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石礦床形成模式

金剛石礦床形成模式

一、礦床類型

金剛石由純碳元素在地球深部高溫高壓條件下形成,分原生礦床和砂礦床兩大類。原生礦床,分佈於地臺區,受區域性深斷裂控制,可供開採和選取金剛石的礦床。

金剛石在地表條件下十分穩定,故可形成各種砂礦床,包括殘積、坡積、沖積、濱海沉積、冰川I沉積、風積砂礦床,以前三者為主。河成金剛石砂礦床的礦體產於層狀的階地中,長几千米,寬幾百米,厚幾十釐米至8米。中國已知的有山東沂沭河、遼南復州河、湘南沅水三個河砂礦床。

金剛石礦床形成模式

二、成礦巖體

成礦的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是富含鹼和揮發分的超基性岩,呈巖筒狀和岩脈狀,多呈爆發型的火山頸產出。巖筒直徑為幾十米,少數為幾百米,個別達千米。深度很大,含較多的地幔熔融物質。有的巖筒向深部漸變為脈狀體。其巖管形成時代,南非的是前寒武紀,中國山東沂蒙山和遼寧南部的是奧陶紀,貴州東部的是泥盆紀,巴西的是中生代,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是新近紀,坦桑尼亞的是第四紀,具有經濟價值的金剛石不是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岩漿結晶的產物,而是捕虜晶。捕虜晶,屬橄欖岩型金剛石的,又稱P型金剛石;屬榴輝巖型金剛石的,又稱E型金剛石。但有些工業級的微粒金剛石是與寄主岩漿同期結晶的。

三、金剛石性質

金剛石是最貴重、最堅硬的晶體。礦LLl產出的金剛石有兩大級別:寶石級金剛石稱鑽石,是寶石之王,數量稀少;工業級的小粒級金剛石,一般佔總產量的75%以上。含氮極少的Ⅱ型金剛石(Ⅰ 型含氮量0.01%~0.25%,是絕緣體;Ⅱ型含氮量小於0.001%),因其良好的導熱和導光性,是用於高科技的戰略物資。

金剛石礦床形成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