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已至:易到用車已到崩潰邊緣

凛冬已至:易到用车已到崩溃边缘

易到再次面臨提現難的困境,但或許這只是它面臨危機的冰山一角。

1/埋葬的最後一絲信任

“又提不出來錢,易到接二連三地爆雷,我身邊已經沒有人願意再跑易到了。”面對近日易到打車官方宣稱車主提現預計延後到2月22日的消息,易到專車司機王師傅向記者吐槽道,“我也是順路看見你這一單,不然你用易到打車等一天都沒有人接單。”

2019年1月25日,易到打車官方發佈了“關於車主延期提現的說明”,車主提現再次出現困難。在聲明中,易到宣稱其母公司韜蘊資本已於2018年10月啟動向樂視及賈躍亭追索欠款程序,目前已通過美國加州及BVI法院,查封凍結了賈躍亭所持的法拉第未來公司(FF)、房產等資產,並稱在近期將對FF股權進行拍賣。由於欠款尚未追回,受此影響,車主正常提現出現困難。

“易到提不出來錢在2017年就出現過了,那個時候正是前任東家樂視接手易道的末期。”王師傅向記者透露,這次從易到官方說明來看,只有拍賣FF股份之後才能實現提現,不過到2月22日官方承諾的提現日期估計也難。在王師傅看來,接二連三的無法提現已導致司機對易到不再有信心。

凛冬已至:易到用车已到崩溃边缘

車主接到延期提現通知

從2017年樂視時代就開始跑易到的王師傅,此前也經歷過提現難的困境,“當時鬧得風風雨雨的易到沒錢,傳聞平臺要倒閉,那時我一點都不擔心,最後還是提到了錢。”王師傅告訴記者,“但從那以後,曾經跑易到的司機很多都轉向了其他平臺,現在易到司機越來越少。”

凛冬已至:易到用车已到崩溃边缘

用戶與易到客服交流界面

司機減少意味著易到用戶的等候時間越來越長,用戶體驗則越來越差。

1月29日記者早上8點在易到平臺上叫車,但三個小時後依舊沒有司機接單。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將無人接單的情況向易到客服反饋,並稱希望能將賬戶裡的餘額提現,但客服稱提現需要30個工作日,當場承諾立即贈送記者易到打車的折扣券,並表示希望記者能夠繼續嘗試使用易到打車平臺。

“現在易達車型已經叫不到車了,只有易到專車(豪華車型)偶爾有司機接單。”李煥在易到充多少送多少時期,在自己的賬戶上充值了500元,總計1000元依舊沒有用完,“易到要等半天才能叫到,其他平臺基本上都是秒接,誰願意在寒風中等接單等半天。”

李煥告訴記者,易達車型從公司到小區只需20元左右,但易到專車在沒有優惠券的情況下需要50元,“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現在易達車型等一天都不會有司機接單。”李煥表示,在用光賬戶裡的餘額之後就會卸載易到打車平臺。

記者通過極光數據發現,截至2018年5月易到月均DAU(日活躍用戶數量)人數僅為11萬人,同一時期的滴滴出行月均DAU(日活躍用戶數量)人數高達1504萬人。同樣專攻專車用戶的神州租車月活躍用戶高達31.2萬人,是易到的3倍。

王師傅向記者透露,儘管易達單子的佣金少一些,但卻沒有起步費,再加上車損,最終賺的還是很少,當初跑易達車型的司機幾乎全都去其他平臺了。用戶人數以及佣金的減少並不是司機離開的主要原因,歸根結底還是頻繁的無法提現讓每一位易到司機心中都沒有了安全感。

2/提現難卻無處訴求

“我賬戶裡有一萬元無法提現。”韋師傅告訴記者,“現在我們易到的司機群基本上都沒有人了,這次延後提款,官方說法是到2月22日能體現,我不相信官方的說法。”韋師傅從去年9月開始跑易到,“本以為易到的乘客素質高,專車賺得多,但我一進來就遇到提現難的困境。”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在易到官方宣佈提現延後之後,有部分司機前往各個城市的驗車點(網約車車主之家)進行諮詢。“實際上,我們只是負責驗車而已,連代理都談不上,但是近日不斷有司機前來提現,我們也很無奈,只能告訴他們要麼就去北京找易到總部。”位於重慶南坪的易到驗車點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其實我們也能理解司機,線上沒辦法操作,肯定想在線下尋求解決方案,我們這裡除了易到之外,還有首汽約車神州汽車等平臺,後者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問題。”

