報率為-7.93%,僅有118只基金在今年取得了正回報,佔比不足一成。

年內業績表現最佳的新三板基金是少數派系列新三板基金:如少數派新三板尊享1號在今年以來的回報率為17.63%,少數派新三板尊享2號在今年以來的回報率為20.55%,少數派新三板創新1號在今年以來的回報率為18.47%。記者注意到,這些少數派基金的主要收益集中在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結合當時行情推斷,大概是買到了新三板中的“藍籌股”。

市場流動性不足是硬傷 持有人面臨兩難

新三板基金產品在成立時,一般會在合同約定兩年或三年存續期和一年延展期。《證券日報》記者查詢相關產品成立時的合同瞭解到,合同規定的兩年或三年的存續期一般為投資期,投資於新三板相關標的獲取收益;後一年的延展期一般為退出期,原則上不再投資新的股票,以持有擇機退出變現為主。

不過,受新三板的流動性和市場環境不佳等因素影響,新三板項目投資的退出也絕非易事。新三板基金在到期退出時也面臨著估值的難題,此前有投資者對記者表示,所投資的新三板基金產品在延期清算後的單位淨值是0.6元,而在退出時卻只能按0.22元的單位淨值清算。

為此,《證券日報》記者採訪券商分析師瞭解到,根據合同規定,新三板基金原本應該將其持有的新三板股票賣出變現,但新三板市場流動性太差,選擇立即將持股變現就要考慮以更低的價格尋找接盤方,這樣一來,新三板基金的清算淨值便會進一步走低。正是因為如此,到期的新三板基金大多是由委託人通過表決方式,對相應的資管計劃進行延期清算。

股轉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新三板的換手率僅5.31%,做市股票全年換手率為6.47%。 要知道,即便是投資者情緒比較低落的A股市場,在去年全年的平均換手率也有124%。屋漏偏逢連夜雨,在流動性不佳的2018年,新三板指數全年跌幅達27.65%,1070只做市股票有成交,其中近九成個股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跌幅超過50%的個股多達306只。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集中到期的新三板基金預計有1600多隻,鑑於新三板市場的持續低迷,這些基金大多都會在到期後選擇延期清算。近日,長城華冠申請從新三板上摘牌,有消息稱該上市公司將轉戰科創板,但是對於目前新三板上市公司而言,有資格衝刺科創板的企業也是寥寥無幾,新三板投資者選擇割肉離場還是選擇繼續等待,皆是命運多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