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亨李嘉诚发家史(三)

香港大亨李嘉诚发家史(三)

长江塑料厂的兴旺,不久就引起了同行的嫉妒。有人专门跑来偷偷拍了长江厂那间破厂房的照片,并把它登在报纸上,宣传说,长江厂就是这么个破烂样,怎么可能生产出好东西来呢?然而那帮人却没想到,这反而帮了李嘉诚的忙,使长江塑料厂引起了人们的格外关注。不少本来并不经销长江厂产品的代理商,跑来考察过后,一致认为这个小厂厂房虽旧,但组织得力,生产合乎规范,产品质量信得过,可以同他们做生意。结果长江厂的订货单大大增加。更让李嘉诚惊喜的是,有一些外国商人也闻讯跑来了。从这些商人口中,李嘉诚得到了一个黄金般的信息,就是欧洲人最喜欢塑料花。苏联人扫墓不用纸花或鲜花,而用塑料花,表示生命虽已结束,但留下的思想、品质、精神是长青的;北欧人则喜欢用塑料花装饰庭院、房间。此外他还了解到美洲人连汽车上和工作场所也会挂一些塑料花。于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长江塑料厂大量生产塑料花,销往欧美市场,工厂的年利润也猛增到上千万港币。

香港大亨李嘉诚发家史(三)

古语说“三十而立”,30岁的李嘉诚已经成了老少皆知的“塑料花大王”。短短十年时间,他就从一个茶楼跑堂成为千万富翁。

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的大好局面下,李嘉诚却敏锐地察觉到,由于塑胶行业高利润的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塑胶行业,这就势必导致激烈的竞争,“好日子很快会过去”,于是,他决心开拓另一片天地。

香港大亨李嘉诚发家史(三)

这一次他找到的是房地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