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原生家庭?它爲什麼很重要?

Sweet-Maiden


原生家庭指自己成家前從小長大的家庭。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這句話雖然有些絕對,但還是說出了原生家庭給一個人帶來的品質和本領。

為什麼說原生家庭很重要,有書君認為原因如下:

一、原生家庭基因遺傳的影響

父母個子高,小孩子有70%長高的機率;父母有高血壓、糖尿病有28-45%的機率遺傳給孩子;

肥胖的遺傳有50-60%的遺傳機率;

還有智力、情商、天賦的遺傳等等,這些因素雖然不是100%的遺傳,但關係很大,這是原生家庭對孩子身體條件和健康狀況的影響,原生家庭關係重大。

二、原生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環境包含著硬環境和人文環境,硬環境指家庭物質條件;

人文環境是家人之間聯繫、情感、態度、觀念、信仰等無形的環境。

物質條件影響:物質條件雖然決定不了什麼,但兩個孩子,條件好的從小可以上最好的學校、學英語、彈鋼琴、學舞蹈、學畫畫、穿漂亮衣服、品嚐各種美食…

而家庭物質條件差的孩子吃飯、上學都成問題,其它想都不敢想。這就是硬環境的影響。

人文環境的影響:一家人的溫度起決於家庭成員互相溝通、情感交流、家庭責任、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影響。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

三、原生家庭家風家教的影響

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風家教是我們開啟美好人生的第一步,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靈魂。

小時候父親經常說“欲成才,先成人”這就是我家的家風,父親經常給我們講尊老愛幼、天道酬勤、勤儉節約、孝順父母、自強擔當等做人的道理,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兄弟姐妹;

我們身邊也不泛家風傳承不好的家庭,一家人老少不和,妻離子散等等反面事例太多太多,因此原生家庭很重要。

無論遇到什麼,好多人喜歡追蹤溯源原生家庭,無論是讚揚還是抱怨,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不可否認的。

我們是原生家庭的孩子,又是孩子原生家庭的創造者,經營好原生家庭,讓父輩老有所安,讓孩子擁有更多的成長力量,為家庭增添更多的幸福和快樂,對我們而言任重而道遠!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長大以後自己組建了家庭,父母的家庭就是原生家庭。這個原生家庭對今後人生很重要。


說一下我自己我是60後,我的原生家庭從我記事起,大改是4歲家裡有爸爸姥姥姥爺。我是姥姥姥爺帶大的。也是原生家庭的一部分。當時姥姥姥爺都快60的人了,我記姥姥老是講一些做人的道理,和生活中大小事必須主意的東西,或獨立生存的能力,老爺也經常說長大以後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爸爸有時候過來看我。誰著時間我慢慢長大,在我9歲的時候姥爺得了癌症,我看見老爺痛苦的樣,老爺一點飯都吃不下,到最後水都不進,姥姥每天以淚洗臉後來老爺還是走了。從那以後姥姥更加培養我獨立的性格。一點一滴的事讓我自己做,但好景不長姥姥又走了,我又失去了一位親人,那分痛是無法形容。後來我又回到父母的家,但父母的家就爸爸一個人,爸爸說媽媽在你不到4歲就去世了。所以是姥姥姥爺帶你。和爸爸生活在一起,爸爸又承擔起教育我的責任。爸爸一生很苦,培養了我堅苦不素,努力奮鬥的精神。使我長大了以後對我的性格應向很大。後來我也到了結婚年齡又組建了自己的家庭爸爸和我一起生活。可以說姥姥的生活知會,老爺男子漢氣槪。爸爸的責任和擔當,使我生活的很幸福,誰然在生活中有時候有困難有障礙。但我很自然,坦然接受一切,可能這就是我性格,所以原生家庭對今後人生至關重要




閆忠芳


您好,我是暖心理諮詢師楊湛德,很高興為您解答。一般而言,父母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有些人從小到大,是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的,爺爺奶奶就會成為自己原生家庭一部分。甚至有些人是被收養的,那這些人的原生家庭除了養父母還包括了自己親生父母。所以原生家庭就是指一個人從小到大所在的,並影響一個人人生最深刻的成長環境。

為什麼原生家庭會如此重要?

