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不再是衣锦还乡的行头,省城房才是!

小车不再是衣锦还乡的行头,省城房才是!

图片摘自网络

春节前,家乡朋友圈不断传来乡亲驾车返乡过年的消息,有人通宵风雨兼程,有人两天长途跋涉。到家的一刹那,旅途劳顿让位于亲情团聚。

这是一个典型的打工之家,三兄妹夫妻都在珠三角工厂打工,孩子和老人留守家乡。每年春节,买票难是他们回家路上一道坎,不时乘坐长途大巴返乡,大包小裹等车,个中心酸不言而喻。

这个春节,快过年了,分处不同工厂的三兄妹相约,兄长开着自己的七座客车,分头接上两个妹妹和妹夫,连夜踏上返乡归途,晚上22时出广东,次日晚才回到家里,见到家人。

车是兄长在家乡省城经营送气营生时买的,送气营生做不下去了,开着车到了珠三角,夫妻俩进了工厂。春节前成了一家人的春运工具。

像这样拼车回乡的家庭不在少数,这样的景象反应到现实中,人们发现,眼下返乡票不再那么难买,春节前最紧张的几天,民航还在售卖打折机票,折后价与高铁票相差无几。

大数据显示,2019年春运期间全国道路预计发送旅客24.6亿人次,同比下降0.8%。是铁路运输、民航运输、水运中唯一下降的。在道路客运下降的情况下,春运最高峰如节前一两天和假期最后一两天,高速公路拥堵里程是日常的5倍以上。

数据具体到春运旅途中,就是大量自驾车返乡人员拥堵在高速路上。

记得几年前回村,小车还是稀罕物,倒不一定村邻买不起,而是许多60后70后不会开车,也舍不得花钱买车。

近几年,90后走上社会,进入婚育年龄,一辆小车几乎成了年轻人的标配,小车也就普及开来。有的年轻人在城里没有停车位,将小车开回村里停放。

跟回乡过年的乡邻交流,发现这个春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乡的少了很多,多数选择坐私家车返乡。

村里人带来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车。

想起老母亲10年前的心愿,就是春节将自家小车开回村里显摆显摆,让邻里看看。

很长时间里,小车是进城农民衣锦还乡的行头,一辆动辄价值一二十万元的小车,最能直观展示个人和家庭成就,往往开上爱车辗转于各种聚会场所,引来熟人圈羡慕。

今年春节前,网上流传一个段子,感觉舆论风向变了,对开着车衣锦还乡者多有揶揄:

过年开车回老家去,一定要把车故意开到田里去,叫全村的人来帮你抬,帮你推,帮你拉。然后拿出中华烟来,一人发一包 ,这样全村人就知道你买了车,还抽上了中华。

然而,中国男多女少造就的农村光棍危机,迅速抬高了各地婚姻门槛,城里一套房甚至省城一套房,成为许多适婚女性家庭开出的婚姻价码,小车反倒退居次席。毕竟,与动辄大几十万元一套的城里房子相比,一辆价值一二十万元甚至几万元的小车显得有些无足轻重。

这个新年,几个亲友传来年前为孩子买来省城房的消息。

一个常年在家务农的亲友,用多年积蓄为大学毕业多年的儿子在武汉买了一套精装修房,总价150多万元,2020年才交房。

一个在西南某省城经营送气营生的乡邻,在当地摇号购买到一套98平方米的三居室,单价9800元。

一个在西南另一个省城打拼多年的乡邻,帮孩子在当地购买了一套使用面积80多平方米的二手三室一厅,总价84万元,首付65%。

一个邻居转掉了经营多年的铺子,帮儿子在武汉托关系买了一套138平方米的房子,单价6800元,比旁边商品房过万的市价低了一大截,今年下半年交楼,计划2020年装修入住。

乡邻短时间里如此密集的省城买房,藏着进城农民的后知后觉,他们多是这一轮大中城市地产盛宴的迟到者,与早些年在大中城市买房的乡邻相比,他们输在对房价的趋势性判断失误上。最终,现实教育了他们,把他们推上大中城市买房路的是孩子,还有不断看涨的婚恋市场行情。

跟一个中专毕业逾十年的青年交流,几年前他家村屋遭遇拆迁,获得的补偿仅能在当地镇上购买一套三居室,他不想要当地镇上的房子,我建议他到省城按揭买一套房,他没有接受。而今,他们家已经三换出租房,买房的事一直搁置,也成为他恋爱路上的绊脚石,几次相亲,女方都要求他先买一套房,无情地将他挡在婚姻门外。

在春节这个衣锦还乡的时点,在乡村这个特殊的攀比舞台上,面对居高不下的大中城市房价,开私家车、抽中华烟、喝天价酒这些传统炫耀项目已经黯然失色,乡邻议论最多的可能是谁家在省城买房了。

2019-02-06

小车不再是衣锦还乡的行头,省城房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