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民企不需要超国民待遇 只要一视同仁就行了

新京报讯(记者 侯润芳 实习生 毛宇)民企话题的热度从去年延续到两会。如何看待这一轮民企的困境、民营企业家最大的期待是什么?新京报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他表示,民企并不需要特别优惠的政策,不需要超国民待遇,只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就行了。

此外,近年来民企接班的话题引发关注。刘永好也在采访中透露,其现在也逐渐从最重要的管理体系、决策体系上往后退,有一些重要的管理决策都是由年轻人来做。对于女儿刘畅去年的表现,他打了90分的高分。

刘永好:民企不需要超国民待遇 只要一视同仁就行了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民企不需要超国民待遇 只要一视同仁就行了”

新京报:民企出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地方需要警惕?

刘永好:去年以来,民企遇到困境,有几方面原因:第一,客观上,企业进入转型期,转型不好的企业陷入困境。第二,一些民营经济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说法等,导致民企信心不足。第三,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增加,企业投资信心减弱。

从新希望的经验看,我们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无论信息化怎样发展,始终围绕着主业这块,不会偏离主业。

新京报: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你最期待的是什么?

刘永好:我最期待的不管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在评级、信贷、行业准入、问题处置上,所有的企业一视同仁。

比如,在融资的上,银行在评估企业的信用等级时,不要根据其是国企,贷款利率就低一些,其是民企,贷款利率就高一些,而是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来评级。还比如,在行业准入上,要竞争中性、一视同仁,这是最最重要的。

其实民企并不需要特别优惠的政策,不需要超国民待遇,只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就行了。

新京报:如果对民营企业家建言,你会说什么?

刘永好:民营企业在这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在迎接挑战,但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强筋健骨的过程。在新的格局、新的不确定中,民企怎样才能转型好?民企要在科技上、在用人机制上把握住机会,转好型升好级,或许就迎来新的格局。也就是说,企业转型升级是压力,但或许会变成动力。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多的企业变压力为动力,推动更多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成为有竞争力的企业。

“给刘畅去年表现打90分”

新京报:你今年68岁了,刘畅现在做得也很好,有无退休时间表?

刘永好:在过去五六年,集团正在逐步推行人才的年轻化,我们很多的管理岗位由二三四十来岁的人担任,这是一个很好的布局。现在我也逐渐从最重要的管理体系、决策体系上往后退,有一些重要的管理决策都是由年轻人来做。在新的机制和人才制度的推动下,往后我管的事情将会越来越少,年轻人成长进步的空间会越来越大,早早晚晚我会从管理的岗位上彻底退下来。

新京报:像您这一代改革开放后的企业家,可能到了一个要交给下一代的年龄了。但有的企业家的二代愿意接班,有的不愿意接班。你怎么看企业家二代“接班”的问题?

刘永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一代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这一代的企业家往往年龄五十多岁、六十多岁,都到了要交接的时候了。对于改革开放后的这一代企业家,传承好、交接好,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缓解。

有的企业把经营管理权交给非家族的职业经理人,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把自己的企业传承给自己的子女。但是问题是,有些子女不太愿意接班,一些企业家二代更喜欢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事,当然这也无可厚非。

所以,无论是交给职业经理人,还是交给子女,最好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

我们比较好的是,刘畅此前不愿意接班,愿意做时尚的事,但现在慢慢地愿意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来。

新京报:给刘畅去年表现打多少分?

刘永好:应该说挺不错的,打90分。最近这几年她表现得越来越不错,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担当,越来越对公司有认同感。我觉得这是个过程,从不愿意接班、看不起农业、不愿意担当,到逐步的认识、了解和产生自信,现在积极地在为公司的发展作贡献,这是个过程。实际上,当我们整个的集团上下都推动年轻化,当有一大批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时,整个集团的氛围有利于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推动企业的传承。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实习生 毛宇 编辑 赵泽 校对 柳宝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