從生物方面來說,人類是最早脫離母體進行生存的動物,人類在脫離母體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是沒有任何的生存能力的,所以人類的嬰兒時期必須要依附在強有力的背景才能存活。這就意味著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嬰兒的健康成長是極為重要的。

從心理因素來看,嬰兒出生之後就如同一張白紙一樣,而嬰兒長大成人後就有怎樣性格最開始是在於原生家庭給到嬰兒的教育和影響,所以原生家庭對於嬰兒的心理成長極為重要。良好的原生家庭會幫助嬰兒塑造起良好的性格,幫助嬰兒去學會如何面對這個複雜的社會。這也是為什麼在一個人在遇到了心理問題後,他的調整改變是需要更長的時間,因為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是最深刻的,也不是那麼輕而易舉地改變的。

從社會因素來看,家庭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單位。一個嬰兒要長大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嬰兒的最開始學習的環境就在於原生家庭,父母對嬰兒的三觀形成有深遠的影響。父母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學習的榜樣,孩子在和父母原生家庭互動中學習一切知識,包括待人處事,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我們從各個民族的神話裡可以看到,父母的存在就好像神話裡的最高神的存在,比如在中國神話裡的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可想而知,父母對孩子影響是極為深刻的。

雖然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是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原生家庭的印象不會被改變。所以一個人在意識到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後,那就需要嘗試和慢慢去改變這些影響,讓自己真正得到成長,活出自己的生活。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釋夢師楊湛德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人的一生,一般都會經歷兩個家庭,一個是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一個是長大成人後自己組建的家庭。而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就叫原生家庭,這原生家庭對於人生是何等的重要!



人一輩子永遠不要忘記原生家庭裡的一切。因為她是我們的降生之地,是我們的成長之地;那裡有很多快樂,有很多美好;那裡蘊藏著情同手足的兄弟姊妹之情,蘊藏著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對原生家庭的美好記憶是刻骨銘心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七兄妹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菜農農庭,家裡有一個慈祥可親的老奶奶和老實善良的父母。奶奶守寡半輩子,在孫子們身上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畢生的精力。父親是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男人,一家吃喝拉撒用都是他一人打理,從不知道累和苦是什麼滋味,不愧是家裡的“頂樑柱”。母親善良賢惠,不善言辭,但大家都很尊敬她,因為她與人為善,是公認的“老好人”,從未與奶奶紅過臉,是典型的好媳婦。我們兄弟姊妹七個,都很懂事,不爭吃、不爭穿、不爭玩,少吵嘴、不打架,你幫我,我助他。當時我們的家庭雖然很窮,但是親情很濃,快樂很多!



父母沒有上過學,但是他們很有“文化”,起碼我是這樣認為的。父母常常教育我們:要學好,當好人,做好事;要誠實,不撒謊;少說話,多做事;要努力勤奮,不偷尖耍滑;掙錢靠勞動,不貪不義之財;不與他人比吃喝,只比他人能幹活……這些樸實的話語,雖然不是至理名言,但它讓我們七兄妹受益終生。



原生的家庭,真的能影響到人的一生。一個好的家庭、好的家長、好的家教、好的家風所薰陶的孩子,也必定人生輝煌。


言勸


每個家庭都是有系統排列的,家庭有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之分。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是一組相對的概念。

原生家庭是指父母的家庭,兒子或女兒並沒有組成新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自己組建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父母。

研究表明,原生家庭對夫妻關係的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1. 人從家庭的經歷中,不可能沒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例如:來自沒安全感家庭的,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2. 我們擇偶時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我們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的肯定,需要感到自己獨特等。

3. 我們都帶著這些未了的情感包袱,希望在新的婚姻關係或家庭中得到解決。

4. 我們在原生家庭得不到家庭的滿足,就會只顧索求,沒有能力為擇偶付出。

5. 關係上的問題大多是因為原生家庭未解的結,而多是因為缺乏關心和愛。

人好比一臺運行良好的電腦,平時我們看到的電腦界面是我們需要看到的界面,但決定呈現這些界面的程序卻隱藏在電腦編好的程序中。因此,我們也受一些看不見的程序的驅使,而表現出現在的行為。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就好比電腦程序對於電腦的驅動一樣。

在人際互動中,很多時候我們是在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裡不知不覺中學到的一些行為,有些時候也會反其道而行之。

由於來自不同的家庭,對事情的要求就會有不同的規則。

比如一對新婚夫妻,妻子堅持牙膏要從底部開始擠,丈夫卻從中間一捏,就把牙膏擠出來了。妻子會說牙膏本來就該從底部擠,丈夫會說:“你的本來和我的本來,本來就不一樣。”


雕刻歷史


原生家庭,沒有你想的那麼重要!!

