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毫厘即非太极!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知道了松的标准是什么。而若想保证这种标准的常态化就必须要借助地力做为推动力。在哪借呢?就是脚下。这就是拳谱里所说的“劲起于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不用本力的前提下而维系松紧适中的那个状态来推动人体实现各种拳势的呈现。不用本力来练拳是太极拳与其它拳术的一个很大不同之处。可是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怎么练怎么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因此,我们可以就此知道为什么在练拳的古训当中要求我们松到脚下。能松到脚下就意味我们的整体都松下来了。这就好像水能从水龙头里放出来肯定是中间都是通的道理一样。

差之毫厘即非太极!

我们练太极拳的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太极是大道,不是小术。但是怎么个不是小术一个是说不清,另一个就是说的实在不是那么回事。有的人就此谈精气神,丹田,任督,丹道等等。我说这都是错的。太极拳是大道这个大就在于他放下了小我,把自己和天地自然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而实现了一个大我。只有这样才能谈及练的是大道。

这正如《四性归元歌》所曰:“世人不知己之性,何能得知人之性。物性亦如人之性,至如天地亦此性。我赖天地以存身,天地赖我以致局。若能先求知我性,天地授我偏独灵。”能放下我执则见本来面目,此为“知我性”。这也叫做“归根复命”,后天返先天。自然就能与这方天地建立联系。

差之毫厘即非太极!

越是合理的练法越是能让人得到莫大的帮助和效益。这么练因为不用本力,松到了脚下,每一动都从脚下开始,对于缓解我们心脏的压力,三高患者都是极为有益的。因为,我们的意识更多的作用到了下肢的远端,且是松着的,整个运动过程也不会破坏这种松的状态。想对身体不好那都是不可能的。

在整个这么动静开合的大我状态中,内在的气感会应运而生。这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了。拳谱里对此说的言简意赅,非常的好:“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很多人对此也迷糊,甚至会因为误读而导致误练。其实很简单,他就是告诉我们,如果用本力就无气感,有气感的情况下肯定是没用本力。用本力这个状态就叫做纯刚(不松不柔就是纯刚)。

差之毫厘即非太极!

有气感意味我们松下来了,这是好现象,好事儿。但老子又说了:“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倚。”好事儿把握不好又容易变坏事儿。所以,面对出现的现象要把握好度。对此,古人说道:“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这也叫做“分清浮沉定主宾”。要知道谁为主宰谁为宾辅。练太极要神为主宰,气为宾辅。很多人意识不到,不懂。有了气感就欢喜的不得了,就追求贪恋。自我感觉特别的好。可是一摸手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也是让一些人困惑苦恼的事。等在以后的篇幅当中我会专门讲讲这里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写到这里我要引用王宗岳先师在《太极拳论》中的最后一段话:“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语诚不虚也!从我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些,大家就会发现里面的奥妙及其细腻性真的是不说不知道。所以,要想练好太极,让身体的健康得到绝对的保证,进而再想感受感受太极拳应用当中的妙趣,差之毫厘,都难以实现太极!

无毫厘,不太极!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以及评论,把你想说的都写下来吧!

天下太极是一家,理虽同但法不一,各家各练法,传播正确练法练功不练招,请持续关注“太极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