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狐來到法國遭遇什麼讓他更加消極?為何不願認識所屬下級?

1944年6月的英國,可謂熱鬧非凡。以美英為主的西線盟軍,在這裡聚集了288萬人的軍隊,各種武器裝備不計其數。目的就一個,渡過英吉利海峽,解放歐洲。作為此戰的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可以說是躊躇滿志,只欠東風。

此時,海峽對岸的隆美爾遵照希特勒的命令,也在加緊修築法國沿岸的“大西洋壁壘”。面對對手的進攻,他是越準備,心裡越沒底。原本就對希特勒的“瘋狂”舉動和糟糕的後勤保障產生消極情緒的沙漠之狐,來到防禦前線。所看到和經歷的一切,讓他更加消極。這是為什麼呢?

沙漠之狐來到法國遭遇什麼讓他更加消極?為何不願認識所屬下級?

混亂是低效率,甚至是負效率的,有序才有高效率。

首先,源於混亂的指揮系統。納粹的獨裁統治,在戰爭中暴露出極大的弊端。它表面上看分而治之,很有效率;但各司其職,誰都不鳥誰,只聽命於元首的調遣。這對於現代化戰爭需要的多兵種的通力合作,是致命的硬傷。

當然,這也是希特勒最願意看到的局面。結果就是,他幾乎沒有什麼領導權,他即無法控制空軍,也無法支配海軍,甚至連被佔領區的行政長官他都無權管理。

沙漠之狐來到法國遭遇什麼讓他更加消極?為何不願認識所屬下級?

其次,作戰上的混亂達到了荒謬的地步。德軍規定,當盟軍艦隊逼近海岸時,沿英吉利海峽的岸炮由海軍負責;一旦英美軍隊登陸上岸,海岸炮的指揮權就將轉移國防軍手裡。就是這個荒謬之極的規定,居然還得到德軍最高統帥部的同意。

更讓隆美爾十分不快的是,在他與倫德施泰特之間,從來也沒明確過,到底誰來領導這場防禦戰。更為糟糕的是,希特勒想親自擔任指揮官,而且將裝甲師的調動權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裡,沒有他的命令,一輛坦克也動不了。而他本人卻在遠離戰場的千里之外。

他曾指望這些裝甲師在對手登陸的第一時間進行反擊,現在看來,就是痴人說夢。

沙漠之狐來到法國遭遇什麼讓他更加消極?為何不願認識所屬下級?

艾森豪威爾沒有這類問題。

一是他的領導權非常明確。起初,盟軍中也有一些不協調的地方,例如:轟炸機部隊就不屬於他管理。有著豐富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經驗的艾森豪威爾,自然明白空軍在登陸作戰中的作用。於是,他以辭職要挾,爭取轟炸機指揮權,最終美參謀長聯席會議滿足了他的要求。

1944年春天,盟軍下屬各國的陸軍、空軍、海軍,以及每一個部隊,都服從他的調遣,他的命令將得到絕對服從。

沙漠之狐來到法國遭遇什麼讓他更加消極?為何不願認識所屬下級?

二是由於領導權限清晰,盟軍目標專一明確。這就能夠營造出上下級和諧的氛圍,雖然他不欣賞蒙哥馬利的作戰風格,過分的小心謹慎。但他明白,蒙哥馬利是英國唯一的英雄,他代表著英軍。於是,他儘可能有效地與蒙哥馬利協作。

也正是與下級保持最親近的關係。團隊中的多數成員協同一致,在登陸部隊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隆美爾卻幾乎不願意認識他下屬的集團軍、軍和師級將領。

沙漠之狐來到法國遭遇什麼讓他更加消極?為何不願認識所屬下級?

最為關鍵的是,他真心實意地相信他為之奮鬥的事業。在他看來,這場進攻是一場解放人類的正義鬥爭,目的就是結束納粹對歐洲的佔領,永遠粉碎納粹主義的禍害,他憎恨納粹分子和他們所代表的一切。

而隆美爾雖然也是一名愛國者,也並不是納粹黨黨徒(儘管有時他也對希特勒阿諛奉承)。在他看來,他的對手是他從不憎恨而又確實欽佩的軍人。他參與這場戰役,是出於職業軍人的職責,而不是“狂妄”的熱情。

沙漠之狐來到法國遭遇什麼讓他更加消極?為何不願認識所屬下級?

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特定地位、處境或成就。由其天賦和背景,時運和境遇決定的,這叫天命,或者說是時勢造英雄。 有天賦和背景而無相應的時運和境遇,好比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此景正是隆美爾的真實寫照。

盟軍“霸王行動”未展開,德軍就先輸一招。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