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縮城市空間:Chris Burden和Ryder Henry的“雙城記”

微縮城市空間:Chris Burden和Ryder Henry的“雙城記”

Susan Stewart在她1984的著作《憧憬論》(On Longing)中提到微縮物是內在價值的隱喻, 而巨型物是對外在價值的誇大。作為微縮物的紀念品是包含記憶與時間的個人收藏。

福柯《異託邦》(Heterotopia)裡把東方傳統花園空間以及花園圖案在地攤上的複製作為“異託邦”最古老的例子。“花園是世界最小的一塊,同時又是世界的全部。”

《空間的詩學》(La Poétique de l'Espace)中, 法國哲學家Gaston Bachelard以極其詩意的語調闡述了他對人類居住空間的解構與想象, 從家中一隅到城市如層層盒子包裹的空間之中。微縮景觀作為人造物與場所融入到記憶,精神性與時空交錯的延伸之中。現代都市如同懸浮在大地之上的巨型機器, 沒有深入土中的根莖, 但在不斷擴張自己的邊界及向上的高度。

美國前衛表演藝術家

Chris Burden(1949-2015)和 藝術家Ryder Henry(1975-)的裝置作品中都將城市建築構造成為微縮景觀, 一方面抽象地展現了大型都市的特質, 另一方面創造了帶有未來感的手工城市模型。

今年參觀洛杉磯郡縣藝術博物館(LACMA)時, 未見Burden的作品Metropolis II, 先聽到了“唰唰唰”的摩擦聲。走入展廳看到的一件意料之外巨大的城市模型: 玩具汽車在環繞城市摩天大樓的高速公路軌道上飛馳, 形狀各異的建築群相互交織。一個繁忙,充滿活力, 高速運轉, 融會貫通的現代都市在運行中。這座城市帶著一種童趣和懷舊氣息, 讓人看到了兒時的玩具汽車和建築模型的親切感。而複雜的整體結構和精緻的細節證明這是一件精心設計搭建的城市主題裝置作品。

微縮城市空間:Chris Burden和Ryder Henry的“雙城記”

Chris Burden, _Metropolis II_

如果說海明威像一席“流動盛宴”的巴黎還具有著浪漫的法蘭西文化歷史與藝術風情, 那紐約則展現出瞭如天堂和地獄結合體的現代大都市典範。1942到43年期間, Piet Modrian 創作了抽象化的紐約繁忙都市景觀《Broadway Boogie Woogie》, Modrian通過標誌性幾何的構圖, 線條, 色塊構建出的是一個充滿生機與和諧韻律的烏托邦都市願景。Modrian對美國爵士樂Boogie Woogie的興趣為他的這幅著名抽象畫作提供了靈感, 而紐約曼哈頓的城市規劃, 建築, 交通則是整幅畫的基本結構。城市在微縮世界與抽象畫中展開了對城市生活的討論與想象, 而城市的交通, 環境, 生存條件問題是隱含在作品下的現實境遇。

微縮城市空間:Chris Burden和Ryder Henry的“雙城記”

Piet_Mondrian,_Broadway Boogie Woogie_

Burden另一件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雕塑作品“Urban Light”置於LACMA入口廣場處, 這件完成於2008年的作品由202座上世紀20至30年代回收的復古街燈排列而成。太陽能LED燈從傍晚到黎明發出光亮。雖然關於這件作品, 藝評家有不同的評論。但作為洛杉磯本土的公共雕塑, 其為藝術品所具有的功能性和如同“走進古代廟宇中”的體驗, 展示了裝置藝術關於城市景觀的思考與歷史延續性。而在此前的1993年已有類似作品, 是藝術家Sheila Klein 在洛杉磯好萊塢的裝置“Vermonica”, 收集了追溯到1925年的各式路燈。這些路燈之所以成為藝術品, 大概是因為它們所承載的城市公共空間的歷史與功能。

微縮城市空間:Chris Burden和Ryder Henry的“雙城記”

Sheila Klein, _Vermoica_

第一次看到Ryder Henry的作品是在匹茲堡的Mattress Factory現代藝術博物館。色彩明麗, 外形精巧的微縮建築或是懸吊在展廳空間各處, 或是組成一個大的都市群落。微型建築所用的可回收材料,都是從街道蒐集來的裝啤酒或披薩的廢棄硬紙板。聚集在一起形態各異的建築看起來有些龐雜, 但每一棟建築都有獨特的造型結構。懸吊起來的房屋則脫離了地心引力, 彷彿輕盈得漂浮在宇宙空間中。作品名為“Diaspora”, 原意指歷史上猶太民族的離散, 現在泛指長期成長和生活在脫離原生文化環境中的個體或族群。全球化和城市化帶來的人口流動和文化離散現象影響著一個城市的動態構成。

微縮城市空間:Chris Burden和Ryder Henry的“雙城記”

Ryder Henry _Easter Tower_

微縮城市空間:Chris Burden和Ryder Henry的“雙城記”

Ryder Henry, _Blue Dome Apartment_

微縮城市空間:Chris Burden和Ryder Henry的“雙城記”

Ryder Henry, _Diaspora_

微縮城市空間:Chris Burden和Ryder Henry的“雙城記”

Ryder Henry, _Diaspora_

顯然Henry的微縮世界展現了一種科幻場景中的未來感與烏托邦。他的另一件作品“Spaceships”便是受到美國科幻小說家James Blish所著《Cities in Flight》的啟發, 城市長了翅膀飛行在宇宙中。Spaceships的材質仍是隨處可見的硬紙板, 內置燈光透過飛船星星點點的空隙散發出光亮。

從地球上的城市到太空中的飛船, 人類的居所成為展望未來的一種方式。Henry作品的微縮世界介於現實與想象存在, 它們位於中間地帶。

微縮城市空間:Chris Burden和Ryder Henry的“雙城記”

Ryder Henry, _Spaceships_

微縮城市空間:Chris Burden和Ryder Henry的“雙城記”

曹斐, _La Town_

微縮城市景觀在Chris Burden的創作中是一架大型運轉的機器, 不斷吸收著周圍環境的能量。在Ryder Henry的作品中是手工藝品, 混雜著城市生活經歷與對科幻未來世界的想象。如果城市是一架機器, 我們要關注的是在未來如何持續維護它的運轉。如果人類居住在飛船中開往宇宙, 那現在的城市被遺棄後, 自然景觀會重新回到它原有的地方。微縮的城市景觀則是記錄地球人類居所的模型, 將擺放在“人類地球歷史博物館”中。如同中國藝術家曹斐在她的定格電影作品《La Town》中用微縮模型展現出的一個全球化城市的末世景象。 最終這座虛擬城市的根莖在當代歷史與人類文明的廢墟之中被凍結, 展出在它的美術館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