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前一陣子,肯尼亞有多家主流報紙,像事先商量好了似的,刊文稱讚中國公司通過“採用無人機放線”等技術,“挽救”了圖爾卡納輸送電項目,幫助肯尼亞人節省了鉅額“罰金”。

11月初,肯尼亞《商業日報》率先以“無人機是怎樣幫助肯尼亞人節省數十億先令罰金的”為標題 進行了報道。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商業日報》報道

次日,肯尼亞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民族日報》予以跟進,強調中國公司巧用無人機放線施工,幫助肯尼亞人避免了“鉅額電力罰款”。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民族日報》報道

接著,肯尼亞頗有影響的《東非旗幟報》以“無人機是怎樣幫助‘挽救’圖爾卡納電力項目的”為題,從另外一個角度對此事進行報道。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東非旗幟報》報道

實事求是講,肯尼亞媒體一向非常挑剔,對中國公司也沒少挑三揀四,甚至不乏抹黑之舉。但這次卻如此密集地對中國公司及其所承建的項目進行報道,而且不吝讚美之辭,難道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是什麼讓肯尼亞媒體如此折服呢?

原來,兩家中國公司----中國電建集團下屬的貴州電建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國國家電網下屬的南瑞集團公司聯合,從一家西班牙公司手中接下了“圖爾卡納輸送電項目”的“爛攤子”後,克服種種困難,“化腐朽為神奇”,保質保量按期完工,不僅讓肯尼亞人及時獲得了清潔電力,而且讓肯尼亞人避免了支付鉅額罰金。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中國公司“化腐朽為神奇”按期完工

故事情節有點跌宕起伏。咱們慢慢道來!

話說,肯尼亞是個電力設施比較落後的國家,不僅經常停電,而且電費奇高,誰用誰知道;但同時,肯尼亞又是個風力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特別是在北部的圖爾卡納郡。肯尼亞政府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準備好好利用一下圖爾卡納的風能資源,解決相關地區的用電緊缺問題。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圖爾卡納風電場風機高速運轉

這就涉及到兩個緊密相關的主要環節:一是發電環節, 主要是選擇和建設風電場(wind farm),佈設風力發電裝置(風機等);二是輸送電環節,主要是設置鐵塔,佈設輸送電線路。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風電場中的風機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輸送電鐵塔和線路

兩個環節缺一不可。要想效益最大化,最好是風電場發電項目與輸送電項目能夠同時完工,任何一方出現問題,都會扯另一方的後腿。

從肯尼亞政府的角度來說,當然希望兩項工程能夠同時完工。但是,在肯尼亞辦事,往往應了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同時完工”只是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

輸電項目拖了發電項目的後腿

據瞭解,圖爾卡納湖風電場項目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風電項目。多家跨國公司和多邊金融機構參與其中,70%的資金為融資。項目總裝機容量310兆瓦(共安裝365臺850W的風機),投資約8.54億美元,籤20年固定電價購電協議。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圖爾卡納湖風電場項目EPC合同

風電場發電項目總佔地面積40000英畝,馬薩比特(Marsabit)風力發電廠佔地875英畝。開發商是由Vestas、Siemens、SECO、RXPE、Civicon等五家公司組成的聯營體。項目於2014年10月25日開工,2016年3月安裝第一臺風機,2017年3月完成最後一臺風機安裝,2017年7月具備商業發電運行條件。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馬薩比特”風電場發電項目按計劃快速推進

瞧瞧,風電場發電項目進展相當順利。但是,輸送電項目在推進過程中,卻遇到了巨大困難。

圖爾卡納湖輸送電項目是40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簡而言之,就是要把馬薩比特風力發電廠發的電給送出去。項目起點是圖爾卡納郡的洛伊揚嘎蘭尼(Loiyangalani),終點是東非大裂谷納羅克郡(Narok)的蘇斯瓦(Suswa),線路總長度為433.96公里;杆塔數為991基;單塔雙迴路、導線三分裂(專業術語,如果覺得理解有困難,請自行百度一下)。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從洛伊揚嘎蘭尼到蘇斯瓦約600公里的路,開車超過13個小時,路況之差可見一斑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位於大裂谷中的蘇斯瓦鎮離蘇斯瓦火山不遠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蘇斯瓦火山近年曾短暫噴發

項目由西班牙的Isolux Corsan公司於2011年簽訂合同,合同價2.08億美元,工期24個月,原計劃2013年底完工。但事實上直到2015年11月才開工,計劃在2017年6月完工。由於財務與漫長的徵地問題等多重因素,該工程到2017年6月才完成60%。2017年7月4日,Isolux Corsan公司宣佈破產,這條線路就此處於停工狀態。一個月後,肯尼亞電力傳輸有限公司(代表肯尼亞政府)終止了與西班牙公司的合同。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西班牙公司破產,導致項目停工,合同中止

這下可壞了!

