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孩子别再说“聪明”,会害了孩子!用这种鼓励方法更有效

夸孩子别再说“聪明”,会害了孩子!用这种鼓励方法更有效


夸孩子别再说“聪明”,会害了孩子!用这种鼓励方法更有效


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闺蜜女儿乐乐期末考试得了100分,这可把一家人乐坏了,乐乐妈逢人就说:“我家乐乐可聪明了,考试得了第一名。”听到消息的人自然也要奉承一番。

乐乐听的夸赞多了,开始慢慢飘起来。二年级的时候,平均成绩下降到了80分。

现在,乐乐上小学三年级,每次考试成绩都在60分及分格线上来回浮动。

上次开家长会,老师告诉乐乐妈:孩子挺聪明的,就是不好好学。


夸孩子别再说“聪明”,会害了孩子!用这种鼓励方法更有效


乐乐妈将这句话放在了心里,每次有人问乐乐的学习情况,乐乐妈感慨一番之后,一定不忘在末尾加上这句话,就怕别人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

其实老师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告诉乐乐妈孩子上课不认真,学习不努力,该好好管管了。

至于前半句“孩子挺聪明的”,多半是老师对家长的一种安慰,试问现在的孩子有几个不聪明的?

聪明的孩子放到一块,也就聪明的没那么明显了。

很多家长都会夸赞孩子“你真聪明”,觉得夸孩子聪明能让孩子更加自信。

实际上毫无意义的夸赞只会让孩子沉溺在周围的奉承里自鸣得意,觉得自己太聪明,根本不需要努力,努力是不聪明的人才做的事情。


夸孩子别再说“聪明”,会害了孩子!用这种鼓励方法更有效


夸“聪明”反倒害了孩子


夸“聪明”和夸“努力”,两种夸法在结果上千差万别。

第一种夸法:夸天分、夸聪明;让孩子相信他的能力是先天的,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将其称为僵固性思维。

当持有僵固性思维的孩子遇到挫折时,他会认为对于解决这个问题自己没有天分,所以没有办法,选择放弃。


夸孩子别再说“聪明”,会害了孩子!用这种鼓励方法更有效



第二种夸法:夸努力;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如果找对方法就可以提高,我们把这种思维称为成长性思维。

当具有成长性思维的孩子遇到挫折时,他会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能力自己暂时没有,但如果学会它,找到方法,他就能具备相关的能力。

德韦克把这种对能力的理解称为“not yet”,也就是暂未获得,暂时没有,但是通过学习可以有的能力。

两种夸法差异的核心就是:能力是先天不变的,还是后天可以提升的。

如果是先天不变的,那其实自己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是不可控的,就会听之任之;如果是后天可以变化的,而且可以通过自己想办法来提高,那就可以控制,就可以去努力获得。


夸孩子别再说“聪明”,会害了孩子!用这种鼓励方法更有效


我们怎么夸孩子有用?


聪明可以夸,但需要把聪明变成可控的、可以通过努力而成长的能力来夸。

比如,当我们看到孩子今天把所有的错题全都抄了下来,抄在错题本上,这时应当夸他:“我看你把所有的错题都清清楚楚地抄了下来,下次这种题你再遇到就不会错了!孩子,你真聪明!”这个聪明是孩子可以学会的、可控的,可以成长的。

这样说孩子就知道下次这样做有效。

我们还可以把孩子会时间管理、会列事件清单、会调控注意力、会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等,都变成夸“他好聪明”。

这时的聪明就不再是一个僵固不变的概念,而是可以控制的,可以通过努力而成长的,那这个夸奖就是有用的,而且这个夸奖也会指导他下一步的行为。


夸孩子别再说“聪明”,会害了孩子!用这种鼓励方法更有效



所以空洞地夸孩子聪明真的会害了孩子,会让孩子认为不需要努力的聪明才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会让孩子形成僵固性思维,这样孩子遇到挫折时会逃避,用不学来掩盖自己的学不会,没有办法去前进一步。

