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主義——承接野獸派,啟蒙抽象主義的藝術語言

二十世紀初,歐洲的藝術家都在努力地探索新的藝術語言,突破傳統的束縛,幾乎同時歐洲不同國家出現了不同的藝術流派:法國野獸派、立體主義、未來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等。

我們就來淺析談一下德國表現主義,這對了解和理解“抽象畫”會有一定的幫助。

德國表現主義:“橋社”

的直接和大膽驚醒了許多藝術家,就像是第一次吃火鍋之後,發現還有如此美味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它一樣,藝術家們也一發不可收拾的在藝術領域進行探索。

德國表現主義就是其中的一支,他們的作品以扭曲的形式粗糙的輪廓隨意的筆觸為主要特點,當然色彩也在他們的作品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家用他們的作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降臨之際,引發了一場野蠻而有力的情感探討。

1905年,在恩斯特·路德維希·基希納的帶領下,一批致力於探索表現主義理念的德國藝術家齊聚德累斯頓。他們以連接舊時代和新時代為使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為一個更加美好的時代,鋪磚修路,因此他們將自己命名為“橋社”。

表現主義——承接野獸派,啟蒙抽象主義的藝術語言

表現主義畫家瓦西里·康定斯基

德累斯頓的街道,150×200釐米,布面油彩

表現主義——承接野獸派,啟蒙抽象主義的藝術語言

德累斯頓的街道——基希納

德累斯頓的街道展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紛亂的德國大城市生活,和印象派不同的是,這幅作品並沒有展現整個城市的遠景,顯得喧囂而混亂,前景中的女人顯得十分突出,街道強烈的透視,似乎要將女人直接推入你的眼前。那些鮮豔的亮橘色、翠綠色、黃綠色和粉色搭配在一起,使人們的面孔變得十分難看,就像是怪癖和兇殘的殭屍一樣,這種扭曲的透視不安的人物形象、配色表現手法與《吶喊》有著共通之處。

“因為我們相信發展,相信新一代的創作者和欣賞者,所以我們可以號召所有的年輕人。作為年輕人,我們擔負著未來,並希望能夠為我們自己創造自由——不僅是生活上的,同時也是反對舊勢力和舊傳統的自由。凡是能夠直接而真誠的表現自己,並以此為動力進行創作的人,都是我們的一員”——基希納。

基希納尤為關注工業化所帶來的危害,特別是人們之間的互相疏遠,他認為這樣會導致一個非人性化的機械社會。當這種感覺在大多數成員移居到擁擠的大都市柏林之後,變得更加明顯,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緊張局勢,則進一步加劇了人們的不適與焦慮感,這些影響被清晰的體現在橋社成員的作品中。

表現主義——承接野獸派,啟蒙抽象主義的藝術語言

橋社藝術家作品

橋社藝術家借鑑了梵高、蒙克、野獸派、非洲及大洋土著藝術家的各種繪畫理念,他們從不和諧和不恰當中汲取力量,用粗糙的色彩,激進的筆觸和扭曲的形式表達了畫家們對社會不公的不滿,寄託了他們對人類和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希望,他們對各種風格的借鑑,反映了殖民主義以及全球資本主義的影響——日漸擴展的世界範圍和日漸緊密的全球聯繫。1913年橋社解散,但它的成員們,仍然繼續從事著努力創作的工作。


德國表現主義:青騎士

1911年,德國的第二個表現主義團體——青騎士在慕尼黑成立。兩位創始人,瓦西里·康定斯基,和弗朗茨·馬爾克。因為他們對藍色和馬的共同喜好,為這個社團選定了這個名字。與橋社和其他表現主義藝術家一樣,這個團體也是希望通過視覺形象來表達他們的感情,以喚起強烈的情感共鳴。

表現主義——承接野獸派,啟蒙抽象主義的藝術語言

即興創作28

在《即興創作28》可以看到,康定斯基以他對“通神論”和超自然的興趣,加速了他畫面中具象元素的消失。康定斯基是一位真正的學者,他對宗教、歷史和其他藝術,尤其是音樂都有涉獵,他也是少數幾位能夠真正理解愛因斯坦科學理論的現代主義藝術家之一。盧瑟福對原子結構的探索使得康定斯基相信物質並沒有真正的形體,繼而不再相信有形世界的存在。

“藝術家們只能通過色彩、形式、線條和空間的安排,來表現藝術的精神和他們的內心感受”——康定斯基。

他將這些抽象作品看作是未來社會所勾畫的藍圖,一個更開化、更自由、更重視人類精神的社會。

表現主義——承接野獸派,啟蒙抽象主義的藝術語言

康定斯基是抽象主義的開山祖師

康定斯基對錶現主義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把繪畫看成純粹的“點、線、面”的組合,並以這三個基本要素作為表達畫家內心感情的手段,而我們熟知的抽象主義也是由表現主義演變而來的。

馬爾克:表現內在真實

馬爾克在探索藝術的情感力量的過程中,一直關注著色彩。並發展出了一套表達特定感受或觀念的色彩體系,“藍色是男性的顏色,嚴肅而深沉。黃色是女性的顏色,溫柔、歡快、感性。紅色是物質實體的顏色,嚴酷而又沉重。”

表現主義——承接野獸派,啟蒙抽象主義的藝術語言

動物的命運——馬爾克

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之際,馬爾克開始對人類的狀態感到深深悲觀和絕望,這使得他轉而以動物作為作畫的對象。他認為動物比人類更美麗、更純潔,更適合作為表達內心感受的載體。

《動物的命運》是馬爾克色彩探索的巔峰之作,作品畫於1913年。在這裡馬爾克描繪了一群被困在森林中的動物,而一場巨大的災難即將降臨。破碎的畫面已經完全扭曲,沒有一絲輕快明亮的顏色,取而代之的是沉重而嚴肅。

在完成這幅作品的第二年,馬爾克來到了戰爭前線——他意識到他的作品是如此準確的預言了戰爭的痛苦和悲悽。馬爾克蔑視人性的泯滅,並嘗試用他的作品來表達這些情感。在1916年馬爾剋死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他的探索也因此戛然而止。




表現主義——承接野獸派,啟蒙抽象主義的藝術語言

康定斯基作品

時代成就人物,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藝術家們迸發出了無窮無盡的創作熱情,以現今的審美標準來看,印象派、古典學院派似乎更貼近人們的審美,然而藝術的發展與變革,除了技術、技巧的變革之外,理念以及傳達的思想更為重要。這個時代的畫家,可以說是“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然而掛著大師名號,卻真正對藝術有著實質性貢獻的人寥寥無幾。抽象藝術並非畫你看不懂的就叫高深莫測。它更像是一個號角,如同魯迅的文章一般,喚醒人們的心。


歡迎收藏、轉發、留言!

北落會為大家帶來更多、更好的原創好文、繪畫教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