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地方官員“火”了:為官不易,是人民福音!

最近估計越來越多地地方官員感嘆:為官不易。

近期,一批官員“火”的各有特色:有“身兼46職的副市長”,有被妻舉報“出軌多名女代購的”海關官員,有毆打部下的“火書記”,還有此前的“80後白頭幹部”等。


一批地方官員“火”了:為官不易,是人民福音!

一批地方官員“火”了:為官不易,是人民福音!

這些“網紅官員”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還記得最具戲劇性的雲南“80後白頭幹部”李忠凱。輿論剛發現李忠凱的簡歷與照片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懷疑他年齡造假。但是隨著當地展開調查,公眾發現李忠凱的照片和年齡都沒有問題,是自己對“80後”與基層工作的認識出現了偏差。於是人們轉而對他寄予同情,戲劇性的逆轉讓“負面典型”變成了“正面典型”。

雖然誤會消除了,但李忠凱依然感到惶惑。他擔心哪項工作沒做好,會因自己的知名度而被無限放大。在眾多非主動的“網紅官員”中,這種心態具有普遍性。

其實,這樣的惶惑也不難理解。內因方面,不外乎是官員的群體性心理。除了傳統文化要求人們別出風頭,要警惕“樹大招風”之外,“敏於行而慎於言”也是入仕為官的“標準動作”。


一批地方官員“火”了:為官不易,是人民福音!

一批地方官員“火”了:為官不易,是人民福音!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民眾的整體素質在不斷的提高,同時民眾對官員的要求和期待也在不斷的提高,隨之而來的便是民眾的權利意識和監督意識的不斷增長。

信息化、網絡化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渺小,隨著互聯網的不斷髮展,尤其是自媒體興起之後,越來越多的政府官員們被置於“放大鏡”、“顯微鏡”之下,被大眾所審視。

民主、寬鬆、和諧的互聯網環境,讓民眾與官員之間有了平等交流的平臺和窗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官員們的“周邊”,包括言行、經歷、個人生活乃至樣貌……

網絡時代沒有自留地,全部都是責任田。能否經得起網民的審視和檢驗,考察著官員的智慧和素質,也考驗著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說:“一些領導幹部怕監督、不願意被監督,覺得老是有人監督不自在、幹事不方便。古人說:‘距諫者塞,專己者孤。’如果把監督當成挑刺兒,或者當成擺設,就聽不到真話、看不到真相,有了失誤、犯了錯誤也渾然不知,那是十分危險的。”

互聯網是新時代的汪洋大海,官員需要培育海納百川的胸懷。面對民眾的尖銳批評、負面聲音,要有足夠的準備和周全預案,本著實事求是和善意溝通的態度,實現與民眾的溝通和交流,不斷暢通民意表達渠道、解決社會矛盾糾紛、密切黨群幹群關係、贏得民眾的信任與支持。

網絡上什麼聲音都會有,任何一件事情都很難在網絡上獲得百分之百的贊成或者反對,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因為害怕被質疑、被誤解,而對“網紅”避之不及。

新時代官員們應該習慣接受網絡評議,習慣在聚光燈下施政、做事、為人。官員作為公權力的行使者,接受監督乃天經地義。

主動的融入不失為一方“良劑”,只要把講分寸、守紀律、為人民的藥方配齊,就能克服“網絡恐懼症”,就能藥到病除,在網絡時代遊刃有餘。須知,與公眾的實際得利相比,針對自己的些許質疑都只是細枝末節。通過這些質疑,倒逼官員在“融入”互聯網之時把握分寸,找準角度,豈不更好?


一批地方官員“火”了:為官不易,是人民福音!

一批地方官員“火”了:為官不易,是人民福音!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當輿情出現時,坦誠是唯一正確的方式,在這方面“自作聰明”的“嚴書記”可謂前車之鑑。

消除誤解的最好方式是直面質疑。最大程度地公開信息、解釋清楚,輿論並不會一味苛責。相反,輿論還可以幫助無辜的官員脫困,比如全椒縣某幹部因洗澡漏接電話挨處分,就是在輿論的介入下撤銷了處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網上那些出於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幹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

互聯網逐漸成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進一步提高了政府與民眾之間溝通的深度和廣度,為公眾更加全面地瞭解政務信息、更加廣泛地參與國家治理提供了新的契機。

新時代,不論是一份官員的履歷,還是一種對待百姓的態度,抑或是一身有德配位的職務,都需要在互聯網的放大鏡和顯微鏡下,接受人民考一考,問一問。

為官不易,卻是人民大大的福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