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弟弟的一封信——我在更大的世界等你們

1

今年高考,報名的人數是970多萬人,而2000年的人口出生率是1700多萬,剩下的那些人去哪了?看看那些15、6歲就在打工的孩子就知道了。

陝西的一對農民夫婦,吳治保和胡治愛的5個孩子,全部考上大學,其中4人考上清華北大。

至弟弟的一封信——我在更大的世界等你們

當地政府,甚至獎勵了這個家庭30萬元。

這條信息,堪稱2018年上半年最勵志的新聞。不同的人,也從中讀到了不同的意義。

有人看到了,言傳身教的力量。

有人感慨,所謂寒門難出貴子,並不成立。

只要你拼盡全力,一樣可以向上流動。

而我看到的,雖然身在農村,但父母篤信,讀書是孩子去看世界的路。

兄弟姐妹發狠學習,相互影響,並早早約定北京相見。

正是這個相信讀書有用,才有了今天的逆襲。

至弟弟的一封信——我在更大的世界等你們

2

你從3樓向下看,可能看到的都是垃圾;從30樓向下看,卻都是美景。

在我的朋友圈裡,有一部分是老家的親戚朋友,他們經常分享的東西,套路都差不多:

“震驚!家裡的醬油居然XXX”

“朋友圈瘋傳!馬上就要被刪的絕密XXX”

“狠心女人拋棄丈夫兒子,只因XXX”

偶爾帶娃出個門去遊樂場或者周邊的景區,就可以在朋友圈裡刷屏了。

我有時候都難以想象,他們的孩子整天在“震驚”“瘋傳”“絕密”“感恩”之類的環境里長大,所思所想、所喜所好會不會也變成這樣?

當你們也所處這種環境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怎麼去打破它?

10歲那年,劉強東去鎮上,第一次看到了電燈。看到電燈泡這麼亮,他徹底被震撼了。

他心潮澎湃,開始知道,世界不只自己村子那麼大,他更加拼命讀書,渴望走出去。

很難說,劉強東後來的成功,是因為這次看電燈而刺激,但一個人的視野和格局,都可以在身邊的世界找到源頭。

你的圈子,你所看到的世界,影響著你的視野。

至弟弟的一封信——我在更大的世界等你們

3

為什麼說你所處的環境決定了你的高度?

有這樣的一個人,他沒上過大學,那時候北京的一套房子是家裡30年的積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到後來買下了整個北京城!

不是我吹牛,慢慢往下看。

1919年,毛同學25歲,才剛剛在北京漂了不到一年。

和現在很多北漂一樣,青春正當時。

那時候的毛同學,不僅買不起北京的房子,連租房都非常困難。

和現在許多年輕北漂一樣,毛同學到了北京後,也只能和朋友租住在極其便宜的大雜院裡。

很多和他一起來北京的同學,為了省錢不得不住到了河北的保定等地方去。

我後來一直想,就這一年的北漂日子,對毛同學而言,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我看過的一段話曾這樣評價:應該說,正是在北京的短暫歲月,真正改變了毛同志的人生志向。

這句話,一點也沒誇張。

來北京前的毛同學沒有名氣、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沒有房子,而且還沒有女朋友。

甚至,最誇張的是,作為後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奠基人,沒到北京之前的毛同學居然沒有聽說過馬克思!

如果沒有來北京, 沒有近距離地與李大釗、 陳獨秀相處,他很可能就不會走上馬克思主義的道路。

就在北京一年多的時間裡,他認識了很多大牛,開闊了眼界,吸收了許多新的思想,甚至還搞定了女朋友。

當三十年後他再一次回到北京時,他已經完成了一項這世上最偉大的事業:創建了一個新的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明白了嗎?是的,終其一生,決定你的高度和成就上限的,不是其他,而是你一個人的視野和格局,都可以在身邊的世界找到源頭。

你的視野,你的格局,會形成你的認知;到最後,決定你的上限。

產生內心的不甘平庸,一定是在看過更大的世界,見過更厲害的人後。

你應該努力去好的平臺,或創造更好的世界;趁年輕,看更大的世界,做發光的人。

至弟弟的一封信——我在更大的世界等你們

4

要知道,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凡夫不可語道。

你如果想成為更厲害的人,就必須從現在的環境走出去,在用功讀書的同時,好好的認識這個世界。

遇到比你們優秀的同齡人,去跟他們進行思想上碰撞,他們會不斷顛覆你的認知,

我們從小到大所受過的教育,不是為了成為社會機器的螺絲釘,而是更好的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讓你內心最優秀的自己,走出來。

教育是為了幫助我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更成功的去尋求幸福。

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是為了更好的世界!

在別人玩遊戲的時候去超越他們,未來有更大的快樂在等著你們。

因為他們在隨緣,而你們在涅槃。

公號:南祁書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