18年某機構對網上近1萬人的調查顯示,有超過65%的人認為原生家庭對人生有決定性的影響。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你只知道“原生家庭”,卻不知道其影響的有限性!

“原生家庭”這種做法的源頭來自於經典精神分析學派,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弗洛伊德。

而在美國,美國心理學會APA會員中,長期關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人數不足會員總數的10%。

日本心理學家加藤隆勝的研究顯示,家庭生活對個體價值觀的影響僅佔14%—20%。 社會的影響、書籍、老師、演講、電影等都深刻地影響著個體的價值觀。

2007年賓夕法尼亞大學以2056個在美國兒童保護局因遭受虐待忽視而記錄在案的兒童為樣本。 發現14%的孩子在心理健康、學業表現和社會能力這三方面均可以有良好的表現。 另外37%~49%的孩子至少在一個方面能有很好的發展。



你只知道“原生家庭”,卻不知道“抗逆力‘’!

什麼是抗逆力呢?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抵抗逆境的能力”。

Cornnor教授的研究表明,抗逆力與生俱來,人人都有。

對深處逆境中的孩子,Garmezy教授給出了一個很積極樂觀的預期。

他在對美國200名城市兒童精神病理行為分析基礎上,提出了抗逆力的三大功能:

抗逆力有自我挑戰功能:

當遭遇風險時抗逆力能夠激發個體潛能而表現出更大的抗逆力。

抗逆力有自我補償功能:

如果兒童童年時期遭遇父母離異、父親酗酒、經濟貧困、粗暴的養育方式等,但是來自祖父母的關愛和學校的支持環境會對父母離異帶來的風險進行補償。 如果補償因素足夠抵禦消極影響,兒童就能夠適應良好。

抗逆力有自我免疫功能:

當人們不足應對風險帶來的挑戰時,抗逆力會對風險進行調節,降低風險帶來的衝擊,促進個體的良好適應。 當我們遇到重大挫折時,都會體會到,內心深處會不由自主地冒出來一個聲音:“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振作起來”。



正是抗逆力的這三大功能特質,才會有“梅花香自苦寒來“; 才會有中國的老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才會有”鳳凰浴火,涅槃重生“;

她像上帝派來的天使,溫柔而剛毅地守護這每一顆跳動的心。

所以說,“抗逆力”是上帝賜予勞苦大眾最為美好的禮物,主動尋求抗逆力,必會領受上帝的恩賜。


木小鐸君


維吉尼亞·薩提亞曾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個人和經歷也有著難以割斷的聯結,一個人的不快樂可能是因為兒時未被滿足的期待”。

什麼是原生家庭呢?百度上說原生家庭是指父母的家庭,兒子或女兒並沒有組成新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通俗上理解就是你成長的那個家庭,主要成員就是你的父母。

以我為例,隨著年齡與經歷的增加,我越來越覺得原生家庭對人的的影響太大了。原生家庭裡父母的言傳身教,真的可能影響你的一生。我出生在農村,即使現在農村重男輕女觀念仍然盛行,更何況20多年前了,我出生後,爺爺奶奶不喜歡,我的父親不喜歡,母親也難受,只能默默流眼淚,父母幾乎天天吵架。從小,母親就教育我要好好聽話,不要惹事,本來家裡的這些人都不喜歡你,你再惹事就更沒人理你了,出去要少說話,不要咋咋呼呼的。就這樣,不論在學校裡還是在哪裡,我變得很內向,不愛說話,有時候就像透明人一樣不惹人注意。我的衣服從來都是表姐穿剩下的,小孩子不要臭美。有一次,父親和村子裡人因為瑣事打了一架,那個人來我家鬧事,要賠償,當時母親身體不好臥病在床在這件事的刺激下,身體狀況更加糟糕。我放學回來後知道這件事,我心裡很難受,想著不要上學了,出去打工,當時因為母親的病家裡欠下了好多外債。後來雖然繼續上學,但我心裡越來越難受,學習成績不是拔尖,長得也不漂亮,家裡還欠這麼多錢,我在學校裡花錢買東西我甚至都會有種罪惡感。