由於電力無法送出,從2017年1月開始,圖爾卡納湖風電場業主向肯尼亞電力傳輸有限公司索賠每月高達700萬美元的待機費。當年9月經過談判,肯尼亞政府同意向風電場業主支付總額5583萬美元的違約費,以後按月支付76萬9,833美元的補償,直到輸送電線路完成。從2018年5月起,政府支付的違約和補償費用將攤入用戶電價中。

輸電線路誤期,承包商公司破產,肯尼亞政府對發電投資商賠款、用戶電價提高、肯尼亞開展反腐運動等等因素,成為肯尼亞媒體持續炒作的熱點話題,每月均有至少一篇質疑文章見諸報端。在此情況下,肯尼亞政府“壓力山大”。

兩家中國公司接下“燙手山芋”

在此情況下,肯尼亞電力傳輸有限公司只能進行輸送電項目的二次招標。對於肯政府來說,儘快完成輸送電項目可謂時不我待,因為每拖延一天,都意味著政府必須向風電場業主支付大額賠償金,而最終這些錢又會轉嫁到電力用戶頭上,加重用戶負擔。

據瞭解,輸送電項目的剩餘工程量約為總工程量的40%,承包範圍為:本工程全部導線、光纜、地線、金具、絕緣子、剩餘鐵塔(413基)的採購及施工。

時間短,任務重,各種複雜因素層出不窮……誰會是“接盤俠”呢?

這個時候,除了被譽為“基建狂魔”的中國公司,還有誰具備這個能力?!

果然,由中國電建集團旗下子公司貴州電建工程有限公司與中國國家電網下屬南瑞集團公司組成的聯合體最終接盤,於2018年1月30日同業主——肯尼亞電力傳輸有限公司簽訂了總承包合同。

工程合同總額: 9454萬美元

工程合同工期:7個月

項目開工日期:2018年2月10日

計劃完工日期:2018年8月31日完工,9月10日投運。

據當地媒體報道,中國公司承諾,如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電力傳輸項目,將必須向發電企業每月支付1000萬美元的罰金。因此,對兩家中國企業來說,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報道稱中國公司承諾如不能按期完工將向發電企業支付鉅額罰金

好在兩家中國公司不打無準備之仗。在這個聯合體中,雙方各有分工:南瑞集團公司主要負責商務工作,而貴州電建則負責組織施工。本文主要介紹後者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實現按期完工的。

雷厲風行 里程碑式節點

時間緊,任務重,同時由於這個項目受關注程度極高,所以,必須保質保量完成,絲毫馬虎不得,否則受到影響的很可能不僅是中國公司的形象,也有可能是中國的國家形象。

貴州電建作為施工單位,只能用“雷厲風行、爭分奪秒”來形容。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完成這個項目的主要節點:

2018年4月,國內最後一批材料生產完畢並集港運出;

2018年4月中旬,第一批由上海港發出的集裝箱到達蒙巴薩港;

2018年4月中下旬,第一批施工工人正式入駐現場;

2018年5月中旬,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到位,現場正式動工;

2018年6月底,組塔數量突破100基;

2018年7月中旬,組塔數量突破200基;

2018年8月中旬,第三標段首戰告捷,主體工程基本完成;

2018年8月24日,全線組塔全部完成;

2018年8月30日,全線單回貫通,具備帶電條件;

2018年9月10日,單回返送電成功;

2018年9月20日,雙回貫通,具備帶電條件,

2018年9月21日,雙回線路送電成功。

材料製造能力、物品運輸能力、組織施工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缺一不可。好在這些能力,中國公司都具備。在此,我們必須發自內心地感謝偉大祖國,她有最齊全的工業門類,有最強大的運輸力量,有各種各樣的專業人才,有不畏艱難困苦的戰鬥精神……所以才能做到要什麼有什麼,要多快有多快。

克服重重困難確保按期完工

可以說,如果不是由中國公司來施工,這個項目是極難按期完成的,因為施工遇到的困難之多,不勝枚舉。在此僅舉幾例:

1、道路運輸難度大

從2018年4月材料進場開始,肯尼亞便進入雨季,而且今年雨量異常大,項目沿線的Maralal、Baragoi、South horr等地道路泥濘,運輸車輛陷車現象極為嚴重,C77道路部分路段泥坑深度超過1米,運輸集裝箱的車輛在路上陷入癱瘓,儘管公司協調了大量挖掘機、裝載機等機械參與援助,但最終運輸週期仍延長3倍,平均達到10天以上,由此可見運輸難度極大。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這樣的陷車屬“家常便飯”

