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囉囉嗦嗦”的詩,每章20字重複15個,卻是流傳2800年的經典

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帶給我們太多的驚喜,這是一部中國古代百科全書。《詩經》包含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面內容,其中描寫戰爭的也不在少數,那句流傳千古的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是出自《詩經》中《擊鼓》這首詩。《詩經》中像《擊鼓》這樣的詩還有很多,大都感嘆戰爭的無情和給人們帶來的苦難。

一首“囉囉嗦嗦”的詩,每章20字重複15個,卻是流傳2800年的經典

但本期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卻是一首英勇抗爭的讚歌,這是一首看似“囉囉嗦嗦”的詩,每章20個字重複了15個,寫出瞭如虎的氣勢,成為流傳2800年的經典。

《國風·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一首“囉囉嗦嗦”的詩,每章20字重複15個,卻是流傳2800年的經典

這首詩歌比較簡單,詩歌中的“王於興師”意思是君王發兵去征戰,而“袍”“澤”“裳”分別代表的是戰袍、內衣、戰裙。這是一群同仇敵愾的戰士,他們同穿戰袍,共同進退。

一首“囉囉嗦嗦”的詩,每章20字重複15個,卻是流傳2800年的經典

佚名詩人寫這首詩時,正值周幽王被犬戎所殺,秦地被攻陷淪落,周幽王的二字周平王繼位,東遷而稱東周,為了收復失地同時提周幽王報仇,周平王命令秦襄公攻打犬戎部落。而這首詩歌正是在這種情形下所作的戰前動員戰歌,以此來表達出時局混亂之時人民保家衛國、同仇敵愾的崇高精神。

一首“囉囉嗦嗦”的詩,每章20字重複15個,卻是流傳2800年的經典

全詩總共3章,句式相同,每章只是更改了5個字,這也是《詩經》中常用的重唱疊句,畢竟《詩經》是以民歌編著修訂。每章以“豈曰無衣”開頭,這樣的設問不僅蘊含著別樣的豪情,讀起來也是氣勢高昂,也為全文奠定了高亢的基調,以此來激勵征戰的士兵不要有什麼顧慮和擔憂。而“與子同袍”“與子同澤”“與子同裳”則表現出將軍和士兵眾志成城,團結協作的袍澤之情,即便戰場物資匱乏跟不上,大家也能夠抱團取暖,這就是戰士們的決心和意志。

一首“囉囉嗦嗦”的詩,每章20字重複15個,卻是流傳2800年的經典

而每章後三句,表達方式也是平鋪直敘,沒有用什麼修辭手法,卻讓那一位位出征戰士默默修整裝備的身浮現憲在讀者眼前,他們只為調整到最好的狀態抗爭外敵。而“同仇”“偕作”“偕行”則直抒胸臆,將戰士們同仇敵愾抵禦外敵的愛國熱情躍然紙上。

一首“囉囉嗦嗦”的詩,每章20字重複15個,卻是流傳2800年的經典

這首詩歌中描述的內容和場景本就是有種無言的氣勢,再通過這樣重疊復沓的結構,讓整首詩讀起來更是氣勢恢宏,意氣風發。言語雖然簡單,但是其中蘊藏的熱情和對於戰鬥前的緊張急迫卻是展現的淋漓盡致,讓人每每讀之心中升起別樣的豪情。而這首詩歌在筆者看來也是整部《詩經》中最有氣勢的戰歌。對於這首詩歌,大家有什麼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