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聚義為什麼聚義?

巴啦啦嚶


這個問題有意思,三山聚義‘名為義氣,實為利益’。今天我們來好好扯一扯三山聚義。

01.起因有二:

第一、呼延灼敗逃青州,途中被桃花山盜走了御賜的踢雪烏騅馬;之後青州知府慕容借兵給呼延灼,承諾只要呼延灼掃平青州境內三山盜匪,可力保呼延灼敗軍之事,讓呼延灼從新掌兵征討樑上。

這才引出呼延灼圍剿桃花山,小霸王求援寶珠寺。


第二、就在呼延灼在桃花山下和兩山匪徒對峙的時候,白虎山孔家兄弟又出來搞事情了。這孔家兄弟,殺了同鄉財主,佔山為王后,住在青州城內的叔叔孔賓,被牽連入獄。

孔家兄弟不自量力,帶著手下三五百人就想圍困青州城,逼迫慕容知府放人,並且奉上錢糧。跟著被回援的呼延灼叮噹四五,一通亂揍,哥哥孔明也被活捉了。

之後就是孔亮殘兵敗逃,林中古廟巧遇武松。

02.事情經過

卻說孔亮敗逃後巧遇武松,孔亮和武松也是老相識,之前武松和宋江在白虎山相遇,就在孔家居住過一段時間。

孔亮把救叔叔孔賓,兄長孔明被捉之事,和武松說了一遍;武松一聽,安慰孔亮:‘沒多大事,現在兄弟混的不錯,身邊有數個好漢,手下也有五七百人,等我這幫兄弟來了,給你報仇’

緊接著,等到魯智深和楊志到了後,武松就提出了‘今日俺們可以義氣為重,聚集三山人馬,攻打青州,殺了慕容知府,擒獲呼延灼,各取府庫錢糧,以供山寨之用

03.事情結局

武松提出‘三山聚義打青州’後,得到了魯智深的鼎力支持,緊接著,楊志也提出建議,讓孔亮星夜請來宋江,帶著大隊人馬,共同攻打青州。

之所以讓孔亮請宋江,原因很簡單,一則孔亮是宋江的徒弟,有著情誼;二來呼延灼是宋江的仇人,讓宋江出力也無可厚非。

最後宋江帶著梁山泊二十個頭領,馬步軍兵二千人馬,會和三山人馬,共同圍困青州府,在吳用的計策下,活捉了呼延灼,之後呼延灼反水,攻破青州城,把慕容知府一家老幼,盡皆斬首。

最後原著是這樣描寫的:

把府庫金帛,倉廒米糧,裝載五六百車;又得了二百餘匹好馬,就青州府裡做個慶喜筵席,請三山頭領同歸大寨。

至此,三山頭領都和宋江一起去了梁山泊安身,完成了最後的‘大聚義’

04.總結

從三山聚義,到最後的共聚梁山,都是以義為名,實則為利。

桃花山周通為了那匹御馬、寶珠寺是因為唇亡齒寒、白虎山說是為了救叔叔,但也是為了青州糧草,最後宋江為了解決呼延灼這個心腹大患,更可以得到青州的錢糧豐盛梁山。

雖然每個人心思不同,但是卻是目的一致,最後只是慘了青州的慕容知府,錯信了呼延灼,一家老小都命喪黃泉。



三點文墨


三山聚義打青州是《水滸傳》第五十八回描寫的故事。

青州民風彪悍,土匪眾多,而青州的幕容知府是位糊塗官,當年手下有霹靂火秦明、鎮三山黃信、小李廣花榮等一班戰將,都奈何不得清風山上的燕順王英鄭天壽、桃花山上的李忠周通、二龍山上的魯智深楊志武松等人。

而清風寨知寨劉高錯抓了宋江,逼反了花榮,宋江略施小計智擒了前來清剿清風山的霹靂火秦明,又用反間計誘使幕容知府殺了秦明的全家老小,使秦明斷了後路,死心蹋地的落草為寇,又招降了鎮三山黃信。青州的軍事實力更弱了。

幸虧宋江帶了清風山一眾好漢轉投梁山,幕容知府去了一路強敵,但白虎山又反了孔明孔亮兄弟。

孔明孔亮本是宋江的徒弟,沒多大本事,但也能成為青州府的心腹大患,可見幕容知府平庸到了何種境地?