2、雨季施工進展慢

今年漫長的雨季造成現場施工進展緩慢,窩工現象十分頻繁,雨季野外施工難度極大,許多臨時施工道路因雨後路況太差,無法通行,如此一來,材料運輸成了大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施工進度。據測算,因雨季反常對施工造成的工期影響約在半個月左右。相對於7個月的總工期而言,半個月是相當寶貴的一段時間。

3、大風影響放線施工

這條線路為圖爾卡納郡風電送出工程必經之路,在靠近風電場的地段,風力極為強勁,放線受到很大影響。例如:放線走板時常被大風吹翻,導致三根導線絞合,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儘管項目部在施工過程中安排專人跟蹤走板,但施工速度還是受到了極大影響。

4、遺留工程缺陷多多

這個項目原為西班牙公司承建,雖然基礎施工已經完成,鐵塔組立也完成近50%,但項目部進場對基礎進行復核後,發現許多基礎根開誤差較大,有的甚至無法組塔,已組立完成的鐵塔也因近70多基角鋼不合規,須從中國空運過來,給工程推進造成極大困擾。後來,中方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全面排查,並及時調集施工力量對已完成的基礎和鐵塔進行大規模的消缺、檢修工作,增加了很多額外工作量,拖延了施工進度。

5、野生動物襲擊和部落衝突影響

施工場地基本處於開放狀態,特別是項目第一標段,地處肯尼亞邊境地帶少數民族部落地區,經常有武裝人員出沒,當地土著也時常發生部落衝突。此外,項目施工地點也經常有野生動物出沒,現場施工存在安全風險。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肯北部很多部族擁有槍枝,常因牛羊等發生衝突

大膽嘗試新做法收奇效

1、採用無人機放線施工

線路所途徑的Maralal區域地形十分複雜,植被較為濃密,按照正常放線速度需要人員從峽谷底部穿越。為了加快工程進度,項目部首次採用無人機放線施工,實現科技跨越障礙物,快速放線,大大縮短了建設工期,同常規人工拖拉牽引繩體現出極大的效率優勢。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採用無人機進行收放線施工

2、調入牽張設備加速放線

從國內調入8套牽張設備,放棄傳統的靠人力、拖拉機放線的施工方式,採用國內最新的放線施工技術,為400餘公里全線貫通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了施工效率的同時保證了施工安全,並有效防止導線損傷,提高了工程質量和工藝水平。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國產類似牽張設備能加快放線速度(非實際施工圖)

3、不惜血本獎勵工人趕工

為了確保在合同約定時間之前完工,項目部不惜血本拿出500萬元人民幣作為趕工獎勵。此舉頗為有效,極大調動了中肯雙方員工的積極性。500萬元雖是個不小的數目,但與延誤工期產生的賠償相比,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

4、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獲贊

項目部在緊張忙碌之餘,並沒有忘記履行社會責任。

措施之一,就是制定人員組織計劃,加大人力投入,特別注重聘用當地施工人員,以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據統計,在高峰期直接或間接僱用的當地施工人員、司機、保安、翻譯數量共計1500餘人。

措施之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花費1000萬元人民幣,委託當地企業提供材料和服務,獲得了它們的大力支持。

措施之三,為當地工人提供培訓,分享技術和經驗。這一舉措頗受好評,因為“與中國人一起做工程不僅能賺錢養家,還可以學到新技術”,“非洲兄弟”們無法用中文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就豎起大拇指,高喊:“POWERCHINA,GOOD!”

措施之四,注重對野生動物進行保護。項目部警示或提示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一旦發現有野生動物要自覺加以保護;鐵塔基礎施工過程中,儘量採用小爆破或無爆破施工,避免驚嚇野生動物;在野生動物棲息地,不準建造臨時工程;項目部產生的生活廢水、生活垃圾、施工廢棄物等也須進行密封處理,防止對野生動物造成傷害。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肯尼亞即使在保護區以外也有大量野生動物

項目按時竣工對肯意義重大

對於肯尼亞而言,項目按時竣工意義重大。

首先,避免了風電場向肯尼亞電力傳輸有限公司的索賠,給肯尼亞人民使用清潔低廉的電力打下了基礎,肯尼亞政府也因此擺脫了輿論的指責和壓力。

其二,項目竣工標誌著肯尼亞最高等級的輸電線路順利完成,使肯尼亞電力傳輸有限公司的電力輸送水平提升了一個臺階,為可再生能源基地提供了輸送大容量電力的走廊,為肯尼亞負荷中心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大大了緩解首都內羅畢的用電壓力。


中國公司在肯尼亞接了塊“燙手山芋”,結果出乎意料!

首都內羅畢璀璨夜景

其三,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供應將惠及廣大肯尼亞居民,助力肯尼亞工業化發展,將對肯尼亞的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