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废掉一个孩子,就让他不停的学习

最近一个读者告诉我 ,他的孩子被送进了“特殊”学校。

这个学校对孩子管理非常严格,一年才让孩子回家一次。在校期间,孩子们不能带手机,不能随意与父母通话,每天定时早起和入睡,其余时间全部在学校学习。

他知道这样对孩子非常“残忍”,但是除此之外,他别无他法。

我对这位读者有一些印象,大概一年前,他对我说,孩子在学校淘气得不行,三天两头被请家长。他们对孩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无济于事。

有一次,孩子的爸妈夫妻双打,把孩子折腾了一整夜,第二天到了学校,他没有任何改观,反而和老师对骂起来了。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有很多种可能性,但是这个孩子的问题,我感觉是母亲对他太过严苛。

想废掉一个孩子,就让他不停的学习


这位爸爸说,孩子的妈妈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对他学习上的管教就非常严格,每天除了老师留的作业外,一定会额外给他加餐。

光是套卷,就买了满满一个书架,写完作业 ,要写套卷,一直写到睡觉为止。

后来我给他提了一个建议,让他每天给孩子定量,这个量要以他的程度为准,作业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小时,完成作业后,可以玩一会……

一听到“玩”这个字,这位爸爸瞬间打断了我:“别说是玩,就是闲一会,他妈妈也不干啊!每天盯着孩子学习,都已经这样了,再让他玩,孩子还了得?”

很多家长都觉得,让孩子玩,就是玩物丧志,其实恰恰相反。

想废掉一个孩子,就让他不停的学习

还记得有一年暑假,我带月宝去河边捉了十几条小鱼苗,把它们养在了缸里,我一度想换个大一点的鱼缸,因为十几条鱼苗啊!等它们长到河鱼那么大,这小小的缸怎么装得下呢?

结果过了一年多,我才发现,根本不必有此担心,因为半年过去了,它们依然还是鱼苗大小。

这与著名的鱼缸法则不谋而合,鱼囤聚在鱼缸里是不能长大的,除非打破它们的成长空间,将它们放回河里。

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才能长大,孩子也是如此。

作为家长,我们喜欢灌满孩子的生活,让他们把大好的时间都充分利用上,上学的时候要求他认真听讲,回家后要求他抓紧时间写作业,隔三差五要把他塞进补习班。

即使不学什么理论知识,上上课、学点琴棋书画什么的也好过在家里疯玩,把大好的时间都浪费了。

我们喜欢给孩子喂食各种现成知识,让他们按我们规划的路线去成长,但是事实上,

过多的计划性学习正是在封杀他们的成长空间。

想废掉一个孩子,就让他不停的学习

不可否认,有目标的学习在短期内效果是很显著的。你会发现那些童年时期就受到大量培训的孩子,会比同龄人有出色的表现。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在既得知识上的优势会消失,而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匮乏会显现出来,可是思辨和创新这两种能力恰恰是未来人才的刚需!

美国的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特朗就曾经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

因为自由玩耍是符合孩子内心需要的一种自由探索,孩子自由探索的动力是与生俱来的,在他们自发的探索活动中,他们个性化的需求会得到满足,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会得到最大发挥,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

因此,有计划的学习当然非常重要,但是自由玩耍更是必不可少!

想废掉一个孩子,就让他不停的学习

最近我听说朋友家的孩子所在的小学,不允许下课。

午休时间、下课时间都有老师全程监管,学生除了去厕所,必须全天在座位上坐着,可以看书,可以写作业,就是不能说话,午休的时间也不能睡觉,如果有人犯困,就要站起来“提神”。

这样的学校虽然看起来很“安全”,很“励志”,但是对孩子的生命是种巨大的扼杀。

尤其是低龄的孩子,你不让他活动,不让他“折腾”,甚至不允许他无所事事,其实就像是把鱼苗养在小小的鱼缸里一样,在封杀他成长的空间。

孩子的成长空间被封杀了,他一定会出问题,他的能量被遏制了,就一定会找机会释放。

显性的释放会在课堂上捣乱,会和老师家长对着干,隐形的释放就会攻击内在的自己,情绪低落或抑郁。

可惜,当孩子有这种表现的时候,我们对他的管控会变本加厉,就像我前文提到的这位读者朋友,不停的升级对孩子的管制,不停的逼他学习,不让他玩,最后甚至送到管控更加严格的特殊学校里去。

你以为自己是在拯救这个孩子,其实是把他毁了!


想废掉一个孩子,就让他不停的学习

让孩子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无休止的让孩子学习,这个孩子就废了!

家长和孩子之间如果除了谈论学习,没有其他可以交流的区间,亲子关系也一定很糟糕很差劲。

所以,如果孩子现在因为学习而感到沮丧、压抑、抗拒,有一种可能性是因为我们对他的要求太过严苛了。

那么请这样做:

1.允许孩子“无所事事”。

孩子不一定要总在学习,他的人生也需要留白。

2.安排孩子的学习任务,但不要限定他们的学习时间。

比如把规定的词语拼写正确后就可以愉快地玩耍,而不是必须学满一个小时。让他们慢慢懂得,越快越有效的完成任务,自由玩耍的时间就越充裕。这会让他们对学习保有斗志,也对生活抱有念想。

3.帮孩子寻找同龄玩伴,多制造孩子们在一起玩耍的机会。

比如周末拖家带口来个亲子小聚,或请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孩子们热衷于证明自己,他们会在和同龄人的玩耍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

4.孩子自由玩耍的时候,不要评论、建议、示范和指导。

我们的孩子真的可能比你还能干!只是你一直没有机会去发现。

来源/月下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