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版權保護,中國音樂人無聲的吶喊

於9月27日在北京舉辦的音樂產業、音樂人和版權保護現狀報告會暨第二期E法·數字音樂論壇會上,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副教授張豐豔發佈了《音樂人生存現狀與版權認知狀況調查報告》,報告指出,88.55%的音樂人主要居住在一、二線城市,月收入1萬元以上的音樂人佔比14.91%,月收入在8000-1萬元的佔比43.38%。

急需版權保護,中國音樂人無聲的吶喊

隨著版權環境的改善,近5年來,中國音樂人收益普遍上漲。根據入行超過5年的音樂人調查數據,71.43%的音樂人收入有所提高。調查數據顯示,近58.29%的音樂人稅前收入高於8000元,42.86%的音樂人收入上漲了20%以上。

“近五年,我們看到收入已經普遍上漲,當然,跟中國的物價相比,數值有點不夠高,”張豐豔說。

急需版權保護,中國音樂人無聲的吶喊

根據報告,還有29%的音樂人沒有任何來自於音樂的收入,收入完全來源於音樂的僅佔30%。近七成音樂人從事兼職工作。

音樂教育和音樂演出是目前音樂人最重要的音樂收益來源。分別有22.04%和21.5%的音樂人表示其主要音樂收益來自音樂教育和音樂演出,認為版稅收益是主要音樂收益來源的僅5.91%。

《2017騰訊娛樂白皮書》指出,2017年華語專輯銷售額排行榜中,李宇春和鹿晗的專輯銷售額超過1500萬元,吳亦凡、張藝興、陳奕迅、孫燕姿等頭部藝人專輯銷售額超過500萬元。但是,在此次調查中,在不包含剛剛出道的音樂人和24歲以下年輕的音樂人的情況下,仍然有47%的音樂人沒有出售過單曲。

急需版權保護,中國音樂人無聲的吶喊

在華語樂壇中,不僅單曲售賣能力呈現兩極化的形勢,音樂人的收入差距也處在兩極化的狀態。據統計,2017明星收入排行榜中,前三名是范冰冰、鹿晗、周杰倫,年收入過億元。而在此次受訪的音樂人中,月收入低於5000元的約24.23%,其中8.7%的音樂人收入不滿2000元,不足北京最低工資。

急需版權保護,中國音樂人無聲的吶喊

為何版稅收入低或沒有收益呢?報告指出,其原因是,作品在平臺被聆聽的數量有限或者沒有點擊量,數據透明程度不足,以及最重要的問題——因作品版權歸屬不清晰造成版稅歸屬模糊。而這一切的問題像是音樂人對社會的吶喊,版權保護迫在眉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