長大後,這種自卑罪惡的感覺時常壓抑著我,在工作中不敢當中演講,被領導說幾句就面紅耳赤,想著趕緊逃,花錢買東西買貴了好幾天都難受,有時候買件漂亮衣服都不敢穿出去……

後來,我看了武志紅老師的一系列心理學的書籍,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我開始自我鼓勵自己,讓自己走出去。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真的太重要了,希望我以後的孩子能有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快樂成長。


蝸牛小小姐


小編曾問過身邊的許多男性朋友,怎麼看待出軌?他們認為,出於男人本性,他們本能的渴望與不同的好女人發生關係,這種心態雖然不成熟,卻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因此,沒有不偷腥的貓,只有擅養貓的鏟屎官。想讓男人不出軌,你就要知道他的心裡面,對自己的道德要求有多高,剋制本能的自控力有多強,以及出軌的成本有多大。

1.一個原生家庭裡曾經經歷出軌的男人,不一定會出軌,但一個原生家庭支持出軌、認可出軌的男人,未來極有可能出軌。比如他喜歡上兩個姑娘,媽媽說:你可以都試試。家庭教育支持出軌,男人意識裡出軌就會是正確行為。如果媽媽說:你這樣做不對。家庭教育反對出軌,男人意識裡出軌就是錯誤行為,有違道德,良心上過不去,出軌的道德成本就很高了,後者的出軌率更低。

2.觀察男人會不會出軌,除了看身邊有沒有出軌的朋友,家裡有沒有出軌的親人,還要看他對出軌這件事的認知態度。如果他在之前的感情裡做出了不負責任的行為,在之後的感情裡沒有絲毫進步,那麼他的認知態度裡,感情中不負責任的行為很可能是對的,他覺得自己根本沒有錯。如果他的認知態度裡出軌是錯的,那麼他一定會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感到愧疚,之後的感情裡會有所改變、有所進步,這樣的人即使犯過錯,仍然是靠譜的。

曾經有一個男性朋友問我,如果身邊有好兄弟腳踩兩條船,應該怎麼勸他?我說我會直接告訴他,這是錯的,如果他覺得這是對的,你沒辦法跟他溝通,不用再繼續勸了,因為他從出生開始就認為出軌是對的。這個男性朋友的父母非常恩愛,他認為出軌是不恥的,所以每次開始新感情,他都會把上一段感情處理清楚再開始下一段,他出軌的道德成本很高,出軌率就很低。所以出軌率和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與影響是息息相關的。

-END-

作者簡介:芒來小姐,情感作者,媒體人,心理諮詢師。已出版《識男手冊》、《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喜歡請關注:芒來小姐(全網都叫這個名)。


芒來小姐


所謂的原生家庭,指的就是你和父母之間組成的家庭,兒子或女兒並沒有組成新的家庭。而你自己後來組建的家庭,叫做新家庭。

你和父母之間組建的家庭,覆蓋了大多數人從小時候一直到自己成家之前的時光,而這一段時光,也正是人從嬰兒期逐漸到青春期、成人早期的關鍵成長期,而這段時期,其實正好塑造了我們的人格。因此,人在原生家庭的成長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根據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觀點,0-1.5歲,孩子會在原生家庭裡學習信任。如果母親穩定地養育孩子,或者其他重要養育人能夠讓孩子在這個時期感受到穩定而安全的照顧以及愛,孩子就會對這個世界產生信任感,也初步建立和主要帶養人之間的安全型依戀。如果這個時期,嬰兒沒有固定帶養人,在不同家庭輪番帶,或者換了好幾個保姆帶,且不夠安全,那麼嬰兒的安全型依戀就會比較差,可能形成疏離或者矛盾性依戀,且對另一半的信任感也會非常差。

