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在離京當天的清晨,早早地來到雍和宮,門外街道上已經聚集了不少的遊客和香客,初冬的微風帶著絲絲的寒意,卻沒有影響到內心的炙熱,獨自站在一處角落,靜靜的虔誠的等候。隨著一陣輕微的騷動,人們不斷的聚攏,隨著人流魚貫而入,在領香處排隊領取一把線香,按照雍和宮內的提示和指引,遇佛拜佛,遇殿燒香。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禮佛完畢之後,在僻靜處回想雍和宮的概況,這裡曾經是雍正帝的行宮,還是乾隆帝的出生地,雍和宮出了兩代帝王,故有“龍潛福地”的說法。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據記載,雍和宮建成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是皇四子胤禛的府邸,稱為禎貝勒府。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晉封為“和碩雍親王”,禎貝勒府改稱為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雍親王府為雍正帝的行宮,又稱為雍和宮。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帝為念親恩將雍和宮改為佛教寺院,是清乾隆之後規格最高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駕崩,“和碩寶親王”弘曆繼承帝位,即乾隆帝。雍正帝的靈柩停放於雍和宮之前,乾隆帝下旨,短時間內將雍和宮中路殿堂屋頂的綠色琉璃瓦換為黃色琉璃瓦,與紫禁城宮殿同制。照片中可以看到中間的建築為黃色琉璃瓦,側面的則為綠色琉璃瓦和黑瓦。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雖然雍和宮改為格魯派藏傳佛教寺院,再也沒有改變名稱,依舊是雍和宮,一直沿用至今。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雍和門前,來往的香客熙熙攘攘,人們默默地禮佛祈福,靜謐中的雍和門越顯莊嚴。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雍和宮大殿門前的月臺,以黃、綠、藍三色琉璃磚花牆相圍。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三重飛簷的萬福閣,其兩側是永康閣和延綏閣,樓閣之間有飛廊相連,宛如天宮樓闕。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雍和宮法輪殿頂部的藏式風格鎏金寶塔。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法輪殿正中的“淨域慧因”匾額。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雍和宮萬福閣簷角的脊獸,雖然數量上不及紫禁城宮殿簷角的走獸,但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消災免禍,風調雨順的基本含義是相同的。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雍和宮內轉經筒上的字符,雖然看不明白,但能理解其含義,祈福、平安、吉祥、如意。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從雍和宮內的裝飾,雖只是局部,但卻不難看出滿、漢、藏、蒙四種文化的特點。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離開雍和宮之前,回到了牌樓院,這裡是雍和宮的出入口,院內共立有三座精美的木質牌樓。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返程途中,思索著雍和宮從貝勒府到親王府,從帝王行宮到普度眾生的佛家寺院;融合滿、漢、藏、蒙四種文化為一體;紅牆、黃瓦、金頂的皇家氣勢;林林總總,意蘊悠長,久久不能忘卻。

龍潛福地之雍和宮「圖文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