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讀《英國史》——夢想的偉大。

今天學習《英國史》番外篇(二),國寶大師狄更斯與霧都孤兒記。

聽完《英國史》番外篇(二),心中有很多的感慨。今天中國所取得的成就和世界地位,與當年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真是有許多相似之處。

JK.羅琳筆下的《哈利.波特》,主要寫的是英國的貴族階層。狄更斯筆下的《霧都孤兒》和《雙城記》,主要寫的是那個時代的平民,貧苦大眾。

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世界上的殖民地面積幾乎達到1/4。中國與印度都是他的茶葉生產基地,非洲是他的金礦和能源的開採基地,美洲是他的棉花種植基地,拉美是咖啡的種植基地,澳洲是他的奶製品生產基地。

每日一讀《英國史》——夢想的偉大。


那時候,英國人在全世界各地修鐵路,搞貿易。今天,中國也在搞“一帶一路”,建設歐亞大陸鐵路和在非洲投資修建鐵路。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經濟是在一個明顯的上升期,雖然還沒有維多利亞時代大英帝國的輝煌,但是今天在中國各大城市裡面,每一個打拼中的人,心中都有一個致富的中國夢。

狄更斯筆下的維多利亞時代,每一個英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英國夢,那就是發財致富。特別是英國政府在對待那些不想幹活的民眾,採用相當開放的政策,先對他們實行救濟,然後關起來,最後送到大英帝國殖民地去幹活,從此走上致富道路。就是說,那個時代主要走出了英國的國門,到殖民地去的人都是有發財致富的機會,就算你是一個普通的平民百姓。

每日一讀《英國史》——夢想的偉大。


記得陳忠實的《白鹿原》上面有一句話,當上了滋水縣保安團營長的白孝文回村,對著他帶回的老婆說的一句話,”誰沒有走出這個原,誰一輩子都沒有出息。”

改革開放後的廣東生機勃勃,人們思想務實,幹勁充足,當時在中國也流行這一句話,“東西南北中,發財在廣東。”

如今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要發財致富,必須到北上廣深。雖然壓力大,生活開銷大,但是機會多,社會生態環境相對乾淨、公平,想幹事,就有機會幹成事。這就是當下中國人的中國夢,發財致富奔小康。

再苦再卑微的人,只要離開了自己賴以生存熟悉的環境,生存的壓力逼著他們要長進,要努力,要拼搏,最關鍵是陌生的環境會讓他們的認知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認知上的衝擊勝過所有的說教。

每日一讀《英國史》——夢想的偉大。


狄更斯筆下的英國平民,在海外歸來時候都是富翁,出手大方,過上貴族式的好生活;這種衝擊會讓更多的普通老百姓絡繹不絕,到海外去發財,大英帝國在國家層面政策上,還是鼓勵老百姓這種自發的行為的。

今天中國,離開山溝溝到大城市去打拼的年輕人,幾年後回到山裡就有能力建起了漂亮的小洋樓。這種視覺上的衝擊對還在承受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重複勞作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震撼的,過完年都會收拾好東西,打起揹包,跟著回村的人進城打工去了。

這就是認知升維,不離開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真實是如何的。報紙上電視上寫的東西都是很遙遠,但是同村隔壁李東與陳西的小洋樓是實實在在的,今年他們開回來的小車讓更多的人受不了,那顆驛動的心都爆發了。

每日一讀《英國史》——夢想的偉大。


狄更斯筆下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都有一個英國夢,都有一個海外發財夢。正是每一個普通英國人的追夢行為,造就了大英帝國在全球殖民貿易的蓬勃發展。

但是在狄更斯的筆下,那個時代國內的英國,照樣有很多矛盾和黑暗,特別是在司法系統,一些扯不清理還亂曠時日久的官司,耗費大量的國家人力物力的投入。

原告與被告親情反目,牽扯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公司也開不下去了;這種情況在狄更斯筆下的大英帝國,當時社會已有了這種情況解決的辦法。他們的司法原則就是,原告和被告雙方利益最大化為努力的目標,同時上一個案例的判決可以作為下一個案例的依據,簡稱循例。

每日一讀《英國史》——夢想的偉大。


英國人真是一個天生善於總結和學習的民族,每一時期都有那麼一小撮人會對英國的政治,經濟,司法和貿易作出合理的建議和建議,寫出指導性的著作。

狄更斯筆下的平民雖然痛苦,但是快樂著,他們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英國夢。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是英國人的自豪,是他們追逐夢想的見證。

每日一讀《英國史》——夢想的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