而1.5-3歲,孩子會學習到自主感。此時,孩子開始說不,擁有自己的想法,要掙脫父母的手自己去探索,獲得對世界的自主性感覺。培養意志的品質。埃裡克森把意志定義為:"不顧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懷疑心理而堅定地自由選擇或自我抑制的決心"。此時的孩子和父母之間會有激烈衝突,父母會訓練孩子自主大小便,訓練他們按時吃飯等一下而生活習慣。讓孩子的行為符合社會規範的要求。如果聽之任之,孩子就不會很好地社會化。但是孩子又有自己的生活習慣,之間會有一些抗爭。父母要把握教育孩子的度,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孩子獲得自主性,並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

到了3-6歲,則是培養孩子主動性的關鍵期。此時孩子上幼兒園了,如果他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孩子就會形成主動性,幫助他成為一個有責任,有創造力的人打下基礎。而如果成人譏笑他的主動創造行為,他可能就會失去信心,生活在成人安排的狹窄圈子裡,缺乏開創幸福生活的主動性……

可見,原生家庭的父母以及主要帶養人其實直接塑造了孩子的早期人格。他到底是信任的,還是不信任的,是富有自主和意志力的,還是自由散漫,缺乏自控的?是能夠主動創造人生的,還是後退、刻板而行為受限的?都能從這個過程中看出來。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原生家庭塑造人格。而這個人格,也是貫穿於人一生的比較穩定的情緒、行為、認知方式。當然,孩子進入中小學校之後,開始更頻繁地跟社會接觸,又是一番人格的社會化和再塑造,培養著自己的勤奮、能力感,體驗著自我同一性的增長……但是,家庭始終是一個重要變量,在不斷地塑造著孩子的人格。而父母的人格特點是否健康穩定,也會成為孩子的榜樣。尤其父母子間的相處方式,感情處理方式,親子關係質量也都在影響著孩子全面人格的養成。因此,原生家庭還是非常重要的。

但同時也要提醒一點,成年人不要自己遇到問題,就動不動尋找原生家庭的原因。成人有自我成長,自我修復的能力。社會也有很多資源來幫助你成長改善自己不良的某些人格特徵,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困擾。

=================================

如果你有自我成長、婚戀情感、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問題和疑惑,歡迎關注肖震宇的科學小屋頭條號,我們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包括面詢和遠程諮詢等不同形式)。歡迎留言,以及後臺私信給我們,很高興為您進行心理諮詢方面的服務,助您獲得自我人格方面的繼續成長。


肖震宇的科學小屋


從家庭結構的角度來看,家庭的種類有很多,如主幹家庭、聯合家庭、重組家庭、單親家庭,還有空巢家庭、丁克家庭等等等等。而原生家庭有些不一樣,原生家庭是從個體成長的角度來看的。

舉個例子來說,大明今年35歲,與小芳結婚三年,育有一個可愛的女兒貝貝。大明是父母的獨子,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長大。小芳年幼時父母離異,小芳跟著母親和繼父長大。從這個案例來看,存在著三個原生家庭,大明的原生家庭是大明與父母;小芳的原生家庭是小芳與母親和繼父,還有小芳的父親;貝貝的原生家庭是貝貝、大明和小芳。

原生家庭是影響個體心理生長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尤其是幼年時原生家庭的關係和諧度、親密度,原生家庭的文化、互相交流的方式以及家庭規則,不僅影響著個體心理健康的發展水平,還會影響到個體對婚姻的認知,個體在婚姻家庭關係中的角色,以及個體對自己家庭氛圍的營造,以及對自己孩子的關懷與教育水平。

因此,在心理諮詢過程中,無論來訪者提出什麼訴求或是遇到什麼困境,瞭解其原生家庭是必備的環節。從瞭解原生家庭的情況中方可以推測來訪者心中的冰山,他的認知、感受的來源、他的期待,以及他為人處世慣有的模式和心理動力。

薩提亞的家庭治療中有個家庭重塑的技術,就是通過家庭治療師的引導,帶領來訪者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甚至是回到父母的原生家庭,去體會父母在成長時期的感受,去理解父母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行為,從而去重新審視當下困境的緣由,找到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