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IPO衝刺:創始人大幅增持 這次能否一擊即中?

在剛剛過去的元宵節,對於再次傳出赴美IPO的鬥魚來說,過得並不舒坦。

2月19日下午,有媒體報道稱,鬥魚北京分公司人去樓空,疑似大量裁員。當晚,鬥魚在官方微博發文否認,並曬出員工工作照。但這一回應並未消除人們對鬥魚裁員的疑慮。

隨後兩天,鬥魚裁員的言論持續發酵,不少媒體轉載發佈了相關報道。直到2月21日晚間,鬥魚官方發佈正式聲明,調出辦公室監控,截圖闢謠,才暫時熄滅了這波“負面”。

裁員言論發酵期間,鬥魚還被曝出工商信息變更,三位董事和三家投資機構退出,鬥魚創始人陳少傑接手了三家投資方所持股份,成為鬥魚第一大股東。這也被解讀為鬥魚在做上市前的最後衝刺。

事實上,在鬥魚再次傳出IPO消息時,就出現了不少類似“再不上市就涼了”的言論,這與現在的直播大環境和鬥魚過去一年並不算順利的發展有關。在虎牙已經搶先拿下“遊戲直播第一股”的情況下,鬥魚能否頂住壓力一擊即中,還是如以往一般再次擱淺?

上市前再掀波瀾

元宵節當天下午,《中國經營報》曝出鬥魚北京分公司人去樓空,並稱這主要是由去年底鬥魚人員調整所致。3個小時後,鬥魚官微緊急闢謠,並曬出員工工作照,但仍然沒有打消部分人的疑慮。


鬥魚IPO衝刺:創始人大幅增持 這次能否一擊即中?


鬥魚IPO衝刺:創始人大幅增持 這次能否一擊即中?


兩天後,鬥魚調出辦公室監控視頻,截圖說明部分辦公區工位空置是由於鬥魚北京辦公區分為7、18兩層,其中,18層右側辦公區一年多以來都處於空置備用狀態,7層左側小辦公區目前8個空置座位同樣處於人員調整後的備用狀態。

對於該事件,很多網友都站在了鬥魚一邊,也有網友不買賬,先是質疑鬥魚拿武漢辦公室照片回應,監控視頻截圖公佈後,又在質疑是去年的視頻,因為視頻截圖中的禮盒是去年的,對此,鬥魚也在留言中一一回應。

人們發出諸多質疑和去年底鬥魚即被傳出裁員消息有關。2018年12月,鬥魚深圳分公司海外部門被曝裁員,涉及70餘人,當時鬥魚稱是正常的人員結構調整,但有媒體報道稱,在那次裁員中,鬥魚市場部80%的員工已經離職。

除了普通員工,鬥魚多位董事也退出。天眼查信息顯示,1月9日,鬥魚工商信息變更,奧飛娛樂董事長蔡東青、微影資本創始合夥人唐肖明、招銀國際餘國錚三位董事退出。其中,蔡東青是鬥魚的天使投資人。


鬥魚IPO衝刺:創始人大幅增持 這次能否一擊即中?


與此同時,湖北長江招銀成長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新餘金誠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招銀共贏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三家投資方也退出,它們分別持有鬥魚4.6942%、0.6315%、0.0426%股權,鬥魚創始人陳少傑接手了這三家企業所持股份,變更之後,陳少傑持有的鬥魚股份由29.785%增至35.1534%,位列鬥魚第一大股東。

有券商分析師認為,鬥魚此番變動是投資方施壓導致的,鬥魚上市迫在眉睫。

一波三折上市路

從今年2月份開始,多家外國權威媒體報道稱,鬥魚已經秘密申請在美國市場IPO,本次IPO預計融資5億美元,最早今年二季度實現上市。

這不是鬥魚第一次傳出IPO,早在去年1月的鬥魚直播盛典上,鬥魚直播COO程超就透露,“鬥魚有IPO計劃,目前仍在籌備中。”但未說明具體上市地點。很長一段時間,人們認為鬥魚會在港股上市,最終卻是走了虎牙走過的路,轉戰美股。

《證券時報》曾在報道中指出,鬥魚如此轉變與港股政策有關。香港政策在接納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時,相關擬上市公司的預期市值如果低於400億美元,申請人在最近一個財政年度必須錄得10億港元收益,這是鬥魚達不到的。當初虎牙轉戰美股也與此有關。

過去一年,鬥魚的發展不算順利。除了裁員,頭部主播也頻頻出事。洞主、久哥哥、神超、秀逗、存希等多位主播跳槽被鬥魚起訴,韋神、天堂劫等主播則因欠薪手撕鬥魚,此外,盧本偉因外掛事件被封殺,陳一發因在直播間的不當言論被禁。


鬥魚IPO衝刺:創始人大幅增持 這次能否一擊即中?


鬥魚IPO衝刺:創始人大幅增持 這次能否一擊即中?


去年10月,鬥魚APP遭遇全網下架,當時有消息稱,這主要是由於網貸廣告刷屏。半個多月後,鬥魚才在APP Store重新上架,這一變故使鬥魚在當月的活躍人數環比下降近5%。鬥魚一直是遊戲直播行業的老大,如今其與老對手虎牙的差距在逐漸縮小。

現在仍是上市好時機?

鬥魚再傳上市,頗有些箭在弦上必須得發的意味。虎牙、映客已於去年率先上市,現在還是上市的好時機嗎?

艾瑞分析師郭成傑告訴TechWeb,“現在仍然是上市的好的機遇期。從商業變現的角度來看,直播行業已經有相對成熟的打賞變現模式,行業收入規模也得到快速成長,的確是一個好的機遇期。”同時,郭成傑也指出,“具體企業還要看其自身的發展階段”。鬥魚顯然已經具備了這一點。

眾所周知,鬥魚和虎牙一直在爭奪遊戲直播行業的C位,去年虎牙率先上市搶佔了不少先機,雖然股價幾經起伏,最高時達48.57美元,最低時僅有14.66美元,落差巨大,但目前也基本穩定在20美元左右,市值在45億美元上下徘徊。

鬥魚最近一輪融資發生在去年3月,系騰訊6.3億美元戰略投資,距今有近一年的時間。遊戲直播仍是燒錢的行業,上市可以為鬥魚注入新鮮的資本血液,幫助其完成轉型,增加競爭籌碼。

近兩年,鬥魚一直在積極探索“直播+”的戰略轉型,將觸角延伸到電商、泛娛樂、教育等多個領域,其線下直播嘉年華也是目前直播平臺中辦得最好的線下活動,去年該活動在限流的情況下,3天吸引了35萬人入場,線上觀看人數達到1.7億。

多元化運營帶來更多可能性,郭成傑稱,“直播平臺不一定侷限在現有的業務中,鬥魚有這麼高頻次互動的用戶,潛力還是很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直播行業整體增速放緩。艾媒諮詢數據顯示,預計2019年在線直播用戶規模為5.01億,相較於去年的4.56億和14.6%的同比增長率,增速明顯放緩。在此背景下,鬥魚能否在資本市場獲得高估值,也值得期待。


鬥魚IPO衝刺:創始人大幅增持 這次能否一擊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