“我對易到很心寒,這次拿錢之後,我也不會繼續再跑了。”王師傅告訴記者,“線上線下都沒有保證,不知道怎麼維護自身的權益,我們就像食物鏈最底端的人群一樣,無力感很強烈。”

對此,記者諮詢中國網絡法律網首席法律顧問趙佔領律師,“這種情況下看司機和易到之間,有沒有簽署勞動合同。如果籤勞動合同是易到專職司機的話,那不能提現報酬,這種就屬於是沒有及時支付勞動報酬,屬於違反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

“易到陷入了一個泥潭。”相關分析人士表示,“溫曉東接手易到之後做出的調整本質上是向著良性方向發展的,‘零佣金+階梯返利’的策略吸引用戶提高市場覆蓋率;‘金融服務+商旅出行’實現營收和變現。但很遺憾沒有落實到位,現在資金鍊斷裂,司機提現困難,司機數量減少,用戶數量也越來越少,導致易到的市場影響力和佔有率越來越小,這對於任何一個平臺來說都是致命的惡性循環,猶如陷入一個無法自拔的泥潭。”

3/背後之殤:韜蘊資本陷入易到泥潭

凛冬已至:易到用车已到崩溃边缘

極光數據易到APP活躍人數

1955年,越南戰爭爆發,在美蘇冷戰的大背景下,為了爭奪越南的“控制權”,美國於1965年正式派遣海軍陸戰隊在越南峴港登陸,越南大規模戰爭正式爆發。美國從此陷入越戰泥潭,一方面越戰使得美國在人力物力上持續性投入,造成極大的經濟開銷;另一方面,面對國內經濟下滑引發的“反越戰”聲音越來越大,美國不得不於1975年從越南撤軍,最終也並沒有取得所謂的控制權。

現在擺在韜蘊資本創始人溫曉東面前的也是一盤僵局,一方面想要通過易到分得國內網約車市場的一杯羹,另一方面卻因為持續性的投入以及與易到前任東家樂視的債權糾紛,導致如今難以支撐起易到的基本運營。

就在一年之前,以控股股東入主易到的溫曉東曾在2018年初定下小目標,“讓易到回到自己應該的市場地位”。不僅如此,韜蘊資本從樂視接手易到之後,立即向易到提供6.3億元款項用於解決司機提現問題。截至目前,韜蘊資本向易到的34億負債中墊款28億元,並且韜蘊資本在接手易到一年多的時間解決了接近60億元債務的問題。

記者瞭解到,韜蘊資本在接手易到之前,曾投資過賈躍亭時代的幾乎整個樂視產業鏈。事實上,2014年溫曉東首次與賈躍亭接觸,之後陸續投資了樂視移動(20000萬)、樂視體育(32000萬)、樂視影業(未披露)、樂視汽車(33400萬)等多個樂視項目。在2016年12月多贏金融品牌戰略升級發佈會上,韜蘊資本管理合夥人郭震曾公開表示,韜蘊資本在樂視身上已經持續性投資超過15億元。

有分析人士表示,溫曉東之所以對樂視大手筆投入,更多的是看好賈躍亭的個人領導力以及賈躍亭本人給出的承諾。彼時的樂視事業到達巔峰期,一度超過千億元的市值,賈躍亭名聲及曝光更是超越了同期的所有人。對於韜蘊資本的投資,賈躍亭個人對其融資進行無限擔保,並承諾了12%的年化收益,以及給出了新一輪融資、上市的時間節點。在韜蘊資本決定從樂視手中接盤易到時,溫曉東更是看中了賈躍亭的承諾。

但在如今來看,這些承諾已經成為了笑話。關鍵一點在於,韜蘊資本在接手易到後,樂視承諾需要回購韜蘊資本的股權,但在樂視風波之後,賈躍亭逃離至美國造車至今未歸,韜蘊資本的股權成為了債權,韜蘊成為了樂視的債主,所以有了前文提及的討債風波。

4/“一體兩翼”戰略難以實行

接管易到一年之後,2019年1月21日,韜蘊資本在《關於向全社會公開出讓易到股權》中表示,在整體融資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韜蘊資本對易到難以再做出持續性的投入,目前韜蘊資本的資本能力無法支撐易到網約車的佈局,願意以當年從樂視接盤一半的成本價格出讓易到股份。