偏是幕容知府沒本事還不省事,想憑一個被梁山殺敗,丟了全部兵馬的呼延灼來剿滅白虎山、桃花山、二龍山的強盜,卻引發了三山聚義聯結梁山大軍攻打青州。

結果幕容知府引為依靠的呼延灼根本靠不住,被宋江吳用略施小計擒獲後立即投降,幕容知府倒落了個城破被殺的下場。


jianchi


“徐寧教使鉤鐮槍,宋江大破連環馬”這回書講得明白,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夥好漢因為攻打青州而聚義。雖然這樣回答便可以完成問答了,但其中的過程卻並非如此簡單,打青州的還不止三座山頭,最終解決問題的則是水泊梁山。那麼,三山聚義還有哪些原因呢?

梁山敗將呼延灼挑起事端

呼延灼領了高俅之命,率領一萬兵馬攻打梁山。此時的山寨在宋江的經營之下,具備了抵抗大隊官軍佂剿的實力。經過一番折騰,藉助徐寧的鉤鐮槍大破連環馬,將呼延灼殺得片甲不留,單人獨騎倉皇逃往青州。

呼延灼一路奔逃,到了青州境內的桃花山附近。這一天,呼延灼又餓又渴,便胡亂住進了路旁的一個村店。吃飽喝足之後,呼延灼特別叮囑店家好生餵養御賜戰馬踢雪烏騅。店家應承了呼延灼的要求,卻特別友情提醒道,離此不遠的桃花山上有兩個強人,聚集了五七百嘍囉,打家劫舍,時常來攪惱村坊。要呼延灼晚上睡覺提防著點。

呼延灼不以為然,答道:“我有萬夫不當之勇,便道那廝們全夥都來,也待怎生!只與我好生餵養這匹馬。”

剛吃敗仗,又在路上奔走了兩天,呼延灼吃罷晚飯便倒頭睡下了。睡到三更時分,只聽店家在後院叫苦不迭。呼延灼提起鋼鞭來到後院,卻是那匹踢雪烏騅馬被桃花山的強人偷走了。

呼延灼是馬上戰將,雖然自負有萬夫不當之勇,沒了戰馬也不敢去桃花山與強人放對討還踢雪烏騅。於是,便叫店家挑了盔甲,到青州府借兵,要掃蕩挑花山。這便挑起事端,引出了三山聚義故事。

桃花山向二龍山緊急求救

打虎將李忠、小霸王周通二人似乎並不知道呼延灼的厲害,當呼延灼從青州借來兩千兵馬殺到桃花山下之時,周通披掛上陣,與呼延灼單挑。沒想到,只打了六七個回合,周通便氣力不加,敗下陣去。

小霸王跑回山寨,對李忠說呼延灼非常能打,倘若勉強支撐下去,呼延灼殺上山來,恐怕就遭洗盪了。李忠說,能與呼延灼對敵的,只有二龍山。於是,修書一封,向二龍山緊急求救。

二龍山上,魯智深為頭,共聚集武松、楊志、曹正、張青、孫二孃、施恩六個好漢,七八百人馬,比挑花山的實力強很多。魯智深念在當年與李忠、周通有些淵源,便點起五百嘍囉前往救援。

魯智深、楊志殺到桃花山下,一照面便輪流與呼延灼大戰四、五十幾個回合,殺得呼延灼暗暗稱奇,深知遇到了對手。

如果桃花山、二龍山兩家兵馬合為一處,呼延灼也無可奈何,雙方對峙,誰也別想佔便宜。這樣一來,便只是二山聚會了。偏偏在這個時候,青州城傳來消息,白虎山的孔明孔亮領人馬攻打青州。

