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整理/老張在路上

立春,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從天文上來劃分,即太陽到達黃經315°時。

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曆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

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農曆從立春開始,“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中國傳統將立春節氣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立春節氣,古代習俗,周禮春官要主祭祀。入朝稱賀赴宴接受賞賜。宋末元初周密《武林舊事》:“(立春)前一日,臨安府進大春牛,設之福寧殿庭。……預造小春牛數十,飾彩幡雪柳,分送殿閣,巨各隨以金銀線彩段為酬.是日賜百宮春幡勝,宰執親王以金,餘以金裹銀及羅帛為之。系文思院造進,各垂於幞頭之左人謝。”

《燕京歲時記》:“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

與禮法的祭祀相比,地方民間更多了熱鬧慶賀的氣息。這一天的活動稱為迎春。民間進行表演,先預演稱為演春,立春那天正式迎春。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並設春官然後由郡縣太守等象徵性耕種,並打春牛,代表民間可以進行耕種了。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立春節氣詩詞:

奉和立春日侍宴內出剪綵花應制 (唐)宋之問

金閣妝新杏,瓊筵弄綺梅。

人間都未識,天上忽先開。

蝶繞香絲住,蜂憐豔粉回。

今年春色早,應為剪刀催。

立春日晨起對積雪 (唐)張九齡

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

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

玉潤窗前竹,花繁院裡梅。

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人日立春 (唐)盧仝

春度春歸無限春,今朝方始覺成人。

從今克己應猶及,顏與梅花俱自新。

立春日 (唐)陸龜蒙

去年花落時,題做送春詩。

自為重相見,應無今日悲。

道孤逢識寡,身病買名遲。

一夜東風起,開簾不散窺。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立春 (唐)劉長卿

誰家二月煮新絲,一江黃鯽應不識。

明日倘或桃李曉,莫問老梅知不知。

立春日酬錢員外曲江同行見贈 (唐)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闈。

兩人攜手語,十里看山歸。

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

風光向晚好,車馬近南稀。

機盡笑相顧,不驚鷗鷺飛。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 (唐)白居易

二日立春人七日,盤蔬餅餌逐時新。

年方吉鄭猶為少,家比劉韓未是貧。

鄉園節歲應堪重,親故歡遊莫厭頻。

試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見洛陽春?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立春日寧州行營因賦朔風吹飛雪 (唐)李益

邊聲日夜合,朔風驚復來。

龍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誰執,素紈輕欲裁。

非時妒桃李,自是舞陽臺。

奉和立春遊苑迎春 (唐)李適

金輿翠輦迎嘉節,御苑仙宮待獻春。

淑氣初銜梅色淺,條風半拂柳牆新。

天杯慶壽齊南嶽,聖藻光輝動北辰。

稍覺披香歌吹近,龍驂日暮下城闉。

立春內出彩花應制 (唐)崔湜

澹盪春光滿曉空,逍遙御輦入離宮。

山河眺望雲天外,臺榭參差煙霧中。

庭際花飛錦繡合,枝間鳥囀管絃同。

即此歡娛齊鎬宴,唯應率舞樂薰風。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綵花應制 (唐)上官婉兒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

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途中立春寄楊郇伯 (唐) 竇常

浪跡終年客,驚心此地春。

風前獨去馬,澤畔耦耕人。

老大交情重,悲涼外物親。

子云今在宅,應見柳條新。

客中立春 (唐)曹松

玉燭傳佳節,陽和應此辰。

土牛呈歲稔,彩燕表年春。

臘盡星迴次,寒余月建寅。

梅花將柳色,偏思越鄉人。

立春 (唐)韋莊

青帝東來日馭遲,暖煙輕逐曉風吹。

罽袍公子樽前覺,錦帳佳人夢裡知。

雪圃乍開紅菜甲,彩幡新翦綠楊絲。

殷勤為作宜春曲,題向花箋帖繡楣。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立春感懷 (宋)韓元吉

南北驅馳老病身,不堪節物更催人。

梅梢白白猶藏臘,蔬甲青青便作春。

鐵馬漸欣邊塞靜,土牛還祝歲時新。

聖朝文物從茲始,元日郊丘得上辛。

立春 (宋)朱淑貞

停杯不飲待春來,和氣先春動六街。

生菜乍挑宜捲餅,羅播旋剪稱聯權。

休論殘臘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諧。

從此對花並對景,盡拘風月入詩懷。

減字木蘭花·己卯儋耳春詞 (宋)蘇軾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立春日 (宋)陸游

日出風和宿醉醒,山家樂事滿系齡。

年豐臘雪經三白,地唆春郊已遍青。

菜細簇花宣薄餅,湖村好景吟難盡。

酒香浮蟻瀉長瓶,乞與侯家作畫屏。

立春日作 (宋)陸游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盡青衫塵滿帽。

身如西瀼渡頭雲,愁抵瞿塘關上草。

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

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戊辰立春日 (宋)陸游

昨夜風搖斗柄回,典衣也復一傳杯。

故人久作天涯別,新句空從枕上來。

清鏡豈堪看鬢色,小園剩欲覓桃栽。

頹然卻恨貪春睡,不盡城頭畫角哀。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立春 (宋)白玉蟾

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從此陽春應有腳,百花富貴草精神。

漢宮春·立春日 (宋)辛棄疾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播。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閒。閒時又來鏡裡,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立春 (宋)王鎡

泥牛鞭散六街塵,生菜挑來葉葉春。

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

立春 (宋)宋庠

曾見青旂上苑回,瑞幡仙萼翦刀催。

朝來獨曝茅簷日,且暖蓬心一寸灰。

立春致語口號 (宋)陳師道

霏微臘雪不沾塵,收拾陽和作早春。

一坐盡傾歸盛德,四時難得是佳辰。

鬢邊綵勝年年好,樽下歌聲日日新。

一笑難逢時易失,杯行到手莫辭頻。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立春偶成 (宋)張軾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臘裡立春蜂蝶輩出 (宋)楊萬里

嫩日催青出凍荄,小風吹白落疏梅。

殘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黃蜂紫蝶來。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立春詩 (宋) 范成大

竹擁溪橋麥蓋坡,土牛行處亦笙歌。

麴塵欲暗垂垂柳,酷面初明淺淺波。

日滿縣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來不飲兼無句,奈此金幡綵勝何。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祝英臺·除夜立春 (宋)吳文英

剪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可憐千點吳霜,寒消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清江引·立春 (元)貫雲石

金權影搖春燕料,木秒生春葉。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熱。土牛兒載將春到也。

立春日驛作窮春盤 (元)耶律楚材

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

木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

勻和碗豆搡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

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粱。

迎春樂·立春 (金)宇文虛中

寶幡綵勝堆金縷,雙燕釵頭舞。人間要識春來處。天際雁,江邊樹。故國鶯花又誰主。

念憔悴,幾年羈旅。把酒祝東風,吹取人歸去。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立春日感懷 (明)于謙

年去年來白髮新,匆匆馬上又逢春。

關河底事空留客?歲月無情不貸人。

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孤懷激烈難消遣,漫把金盤簇五辛。

春餅 (清)林蘭痴

調羹湯餅佐春色,春到人間一卷之。

二十四番風信過,縱教能畫也非時。

古詩詞中的“立春節氣”

賣花聲·立春 (清)黃景仁

獨飲對辛盤,愁上眉彎。樓窗今夜且休關。前度落紅流到海,燕子銜還。 書貼更簪歡,舊例都刪。到時風雪滿千山。年去年來常不老,春比人頑。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