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人都說“放肆”,而不說放叄,放伍,這裡面大有講究!

為什麼古人都說"放肆",而不說"放叄”,"放伍"?其實小編告訴大家這裡面是有故事的,人們通常把言詞輕率的人稱"放肆",古時把膽大妄為也稱"放肆"。為什麼稱"放肆"而稱"放叄"或"放伍"呢?這是有典故的。唐時玄宗專寵楊貴妃,時常在宮裡與其玩擲骰子游戲,有一次貴妃娘娘擲出個雙數叄叄,皇上必須擲出肆肆以上才能贏,一擲果然肆肆,皇上以為肆乃他的吉祥數,就讓人把骰子上的肆染紅。以後宮內再玩時因忌諱皇上,不敢再"放肆",有個新來的宮女不知道放了肆,被人們稱之為"放肆"。這是放肆的由來之一。

為何古人都說“放肆”,而不說放叄,放伍,這裡面大有講究!

"放肆"還有來自民間的由來,過去百姓家有老人故去,都要停放幾天才出殯,一般是放單不放雙,放雙死雙親,三天五天或一七。有一家父親故去放了肆天就出殯了,果然母親也在這一年故去了,人們就稱這種膽大妄為是"放肆"!

為何古人都說“放肆”,而不說放叄,放伍,這裡面大有講究!

而關於《說文解字》對“放”的解釋是“放,逐也”,後來“放”的含義由“放逐”逐漸引申為“放縱”的意思;而“肆”在《說文解字》裡的解釋是“肆,極陳也”,也不好理解,後來也逐漸引申為“放縱”的意思;現在人多理解為肆意妄為、肆無忌憚等等。“肆”還有一種解釋是“棄市”的意思,據《周禮》記載,被處死的人要“肆之三日”意思是說要把被處死之人的屍體捨棄陳列到集市上示眾三天,“肆”作為“棄市”的解釋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了。“放”和“肆”組成了同義連用的複合詞組,其意思就是放縱、不加約束、輕率、沒有禮教等等。

為何古人都說“放肆”,而不說放叄,放伍,這裡面大有講究!

這個“肆”並非數字“4”,現在一般用得比較少,只是銀行用來作為大寫代表“4”,因此“肆”與數字“4”既不沾親、也不帶故,所以就無所謂的放叄、放伍了。放肆多形容某人做事太過而不能被人容忍,這個大家用得比較多的口頭詞語從何而來,有多種說法,莫衷一是。

為何古人都說“放肆”,而不說放叄,放伍,這裡面大有講究!

有一種說法是從《周禮》的“肆之三日”引申過來的,如果某人顯得過分地囂張,就可以威脅要把他“放肆”,是說要殺死他再把他示眾三天,漸漸地這句帶威脅的“放肆”就演變成今天斥責的意思。還有一種說法就與數字聯繫上了,一般的一二三是少數,四五六以上是多數,而肆(四)是多數的開始,用放肆來對行為不端的人進行的警告。

為何古人都說“放肆”,而不說放叄,放伍,這裡面大有講究!

“放肆”也為某些地方的方言,在湖南一帶方言中有大膽、無節制、無顧忌之意,如:放肆吃、放肆玩大等等。當然也不要太深奧的解析,文化來源於民間,民間有事不過三的說法,不管是誰欺負人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做到四就有點過了,就超越人們忍耐的底線了,那就太放肆了。

為何古人都說“放肆”,而不說放叄,放伍,這裡面大有講究!

小編關於這個事情也有自己的理解,在解放初,解放前,舊時代,唐宋元明清,對市場都稱之為肆,生意,交易的地方,大的酒館叫酒肆。這裡面大有玄機。《道德經》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肆在古時並沒有我們現在人們牽強附會說肆不好。肆就比三要多,而且要數字大些。引伸出無限的遐想。就是不可想象,特別寬廣更深的意思,比如說,肆意妄為,就成了放肆,基本上無法相提並論的意思。

為何古人都說“放肆”,而不說放叄,放伍,這裡面大有講究!

肆在古時代表東南西北海洋地域。人們有句古語叫放之四海而皆準。四海為家。對一件本來不大的事情,大肆宣染,就是無限大的意思。在茫茫宇宙中,作為人是很渺小的。肆就是天地,東西南北四方。無邊無際。你還能去比肆嗎。叄和肆是不能顛倒的,所以人們把那些昏了頭的人形容為顛三倒四。敢在肆之上的,肯定是不行的。一字一華夏,一字一文章,何國有此脈,唯吾大中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典永流傳。不知道各位網友怎麼看?可以在下方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