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年,衚衕裡那一串長長的背影


年是中國人的情結,是感情的寄託,是一種精神上的儀式感,是中國文化的集中體現。

小時候的年,是期盼,是驚喜,是激動,是吃到一塊兒點心的竊喜;是給長輩們磕頭換來的零錢;是小夥伴們聚在一起的蹦蹦跳跳;是摸著自己的新衣服,比比誰最美;是躲在被窩裡偷偷數壓歲錢的激動。

兒時的年,是村口的大秧歌,大爺大媽們畫好妝,在鄉親們的簇擁下,敲鑼打鼓,扭秧歌。是媽媽用麵粉,調成的麵糊糊,貼春聯。

那時候,不僅我們小孩童喜歡過年,大人們也喜歡過年。小孩子過年,過的是新衣服,壓歲錢,是熬夜點燈看春晚。大人們過年,過的是走親串巷,互相慰勞,拜新年。這一年收穫的喜悅,盡情地展現在農曆新年。

兒時的年,衚衕裡那一串長長的背影

還記得媽媽翻那本老舊的日曆嗎?過一天,翻一張,翻完這本老舊的日曆,代表這一年就過去了,馬上就是新年,媽媽總說又老了一歲,卻也掩蓋不住嘴角的笑意,因為過年了,要買好吃的牛肉,買漂亮的衣服,也是爸爸外出務工回家團聚的日子。

平時吃不上的東西,過年只要我們想吃,媽媽總會買一些,太貴的東西買半斤,便宜的東西給我們買十斤,管夠。奇怪的是,在那個交通不便利,花錢還得騎著自行車去縣城,基本上看不到馬路上跑汽車的年代,老百姓們過的樸實平淡,安靜而又幸福。

生活條件雖然有限,但是人們懂得生活的節儉,就算只有一塊錢,也會分成10個一毛去花,精打細算,勤勤懇懇,家家戶戶貼著毛主席像,精神世界是豐富的。大街上,隨便碰到一個老爺爺,都能給你講一段那過去的故事。

那時候媽媽不老,我們也漸漸懂事,漸漸長大,大概是人這輩子最好最適合的光陰吧。

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自己過年在家門口目送一波又一波的人兒們,衚衕裡的熙熙攘攘,那長長的一串背影,在我矮小的目光裡,漸行漸遠...

兒時的年,衚衕裡那一串長長的背影

大年三十晚上把新衣服疊好,放在炕頭,五更天起床,吃餃子,吃完餃子男孩子們就出門開始拜年了,女孩子是不用出門拜年的,通常我會在我們家偏房裡待著,看會書,靜待小夥伴們來找我,這期間會陸陸續續的來人給我爸媽拜年,我透過窗戶看看人來人往,熱熱鬧鬧,心裡一股暖意,緩緩流淌。

等到拜年的人們散去,我才會跑出屋子,跑到大門口,看著那一長串背影,逐漸縮小,消失在衚衕,然後我會重新跑回家裡,吃爸爸媽媽給客人準備的點心,瓜子,花生,糖果,吃著吃著,就會聽到大門口傳來的叫喊聲,是小夥伴們來找我玩了。

兒時的年,衚衕裡那一串長長的背影

丟下東西,瘋一樣地跑出去,一群孩子,花花綠綠的上竄下跳,一路奔向了廣闊的麥田。

我們在麥田裡玩老鷹捉小雞,玩過家家,放用木頭棍穿插布條做成的風箏。

兒時的年,是我們最好的回憶,也是大人們最美的青春。

如今,我們成年了,大人們也老了,消逝的是歲月,不變的是我們的中國年!

年還在繼續,我們還在一起,足矣!

文./河畔晨露,您有故事可以來找我,點我關注,我就是您的朋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