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來到!

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

臘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來到!點擊題目下方

鎮北堡西部影城寧夏旅遊,一鍵關注我們喲~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北方的小年,民諺曰: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祭灶王、剪窗花、吃糖瓜,這些小年的習俗你都做了嗎?

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

小年夜的由來

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
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

灶君傳說: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爺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的平安和財運。

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

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晉以後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髮,從灶中出”。灶神初為女神,或稱是老婦,或稱是美女,說法諸多。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對老夫婦並坐,或是一男兩女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

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

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兩旁貼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小年夜的習俗

1、祭灶王

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由於中國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須隨時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麵包,可以一次烘烤許多保存食用。所以對中國人來說,“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裡第一位最重要的,沒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糧食也沒有辦法食用,所以在中國必須每家都有一個爐灶。

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

由於南北差異,全國的祭灶時間不太一樣,北方大多放在臘月二十三,南方則是二十四。以前,祭灶是大事,步驟都非常有講究。

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
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

首先,得“請”一幅灶王爺的畫或者擺上灶王神龕,恭恭敬敬掛在廚房。不但如此,還要在供桌擺上香案、瓜果、灶糖等三盤祭品。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灶王爺吃了又黏又甜的灶糖,多說幾句好話是肯定的。灶王爺畫像仍然可以買到,但是,現在人祭灶也僅僅止步於此。其實,祭灶的重頭戲在“祭”的儀式上。

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

儀式一般安排在下午或者傍晚。主祭人跪在灶爺像前燒罷香表,斟酒叩頭,嘴裡唸唸有詞。唸完後,現場所有人向灶王爺拜上三拜,恭送灶王爺上天。在很多地方,對主祭人的性別是有嚴格要求的。北方人說:“男不祭月,女不祭灶”,如果家裡沒男人,請鄰居幫忙。

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

灶王爺咋上天呢?神仙都得有個坐騎啥的吧?在北方人們認為灶王爺是騎馬上天的,因此在祭灶的時候貢品裡得放上兩匹紙馬恭送灶王爺昇天,說不定灶王爺會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幾句。

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

2、洗浴婚嫁

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

過小年這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腊月二十三丨糖瓜祭灶,小年来到!

看完這些,大家是不是覺得這裡面的門道很多呢?今天,影城民間藝人在祭灶時四周圍攏了不少遊客,大家都對這一傳統民俗非常好奇,很多小朋友更是聞所未聞。直到他們聽老民間藝人講述祭灶的來歷後,才發覺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有多麼寶貴。小年一過,就正式進入春節的倒計時了。一系列年俗將接踵而至,鎮北堡西部影城會將這些年俗通過活動的形式完整展示出來,還您一個有滋有味的中國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