千万不可以空洞地夸孩子聪明,要将聪明“包装”一下,再夸孩子,让这个聪明结合具体的行为,变成可以控制的、可以提高的能力,让孩子形成成长性思维,这样孩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夸孩子别再说“聪明”,会害了孩子!用这种鼓励方法更有效


如何根治孩子的不自信


孩子一旦在某件事情上有了“我做不到”的想法,是很难改变的,因为这是孩子在生活中多次尝试都没有成功后,留下来的让他坚信的结论。

所以我们要想打破这个局面,一定不要跟孩子死磕,说“怎么就做不到”“你只要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就行”“到前面发言时你别紧张,自信地讲就行”……这些要求听起来很简单,但对于改变真的没用。


夸孩子别再说“聪明”,会害了孩子!用这种鼓励方法更有效



我们需给孩子植入一个“暂未获得”信念,也就是我不是永远没有这种能力,我只是暂时没有获得这种能力,但如果我找到办法、学会相关的知识或技能就能够获得这种能力,那我就能够做到。这个“暂未获得”信念对于打破“我做不到”的僵局很重要!

第一步:我们要聚焦孩子具体做不到哪些方面

例如,孩子不知道上台发言怎么开头,一上来就手足无措,导致后面越讲越急,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帮他做好开场白。

当我们把“上台发言怎么能更自信”的目标聚焦为“讲话时怎么开好头”,这实现起来就容易多了。

第二步:要植入“暂未获得”的信念

也就是让孩子明白他不是不会开头,他是暂时没有获得这种能力,只是暂时不知道该怎么开头,但如果他掌握了开头的方法,他就能够开好头,能够发好言。

第三步:询问如何获得

当孩子的注意力都在“如何开好头”,并且能够找到办法时,他就不会紧张了。


夸孩子别再说“聪明”,会害了孩子!用这种鼓励方法更有效




夸孩子别再说“聪明”,会害了孩子!用这种鼓励方法更有效



让孩子从困难中获得自信


我们都希望孩子的成长过程一路坦途,但是这样并不是形成自信的最佳方法,只有当孩子面对困难又战胜困难时,他才能获得真正的自信,获得根深蒂固的征服感。

当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时,孩子会痛苦,会止步不前。不管是对于人类,还是对于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来说,困难(也可以说是挫折)都是成长中必要的因素。

孩子也一样,在完成一项任务中遇到困难时,需要直面困难,找到办法去解决,才能获得征服感,从而发展出完成这项任务的能力,并且对自己以后能够胜任这项任务有信心,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

夸孩子别再说“聪明”,会害了孩子!用这种鼓励方法更有效

我们可以想一想孩子的学习历程,找一件他最有成就感的事。想想是不是有一次面对一项困难的任务时,他开始有点退缩,不想做,但是在我们的鼓励下,或者他给自己加油后,找到了办法,坚持了下去。

当他完成时,他很自豪。我们来看看这件事的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这件事对孩子来说,一定不是很轻松就能做到的,这件事一定是让孩子突破了原来的限制。

他以为自己做不到,但是他做到了,在他获得了征服感的同时,他以后再做类似的任务也会更有信心,这个才是真正的自信。

所以,真正给孩子力量的,就是那段曾经的挫折或者压力。当跨越挫折后,获得的那份征服感是非常宝贵的,它会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能做到。

夸孩子别再说“聪明”,会害了孩子!用这种鼓励方法更有效


自信心不是父母夸出来的,不是凭空产生的,一定是在一步一个脚印、一次一次征服的过程之中培养起来的。

所以我们家长不要凭空地说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夸孩子“是最棒的”,这种夸奖对孩子来说并没有实际用处。

因为没有事实根据,当孩子面对一件大事发现他做不到的时候反倒受的打击更大。真正的自信是在一步一步挑战任务、挑战自己能力极限的过程之中不断获得的。

当孩子在一件事情上向成功迈进了一步的时候,这种经验就像给他打了一针防疫针,会让他以后面对类似的事情时有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能够解决,这个才是真正的自信。

陪伴他的这个过程会很慢、很难,但是我们要想到那只破茧而出的蝴蝶的真正需要,想到是孩子成长的真正需要,从现在起,带领孩子去征服困难,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吧!#育儿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