白虎山攤上大事

孔明孔亮雖然只是一個鄉間土豪富二代,但卻不是什麼好鳥,經常糾集村中搗子鬧事。這回,因為和本鄉一個財主爭競,把他一門良賤盡都殺了,聚集起五七百人,佔住白虎山,打家劫舍。

孔家兄弟造反,連累了在青州府做事的叔叔孔賓。慕容知府將孔賓下了大獄,孔明孔亮得知消息,便點起嘍囉攻打青州救人。

以孔明孔亮的本事,即便是沒遇到呼延灼,也決然打不下青州,非但救不了人,還有可能害死叔叔。這是有前車之鑑的。宋江在清風山的時候,為斷絕青州兵馬統制秦明後路,派小嘍囉假扮霹靂火到青州城外燒殺百姓。慕容知府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殺了秦明一家妻子,將她的頭顱挑在了槍桿上。孔家兄弟不是去救人,反倒是去害人。

這兩個孔家莊的大搗子除了獨霸鄉村外,幾乎就打不得仗,一出白虎山便遇到了從桃花山回兵的呼延灼。孔明不知深淺,拍馬直取呼延灼,交手只二十個回合,就被呼延灼從馬上活捉過去。孔亮一見,趕緊奔逃。

孔亮帶著殘兵往白虎山敗退,路上遇見了武松。孔亮一見武行者,便把叔叔孔賓被慕容知府關押嗎,哥哥孔明被呼延灼活捉的事情告訴了武松。武松安慰孔亮,說把二龍山、桃花山的人馬聚集在一起,大家一同去打青州。

孔亮跟著武松去見魯智深、楊志,這樣,三座山頭便聚在了一起。

三山能打下青州嗎?

孔亮見到了魯智深、楊志二位頭領,武松提議,三座山頭合兵一處打下青州城,救出孔明叔侄,也奪取些錢糧供山寨之用。魯智深極其贊同武松的提議,說道:“灑家也是這般思想。便使人去桃花山報知,叫李忠、周通引孩兒們來,俺三處一同去打青州。”

如果這三座山頭對青州發起了攻擊,那麼,“三山聚義打青州”這個回目便與內容完全一致了。問題是,最終梁山參與了進來,與三山攜手才向青州進攻並一舉拿下。所以,這個回目應當講的是兩件事:三山聚義、打青州。

三山聚義已經完成,悟空的問題也得到答案,這篇文章便可以收尾了。但是,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的聚義並沒有徹底完成,孔明還在青州監牢裡關著呢。

所以,楊志在武松、魯智深表達了攻打青州的意見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楊志說,青州城池堅固,人馬強壯,又有呼延灼那廝英勇。若要打青州,須用大隊軍馬,方可打得。

楊志說得沒錯,若單以武藝較量勝負,三山的實力要高出青州。但若講到攻城,三山總共才只一千多人馬,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後來的事實也證實,梁山總共出動了二十個頭領三千兵馬,也只是與呼延灼在城外對陣,根本就無法對青州城實施有效的攻擊。最終,還是梁山計高一籌,吳用設計活捉了呼延灼,宋江說服這員猛將入夥,然後,騙開城門才拿下了青州。

三山之內,除了幾員猛將能夠與呼延灼單挑外,又有誰能夠以智謀致勝呢?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不能打下青州,這又是三山得以完美聚義的一個重要條件。

同歸水泊完成聚義

打下青州,救出孔明叔侄,三座山寨隨著宋江全部上了梁山,這才完成了一次大聚義,三山聚義的故事也才完美收官。

從這一過程看,三山聚義除了一起對付呼延灼外,還有這樣幾個原因。

第一,三山好漢都有淵源。魯智深在渭州城做提轄時,就因為史進而認識了李忠。在前去東京大相國寺的途中,魯智深大鬧桃花村,痛打了周通,這是梁山好漢結交的一個重要途徑“不打不相識”。此後,魯智深還上了桃花山做客。雖然大師瞧不起李忠、周通的小家子氣,但畢竟有過交往,魯智深義氣深重,朋友有難,必定會出手相救。