如今的結果讓溫曉東始料未及。事實上,自從2018年開始正式接手易到之後,溫曉東對易到就立即做出了不同於樂視時代的全新戰略“一體兩翼”:以網約車為主體,並分別發展汽車金融和境外出遊業務。在溫曉東的規劃裡,易到將不再同其他網約車平臺一樣,靠司機佣金抽成為主要營收來源,而是將盈利點放在汽車金融與境外出游上。

溫曉東想要易到徹底擺脫樂視標籤這一點毋庸置疑,此前為了擴大用戶以及司機群體,樂視採取充100返100的燒錢模式,這樣大力度的燒錢討好用戶活動,確實給易到帶來了相當數量的新增用戶。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在2016年第三季度,易到活躍用戶數為627.65萬,同年第四季度達到838.06萬,同比增長達到33.5%,但同時,充多少就需要從易到賬戶上返現多少。所以在2017年,這種燒錢模式出現資金鍊斷裂,易到司機第一次出現提現難的情況。

隨後的樂視風波更讓易到陷入被動,在溫曉東的韜蘊資本接手後,易到已經被後來居上的滴滴網約車平臺,首汽網約車平臺遠遠甩在身後,逐漸成為了小眾網約車平臺。

溫曉東接手後的一系列改革也沒有擺脫易到網約車小眾的困境。記者通過極光大數據《2018年5月專車市場研究報告》發現,無論是網約車滲透率還是月活,易到都不佔任何優勢,APP滲透率僅為0.33%,遠遠落後於滴滴出行的13.82%,並且呈現持續下滑的態勢。

凛冬已至:易到用车已到崩溃边缘

極光數據網約車APP滲透率

去年5月,為了將“一體兩翼”戰略更好地貫徹執行,溫曉東聘請百度外賣CEO鞏振兵任易到CEO。但鞏振兵的加入並未使易到迎來預期中的改變,反而內部經歷多次公司搬遷、司機上門討要欠款等風波。在去年11月份,在易到內部員工的飯局上更是出現了“下跪門”風波,讓易到再次以負面新聞的形象成為公眾議論的焦點。

通過仔細分析溫曉東時期易到的商業模式,不難發現“一體兩翼”商業模式想要實現需重點發力乘客數量、乘客黏性兩大指標,但其目前處境不容樂觀。

5/鋅刻度觀察:易到駛向何方?

如今網約車市場變幻莫測,佔據市場主要份額的滴滴打車,目前依舊處於虧損狀態。不僅如此,2019年1月,出行“黑馬”哈囉出行發佈了順風車業務,此外,上汽集團、一汽集團、吉利集團等傳統車企紛紛宣佈進軍網約車市場,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網約車市場競爭將會愈演愈烈。

值得一提的是,韜蘊資本想出售易到早在去年11月份就已經出現傳聞。有媒體報道此前赫美集團有意購買易到至少5%的股份,早在2018年5月份就開始與韜蘊資本接觸,然而赫美集團後來發佈公告稱,這一合作意向因協議各方後期溝通階段就交易具體方案未能達成一致意見,而終止了與易到的合作事宜。

“易到的出路無非就是賣身或者融資。這一點對於現在的易到來說不容易,但是還是有希望的。”相關分析人士向記者透露,“出行行業隨著大規模補貼的退出,市場機會是有的。不排除一些大型企業,希望通過收購易到快速進入。”

凛冬已至:易到用车已到崩溃边缘

記者瞭解到,上海發佈的2018年第三季度網約車投訴數據顯示,易到用戶投訴率達到每萬單1.93起,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每萬單0.25起。用戶和市場佔有率往往是一個企業生存的根本。可以預見的是,對於如今的易到來說,除了希望儘早成功拍賣樂視債權,迴流資金之外,更多的是如何重塑司機和用戶對易到的信心。

凛冬已至:易到用车已到崩溃边缘

(版權聲明:“商學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繫方式:15210618901,商務合作請加微信15210618901。)

獲取商界新鮮資訊、聆聽大佬領導“心經”

揭秘大公司裡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學院校

這是一座開在你身邊的《商學院》

《商學院》已經入駐以下平臺

凛冬已至:易到用车已到崩溃边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