武松曾經在孔家莊醉打過孔亮,也被孔亮糾集村中搗子吊打過武松。但他們之間有一個共同的崇拜者宋江,武松願意為孔亮打青州,也是出於義氣。

第二,都對宋江很仰慕。武松在孔家莊與宋江分手之時,就曾說過異日不死,便來尋訪哥哥。魯智深一見宋江便說,久聞阿哥大名,無緣不曾拜會,今日且喜認得阿哥。楊志雖然與宋江沒有什麼交集,但他與梁山卻有很深的淵源。桃花山的李忠、周通本來就是隨大流的人,招惹了官府,他們也不敢單獨呆在桃花山了。有這樣的前提,三山最終完成大聚義,便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第三,合當聚義。宋江在說服呼延灼時,用的是對付朝廷將官的絕招:招安。這一點,深得呼延灼認可。施耐庵在這個情節中,又一次寫到:呼延灼是天罡之數,自然義氣相投。三山好漢原本也是上合天罡地煞之數,聚義是必然的。

《水滸傳》講的是忠義,三山好漢以義氣聯手抗敵,以義氣相聚,這便是“聚義”。


綠野萍蹤01


三山聚義是一個歷史典故,詳見《水滸傳》第五十八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

1、二龍山

頭領:花和尚魯智深 青面獸楊志 行者武松

菜園子張青 母夜叉孫二孃 操刀鬼曹正

金眼彪施恩

2、白虎山

頭領:毛頭星孔明 獨火星孔亮

3、桃花山

頭領: 打虎將李忠 小霸王周通

而鎮三山黃信名號中“三山”指清風山(錦毛虎燕順、

矮腳虎王英、白麵郎君鄭天壽)、二龍山和桃花山

三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

楊志主張聯合梁山泊宋江一起攻打青州,宋江答應出兵.

宋江、吳用、花榮設計擒獲呼延灼.宋江為之去縛,聲稱權借水泊避難,只待朝廷招安,呼延灼願留山寨,引得幾個頭領假裝逃回城裡,殺了慕容知府,桃花、二龍同歸梁山.

魯智深和武松去少華山請史進入夥,史進被華州賀太守拿在牢裡.魯智深去救,被賀太守擒拿.





爍一國學


三山聚義

三山聚義是一個歷史典故,詳見《水滸傳》第五十八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

中文名

桃花山、二龍山、白虎山共十一名頭領加入梁山泊

三山

二龍山

二龍山山寨主本為鄧龍。楊志在黃泥岡被劫了生辰綱,走到曹正的酒店吃酒無錢付賬,正要離開時,卻遇上了曹正,二人鬥了二十來個回合,曹正便落敗,一陣傾談後二人和解,曹正聽得楊志苦況後便推薦他投靠二龍山。楊志投靠二龍山途中卻遇上魯智深,得知二龍山主鄧龍不歡迎外客, 魯智深與楊志便折返曹正店中。曹正聽得情況,便生出一計,他假裝捉住了魯智深和楊志,把他們押送到鄧龍面前後發難,魯智深殺了山寨主鄧龍,策反了鄧龍手下兄弟。和楊志做了寨主。後武松血濺鴛鴦樓後,在張青、孫二孃夫婦幫助下,假扮成帶髮修行的“行者”,投奔了二龍山,後成為該支“義軍”的三位主要頭領之一。後來施恩、張青、孫二孃也因為武松來到二龍山入夥。

白虎山

孔明、孔亮是白虎山山寨主。他們原是白虎山下孔太公的兒子。早年與宋江有交情,曾收留宋江。後來孔明與弟弟孔亮因和本鄉一個財主發生爭吵,殺了財主,帶領手下佔領白虎山為王,打家劫舍。

桃花山

桃花山上最早的山寨主是周通。周通,青州人,人稱“小霸王”,(霸王:指西楚霸王項羽。小霸王:因三國名將孫策驍勇明斷,與項羽相似,被稱為“小霸王”。)使一杆走水綠沉槍。後來周通下山劫道時遇到了江湖藝人,打虎將李忠,抵敵不過,就留李忠做了桃花山的大頭領,自己做二頭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